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快評|不讓中國媒體說話,美國到底在怕什麼?

近來,美國國務院連續出臺系列針對中國媒體駐美機構的歧視性措施。2月18日,將新華社、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中國日報》和《人民日報》海外版美國發行機構作為“外國使團”列管;3月2日,又宣佈自13日起,對列管的5家媒體中國籍員工數量採取限制措施,變相驅逐中國記者。

這其實並不是美國第一次打壓中國媒體,美方這種暴露其“新聞自由”虛偽性的霸凌組合拳已經打了多年,比如,2018年12月,美司法部就將中國國際電視臺北美分臺登記為“外國代理人”。

另外,美方還對中國記者入境簽證採取歧視性政策,不同於其他國家和地區駐美記者享受多次入境簽證待遇,美方僅允許中國記者單次入境,中國記者回國或赴第三國後,需重新申請簽證。而且自2018年起,美方變本加厲,刁難中國記者簽證申請,隨意增加中國記者須提交的申請材料。美方還以行政審查為由延長簽證審批時間、無限期拖延甚至拒籤,據統計,2018年以來中國媒體共有30餘名中方記者遭到美方無限期拖延甚至拒籤。

更有甚者,美國還以種種理由限制中國記者在美採訪,美方以所屬機構為“外國代理人”為由,拒絕中國國際電視臺、《中國日報》等媒體記者申請美國會記者證件。中國媒體記者參加採訪經常會被“另眼相看”,甚至遭盤問審查。有關中國媒體被列為“外國代理人”後,在美採訪越來越困難,許多人不願意接受中國媒體採訪。

美國政府對中國媒體處處設限,粗暴侵犯中國記者合法報道權益的做法毫無道理,美國佐治亞州州立大學的助理教授瑪麗亞·雷普尼科娃就困惑地表示:“我看不出有任何證據表明中國媒體做了什麼邪惡的事情,能夠引起美政府這樣的回應。”

那麼,美國政府為何以莫須有的罪名採取了這些舉措?在接受《紐約時報》採訪時,匿名的美國國務院高官一語道破天機,“這些限制是特朗普政府對抗大國對手戰略的一部分,是為了應對中國在美擴大影響力”。

美國近年來公佈的多份戰略報告,均將中國定位為主要戰略競爭對手。為了遏制中國繼續發展壯大的勢頭,美國力圖對中國進行全方位打壓和圍剿,而中國媒體也被美方想當然視為眼中釘,於是近兩年,對中國媒體有組織、有預謀的打壓措施逐步升級。發展到如今,美國已經霸道到連罪名都懶得羅織的地步,直接“指鹿為馬”;所謂“新聞自由”的遮羞布也不要了,變相強行趕人。做出這些舉動,哪裡有一點大國該有的樣子?哪裡有一點大國該有的氣度?

這些中國媒體無非就是在美國講述中國故事,向美國人民介紹真正的中國是怎樣的,向美國民眾傳遞中美“和則兩利、鬥則俱傷”的信息。可恰恰就是這些大實話是一些美國政客所不能容忍的,因為這拆穿了他們的西洋鏡。例如,2018年9月,《中國日報》與美國農業州艾奧瓦州的第一大報《得梅因紀事報》合作,在該報付費版面上刊登報道,講述自由貿易為該州農民帶來的好處。不成想,這剛好戳到美國總統特朗普的痛處,他竟親自上陣發推文表達不滿。

美方粗暴打壓中國媒體不僅不能彰顯美國的強大,反而將美國的虛弱暴露無遺。平時高喊的“新聞自由”“言論自由”只不過是個幌子,做做樣子而已。美方的邏輯是:我想聽的可以說,有利於我的可以說;我不想聽的事實和觀點,你最好閉嘴。所以,美方的舉動一不小心就讓本質面目現出了原形,而且,赤裸裸的“雙標”也昭然若揭,只准美國媒體妖魔化中國,不讓中國媒體報道事實。美國已經虛弱到連話都不讓人說的地步了嗎?正如傅瑩女士上個月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質問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一樣:把華為技術引入西方國家的5G,會威脅政治制度嗎?西方民主制度就這麼脆弱嗎?

閉目塞聽,不願面對現實,只能自欺欺人。是時候了,美方應該睜眼看一看:媒體和記者是信息傳遞的使者,是推動兩國交流的信鴿,對於增進中美人民瞭解、推進中美戰略互信貢獻良多。美方為兩國間的這一交流渠道添堵,破壞性漣漪必將波及兩國合作大局,傷及美國自身。

太平洋足夠大,容得下中美兩國。美方必須摒棄建立在零和思維基礎上的政治打壓,停止對中國駐美媒體的歧視性限制,停止對中國駐美記者合法權益的無理侵犯。如果美方執迷不悟,拒不改弦更張、糾正錯誤,中方必定奉陪到底。

勿謂言之不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