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徐有贞

徐有贞可能你比较陌生,他有个外孙很有名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祝枝山。

徐有贞,吴县人,明朝重臣。在文学、武功、书法、水利等诸多方面都有建树,擅观天象,堪称全才。政治上他发动政变,拥英宗复辟,因获重用,又因诬杀于谦,在党争中失意失宠,为后世所诟病,终落得奸臣的骂名。

且不说政治,徐有贞在治水方面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就,在聊城就有他的治水功绩。

他有一个著名的“水箱放水实验”,外国人彭塞列也也做过,只是晚了400年。景泰年间,水患严重,徐有贞擅长治水,为使皇帝采纳他的治水建议,他在皇帝和百官面前做了个实验,用两个一样大的水壶,一个在壶底开一个大孔,另一个在壶底开五个小孔(五个小孔面积之和等于大孔),同时放水,五孔的先放完。朱祁钰信服了,全权让徐有贞治理河道。

在聊城运河与徒骇河、马颊河相交的地方,是运河的薄弱环节。这里常因黄河的泛滥让运河失去作用。徐有贞的治水理论在这里得到了实践。他在今龙湾至四河头一带徒骇河的交汇处上下的运河东岸堤防上,开设了五处水门,水门设闸可以启闭,闸上设桥可以交通,这五座桥分别叫一孔桥、二孔桥、三孔桥、四孔桥、五孔桥(聊城县志),五处水门各接一条减水河最终汇到徒骇河。在魏湾至土闸马颊河这一带也是如此,设了六处水门、六座闸、六条支河。这样一遇大汛便开启闸门放水,遇枯水季节便闭合闸门,保水通航。这些工程保证了运河的安全,从此山东少水患,也成就了聊城明清两代的繁荣。客观地讲,聊城、临清的兴盛徐有贞功不可没。因治水有功徐有贞得以加官进爵,飞黄腾达。

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四库全书上运河徒骇河工程图

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运河马颊河工程图 一空桥及减河

这些工程至今仍有迹可遁,从湖南路运河堤往北经过的第一座石桥就是一孔桥的位置,一孔桥往东是第一条减水河。今天的二干渠、徒骇河皆是由减水河演变而来,马颊河上亦有三孔桥、减河等。

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一空桥及减河

1990年3月,在台前县八里庙出土了一块奉敕修河道功完之碑。碑文记载了治理河道的过程。撰文及书丹出自徐有贞之手,书法挺拔秀丽,柔中带刚,气韵神采俱佳,有较高的书法艺术价值。碑为青石质,精雕二龙戏珠图案,中间阳刻篆字“敕修河道功完之碑”。碑身四周阳刻云雾图案。

明朝徐有贞在聊城治河

徐有贞撰并书敕修河道功完之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