銳參考·對話|如何讓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傅瑩:“中國的主張需要多講、反覆講!”

“過去相當長的時間裡,中國都是從觀察者的角度看世界,但進入21世紀第二個十年後,我們再看世界時,發現世界開始很注意地在看中國。”外交部前副部長,前駐英國、澳大利亞、菲律賓大使傅瑩近日在其新書《看世界》的發佈與研討會上如是說。

在傅瑩幾十年的外交生涯中,面對外國的議員、官員、學者和媒體時,她總在不斷地回答這樣的問題:中國想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國家?中國向世界要什麼?能給世界帶來什麼?她說:“如果說改革開放初期主要是中國人不斷去認識世界的過程,那麼今後在很大程度上我們需要幫助世界更好地瞭解中國。”

锐参考·对话|如何让世界更好地了解中国?傅莹:“中国的主张需要多讲、反复讲!”

4月14日,傅瑩在美國費城舉行的賓大沃頓中美峰會開幕式上致辭。(王迎 攝)

世界渴望瞭解中國

外界為何如此關注中國,想要了解中國?

傅瑩認為,首先是因為中國成功了。中國在共產黨的領導下,從一個曾經貧窮落後的國家,躍升至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在各領域的成就舉世矚目,例如大幅度減少貧困,建成相對完善的基礎設施,教育普及程度和國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科技進步等等。外界想了解中國為什麼能夠成功,中國的政治制度是如何保障這種成功的。

第二是外部世界對中國的瞭解很不充分。國外關於中國的書籍和資料相對比較少,內容也很侷限,而且在國外傳播渠道里,對中國的評論往往比較片面。因此,當中國成長起來,在世界上開始承擔更大責任的時候,外界自然想了解中國,想知道中國人是怎麼想的,將來要做什麼。

第三是我們自身的傳播意識和能力需要提升。傅瑩回憶說:“記得我在英國當大使時,到媒體總部針對一些歪曲報道進行交涉,他們一方面很願意聽我的意見,另一方面也提出問題:為什麼你們不多提供信息?為什麼不接受採訪?直到現在,在國際信息庫裡源自中國的一手信息仍然是不夠充分的。”

在分析這一變化產生的深層背景時,傅瑩進一步談到,近些年來,西方世界尤其是美國戰略透支嚴重,面對反恐戰爭、金融危機帶來的巨大損耗,開始反思和調整。與此同時,中國的經濟發展取得顯著成就,黨的十八大和十九大接連開創新局面,外部對中國有欽佩、羨慕的成分,也有擔憂、焦慮的情緒。

用真實故事說服世界

如何向外界闡述中國,講好中國故事?

傅瑩在《看世界》的自序中強調,中國在成長為一個世界大國的過程中,需要國際社會更好地瞭解:我們是誰?從哪裡來?向哪裡去?要成為什麼樣的世界大國?“我們需要多向世界講述自己的想法和觀點,以贏取更多的瞭解和理解;不主動講,謬誤就容易越積越多。贏得理解是一個長期的過程,中國的許多主張需要多講,反覆講。”

2017年9月,傅瑩出席在意大利米蘭舉辦的安博斯論壇。午餐時,她與論壇主席討論朝核問題。經過交流後,這位主席說:你兩分鐘就說服了我,但在歐洲、在國際社會,大部分人並不瞭解中國人的觀點,你們為什麼不能多出來講一講?

《看世界》裡有幾篇長文章,都是在這樣的討論甚至是辯論的基礎上形成的。傅瑩說:“記得書中關於朝核這篇文章是用英文在美國布魯金斯學會刊發的,文章用大量實例說明中國如何為美朝斡旋,和平談判的阻力在哪裡,美國如何一再錯過解決問題的機會。看了這些情況和過程,就不難判斷中國的立場,不難判斷中國會做怎樣的選擇。這篇文章產生比較大的影響,外界希望中國人多以這種方式向世界提供令人信服的資訊,減少誤解和誤判。”

“真實的故事最有說服力。”傅瑩說。

參加研討會的清華大學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表示,講故事的核心在於“理”和“情”這兩個字,把這兩點講清楚了,外界才能理解。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院長周慶安也就如何與外界對話、講好中國故事發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認為,對於今天的中國來說,世界是一個既熟悉又新鮮、既複雜又深刻的概念。在看世界的歷史進程中,中國全面學習並逐漸掌握了與世界對話的能力。一個大國的發展,不僅要具備綜合實力,更要具備這種對話的能力。

敏銳感知世界變化

當今世界正處於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時期。傅瑩表示,在國際政治的歷史當中,中國還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在世界變化中扮演如此重要的角色,對世界的未來有如此大的影響。今天中國的選擇,中國人的言論和行動,已經開始塑造明天的世界。但是,這個塑造不會是單向的,因為中國再怎麼重要,我們的影響力也只是塑造未來世界的諸多力量之一,會受到其他力量的影響和牽制,因此,我們需要對外部世界的變化有更加敏銳的感知。

研討會上,北京大學國際戰略研究院院長王緝思對近年來世界政治的變化進行了剖析:第一,民粹主義和民族主義在世界範圍內同時抬頭,導致一些國家產生排外情緒,將問題歸咎於外部因素;第二,對西方民主制度的幻滅感,尤其是一些發展中國家在照搬西方模式後出現“水土不服”的情況;第三,地緣戰略競爭的局面開始出現,世界各地軍備競賽某種程度上開始加劇。他說,這些變化與我們以和平與發展為主題的時代相違背。在這一階段最重要的是繼續遵循中國外交的總體方針,保持我們的外交定力。

傅瑩表示,成功的外交還是要爭取互利共贏。就國家利益而言,一個國家在由弱變強時,其利益的外延也會拓展,而與此同時,自身利益與他國利益的交叉甚至是衝突也會增加。尤其在全球化的大環境之下,世界各國的利益更多地交織在一起。對中國而言,在努力維護自身利益的同時,也要考慮當我們的利益訴求和別人的利益發生交叉或者衝突時,應該如何妥善應對和處理。

傅瑩總結道,成功的戰略從根本上講是理想、願望與能力、條件的最佳結合。在和平與發展的大環境下,在全球化的世界裡,一個大國成功的戰略必然是順應潮流的,也能夠為其他國家和人民所認同。習近平主席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理念,就是這樣一個充滿中國大智慧的主張,這個目標的實現更需要年輕一代去體會和實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