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上演的一場特殊交鋒中,傅瑩回擊美前高官:無須看美國臉色

剛上演的一場特殊交鋒中,傅瑩回擊美前高官:無須看美國臉色

3月25日,據觀察者網消息稱,在中國發展高層論壇上,中美上演了一場特殊的“交鋒”。

美國前財政部長、哈佛大學教授勞倫斯·薩默斯率先發言,呼籲中國保證不會試圖取代美國的地位。隨後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清華大學戰略與安全研究中心主任傅瑩回應稱,中國無意在世界舞臺上取代美國,但中國扮演什麼角色,不應該由華盛頓來決定。北京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華盛頓應該接受。

2018年,是中美關係尤為跌宕起伏的一年:貿易摩擦引發全球震盪,南海、臺海問題的博弈不斷上演。在此大背景下,國際政界、學界越來越頻繁地提及並討論一個概念——“修昔底德陷阱”,即當一個崛起大國威脅取代現有守成大國時,戰爭不可避免。薩默斯和傅瑩都曾是各自國家的重磅角色,兩人在這場國家級論壇上的對話,無疑是中美新一輪高強度較量的縮影。

縱觀中美恢復交往40來年的歷史,兩國之間也曾有過一段難得的“蜜月期”。90年代以後,儘管中美之間的隔閡開始凸顯,美國的戰略思想依然希望把中國納入美國為主導的經濟體系,廣闊的中國市場和良好的經貿關係依然是中美關係的重要壓艙石。然而近年來,中國與美國的差距正在迅速縮小,亞洲巨人的經濟、軍事和科技發達程度幾乎快要與美國平起平坐,中美關係也隨之發生了劇烈震盪。

中國的快速發展日益引起美國的不安,而已習慣於發號施令的美國正感受到來自中國的打擾與妨礙,無論是民主黨、共和黨,還是美國的知華派、友華派,立場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紛紛開始主張對華採取強硬的態度,中美之間的矛盾也因此越來越尖銳。

當中國希望通過提供“一帶一路”倡議來為世界增長貢獻力量時,美國卻不喜歡它,並視之為地緣政治擴張;當美國退出《巴黎協定》、中國堅持推行時,我們被批評為充滿野心……中美之間的南轅北轍表現在方方面面,美國從政界到學界商界都掀起一股前所未有的恐華排華浪潮。

前不久,美國副總統彭斯甚至還發表了一篇“鐵幕”演說,把“美國吃虧論”“美國重建中國論”提升到一個新高度,聲稱正是美國等西方國家的“失策”,幫助中國實現了經濟發展的奇蹟,高呼過去17年,中國GDP增長9倍,變成世界第二大經濟體,這很大程度上得益於美國對中國的投資。

與此同時,為了遏制中國,美國對中國發起了一場全方位的“圍獵”,甚至還使出對付蘇聯的那套地緣政治伎倆,在東亞製造緊張局勢,操縱檯灣問題,加緊在南海進行“航行自由行動”等等。可以說,遏制中國已經成為美國朝野的共識,要不然特朗普也不會在其新版國家安全戰略中,將我們列為對手國家。

在外類社會的幾千年中,中國一直在世界承擔了重要角色,但是過去幾百年的多次變局,中國基本上是作為旁觀者、後來者,往往只能被迫接受變局的結果,如今中國只是在迴歸原來的角色。而做慣頭把交椅的美國自然不會喜歡這種局面,更無法想象中國崛起與美國並行,而想要整垮中國卻無能為力,接受這個殘酷現又非常痛苦。

其實,要阻止中國崛起,美國所能做的,或者說能嘗試的並不多。要想走出這一陰影,美國不應該老是琢磨著如何“讓中國出局”,而應該是在合作共贏中尋求更好的自己。中國不認同美國稱霸世界的理念和行為方式,更無意在世界上推行美式霸權主導。

到了今天,中國的發展真的無須看美國人的臉色。(作者:不平則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