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大棒揮向多國 媒體:制裁替代外交成空洞威脅

“如果他們不迅速放人,我們計劃採取更多行動。”當地時間16日,美國財政部長姆努欽對土耳其發出警告——要麼釋放被軟禁的美國牧師布倫森,要麼準備好面對新一輪制裁。本來已開始穩定回升的土耳其里拉兌美元匯率因此再度下跌,至本報17日晚截稿時,跌幅達到6%。美國一邊與土耳其交鋒,一邊不忘對其他國家亮出獠牙:宣佈成立“伊朗行動小組”,尋求促成對伊制裁的“多邊行動”;譴責7月底舉行的柬埔寨大選,稱要對那些在大選前參與“鎮壓異見人士”的柬官員進行簽證限制;制裁緬甸軍隊指揮官與軍事單位,以此干預羅興亞人問題。

美製裁大棒揮向多國 媒體:制裁替代外交成空洞威脅

“如果哪個國家不遵守白宮的要求,無論是朋友還是敵人,都會受到美國的制裁轟炸。”德國《商報》說。憑藉著強大的國家實力,美國似乎認為對任何國家發動制裁都能討到便宜。然而在外界看來,這種戰略規劃的替代品不僅暴露美國缺乏外交智慧,而且損害其長遠戰略利益。

土耳其、伊朗、俄羅斯、朝鮮、委內瑞拉……據媒體統計,在本屆美國政府制裁名單上的國家已有十多個。而已經四面樹敵的美國絲毫沒有踩剎車的意思。17日,美國政府以在羅興亞人問題上“侵犯人權”和“種族清洗”為由,宣佈對緬甸兩個軍事單位、四名軍隊指揮官實施制裁。前兩天,美國國務院還宣佈擴大對柬埔寨的簽證限制對象範圍,包括此次柬大選前“負責鎮壓異己”的柬埔寨官員。柬埔寨執政黨發言人蘇艾山16日對此表示,美國此舉“不會產生效果”,“舉例來說,如果我並不想去那個國家,他們如何凍結我的簽證?”

張牙舞爪地同時對多個國家實施制裁,美國有足夠的理由與“底氣”。英國《金融時報》16日說,制裁可以在現代外交中發揮重要作用,它提供了一種施壓的途徑,同時又無需動用武力。特朗普政府之所以如此看重製裁手段,部分原因是為了避免像往屆政府一樣被捲入軍事紛爭。德國《商報》說,厭倦了軍事幹預的美國人,將制裁作為他們的“新錘子”。

美國《世界日報》稱,能如此毫無顧忌,美國依仗的是美元和石油交易等經濟力量,以及足夠的軍事實力——既能讓制裁對象感到痛苦,也能防止這些國家急眼。這似乎是在彰顯美國實力,或者根本是“寧我負人,毋人負我”的以自我為中心的思維。此外,《金融時報》稱,特朗普似乎不想費心制定外交戰略。在他的概念中,外交政策就是與其他領導人過過招,強迫他們同意交易,而制裁是增加個人影響力的途徑。

但即便有國家實力做後盾,美國“制裁替代外交”的做法也被廣泛認為或將適得其反。《今日美國報》稱,雖然制裁的威力部分取決於美國的經濟力量與影響力,但國際支持與明確的制裁目的也是關鍵因素,而特朗普的不羈行為侵蝕了國際社會的支持,他的制裁也因此將變成“空洞的威脅”。

任何制裁影響的絕非僅僅是被制裁的國家。新加坡《聯合早報》16日說,這可能損害美國的長遠戰略利益。比如,由於伊朗、俄羅斯以及土耳其都受到美國的經濟制裁,因此提高了這三個國家抱團取暖的可能性。美國的懲罰,可能會讓盟友和敵人都投入試圖挑戰美國主導地位的競爭對手的懷抱。

《聯合早報》稱,單方面的制裁行動,違背了以規則為基礎的國際秩序。而經濟戰的擴散,將使全球的金融市場與國際秩序陷入一個更不確定的困境。《金融時報》說,未經過深思熟慮、沒有明確目標、不與盟國緊密協作的制裁行動,非但不能加強美國的實力,反而可能只會加速美國領導的全球政治秩序與貿易體系的衰落,動搖美國的經濟與全球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