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獲中國最高榮譽 中俄關系到底有多密切?

今天下午,在人民大會堂金色大廳,中華人民共和國“友誼勳章”首次頒授。

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勳章和國家榮譽稱號法》,這是中國的“國家最高榮譽”,授予“為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促進中外交流合作、維護世界和平作出傑出貢獻的外國人”。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首次獲得這個勳章的,是普京。

勳章呢,就長下面這個樣子——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按照權威的說法,勳章的整體設計製作,象徵著中國人民同各國人民友好團結、友誼長存,祝願世界各國共同繁榮發展。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2天前,普京接受專訪時提到一個細節:習近平給他慶生,倆人一起喝了伏特加,吃了香腸,“也許習主席是唯一一位和我慶祝生日的國家領導人”。此次來華,除了參加上合組織峰會、接受中國國家最高榮譽意外,據說普京還會體驗一把高鐵,坐車去天津。

有人會問:中俄現在關係到底怎麼樣?是如同西方說的“準盟友”嗎?中俄的“全面戰略協作夥伴關係”意味著什麼?

今天推薦傅瑩關於中俄關系的一篇文章,俠客島略有壓縮。讀完此文,相信會有整體而深入的認識。

本文首發於2015年,是傅瑩大使一篇長論文的節選版,收錄於其最新出版的《看世界》一書(中信出版社),俠客島受權發佈。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傅瑩:中俄關系,盟友還是夥伴?

在俄羅斯與美歐關係陷入困難之際,相對緊密的中俄關系引起新的關注。西方學界及媒體一直在探尋一個答案:中國與俄羅斯是什麼樣的夥伴關係?是否會走向結盟?

冷戰結束後,西方關於中俄關系趨勢的評估和猜測,通常有兩種觀點——

一種認為中俄關系脆弱複雜,充滿不確定因素。支持這種觀點的人將中俄關系稱為“方便婚姻”,認為兩國不太可能越走越近,反而很可能漸行漸遠;

另一種觀點認為,戰略甚至意識形態的考量構成中俄關系的基礎,兩國都視美國為實現自身意圖可能的阻礙,中俄未來必然會結成反美、反西方聯盟。

這兩種觀點都沒有準確地反映中俄關系的實質。中俄關系內容豐富、基礎牢固,是穩定的戰略伙伴關係。中國無意與俄羅斯正式結盟,也不會結成反美、反西方聯盟。

中方的願望是,穩定的中俄關系,能夠為兩個大的鄰國,在安全的環境裡實現國家發展目標提供保障。通過互利互惠的合作彼此提供支持,為大國處理分歧和開展合作提供了有益經驗,也有利於鞏固國際體系。

關係沿革

中國同沙俄及此後的蘇聯,在19世紀末到20世紀50年代有過三次結盟,結果都不如預期。短暫的結盟,只是兩個實力失衡國家間的權宜之計。

從20世紀60年代起,兩個同是共產黨領導的國家關係時好時壞,雖然也有合作,但更多時候是對抗和猜疑。1989年,在蘇聯政權末期,中蘇關係終於恢復正常。兩年後,蘇聯解體,但中俄關系依舊繼承了“不結盟、不對抗、不針對第三國”的原則。

俄羅斯獨立之初,向西方“一邊倒”的“大西洋主義”佔據主導。為了贏得西方信任和援助,俄羅斯在經濟改革、削減戰略核武器等諸多重要問題上走西方路線,不斷做出讓步。但事與願違,俄羅斯反而經濟萎縮、區域影響力下降,俄羅斯對美歐援助口惠而實不至感到失望,對北約東擴意圖十分不滿。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雙方合作

自此,中俄關系逐步改善和深入。過去二十多年,兩國貿易和投資大幅增長。

2011年,中國成為俄羅斯最大貿易伙伴國;僅2014年一年,中國對俄羅斯投資增幅就高達80%,且這一增長勢頭依然強勁。

上世紀90年代早期,中俄貿易額每年尚不足50億美元;2014年,這一數字已接近1000億美元。2014年,中俄簽署天然氣管道項目的“世紀合同”,俄將從2018年起向中國供氣。

此外,雙方還計劃在核電、聯合航空製造、高鐵、基礎設施建設等領域做一些“大事”,並在亞投行、新開發銀行、金磚國家應急儲備安排等新的多邊金融平臺開展合作。

中俄兩國安全合作不斷深化。中國連續多年保持俄羅斯最大武器進口國地位,且正在與俄方探討,開展一系列武器聯合研製項目。

雙方還開展了高層防務磋商等系列合作,包括過去十多年間,雙方在雙邊及上合組織框架下,以反恐等為主題舉行的20餘次聯合軍演。20年間,已有數千名中國軍人赴俄留學,俄中高級軍官也到中國國防大學進行類似的短期進修。

中俄政治關係也不斷加深。08年,兩國和平解決了困擾多年的領土爭議,劃定4300多公里的邊界線,從根本上消除了兩國關係穩定發展的最大隱患。

目前,兩國在元首、總理、議長、外長等各個層級,都有年度定期會晤的安排;習近平就任中國國家主席以來,已五次赴俄,俄羅斯總統普京也三次來華;加上國際場合的見面,兩人已經會晤了14次,普京成為習近平主席見過次數最多的外國元首(俠客島按:數據截止本文2015年底首發時)。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管控分歧

儘管取得了長足進展,但中俄兩個鄰國間依然存在分歧和矛盾,對外政策關注點也各有側重。

歐洲是俄羅斯的傳統外交優先方向,而中國則更多聚焦亞洲。兩國外交行事風格也不同:俄羅斯在國際事務上的經驗更加豐富,外交主動性強,但略顯生硬,常出人意料;中國則是應對性多一些,姿態相對和緩。

中國的崛起引發了一些俄羅斯人的不安,有些人對中俄力量對比的變化感到不適應,舊有的“中國威脅論”在俄羅斯仍有一定市場。隨著中國同獨聯體國家合作不斷深化,也有俄羅斯人擔心中國在其周邊爭奪影響力。

也仍有中國人因歷史上的一些問題,對俄羅斯存有不滿。儘管雙方已和平解決領土爭議,沙俄搶佔中國大約150萬平方公里土地的事,在中國評論界仍常有議論。

然而,以上分歧都不足以支持西方關於中俄關系會漸行漸遠的猜測。

過去兩年,俄羅斯和美國、歐盟的關係由於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每況愈下,關於中俄關系會惡化的評論在西方不時出現;但是,儘管有分歧,中俄對堅定發展兩國關係的政策考量是一致的,為雙方各自的安全和發展所需,兩國必須合作。

中俄攜手,既有利於國際政治的平衡,也給諸多國際難題的解決帶來機遇。雙方能承認和有效管控分歧,同時不斷擴大共識。

正如王毅所言,中俄關系是一條對外交往的新路,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一種新的外交模式。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2017年7月4日, 普京授予習近平俄羅斯國家最高獎章“聖安德烈”勳章

應對典型

對烏克蘭和敘利亞危機的應對,反映了中俄如何有效地維護雙邊夥伴關係。

很多美國人認為中國對烏克蘭問題態度不明朗,或懷疑中國倒向了俄羅斯一邊。事實上,2014年克里米亞併入俄羅斯事件發生之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第一時間明確表示,應該尊重烏克蘭獨立、主權和領土完整。

中方強調的是,相關所有各方應通過對話機制協商解決分歧,設立國際協調機制,各方不應採取惡化局勢的行動。中國還提出,應協助烏克蘭維護經濟和金融穩定。中國並未倒向任何一邊。在國際問題方面,中國從來恪守公正、公平和客觀的原則。

但是,中國外交人士和領導人,也對導致危機的種種根源性因素更加關注。

例如,在獨聯體國家屢次上演的“顏色革命”和背後的外部因素;北約長期推進東擴對俄羅斯產生安全壓力等;還有俄羅斯與獨聯體國家之間存在複雜的歷史、民族、宗教及領土糾葛。

在敘利亞問題上,中國認為,俄羅斯應敘利亞政府請求進行軍事幹涉,目的是打擊恐怖主義和極端主義分子。美俄打擊ISIS的意願是相同的。俄羅斯的行動雖不完全是美國希望看到的,但對美國利益來講並不完全是壞事。

從中國的角度看,俄羅斯和美國在打擊“伊斯蘭國”這樣兇殘的恐怖主義方面,是有共同利益的。但是,很難說俄美在敘利亞問題上的合作前景如何,因為雙方對如何達成和平與秩序並無共識。

在許多中國人看來,這場對抗更像是冷戰漫長的終結過程。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超越零和

鑑於中俄美三國之間的關係互相關聯,研究中俄關系也需關注中美關係。

與中俄關系相比,中美關係更為複雜。中美經濟總量佔到全球1/3,2014年,雙邊貿易額達5550多億美元,雙向投資存量超過1200億美元。37年前,當中美剛剛建交之際,沒人預料到兩國會發展出如此強有力的雙邊關係。

不可否認的是,中美關係也存在結構性的矛盾,兩國的政治理念和制度有巨大的不同。很多美國人視中國不斷增長的經濟實力及國際影響力為對美國全球領導力的潛在挑戰。

中國正迅速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2003年美國入侵伊拉克之際,中國的GDP約為美1/8;8年後美國從伊拉克撤軍時,中國的GDP已增至美國的一半。很多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的GDP將與美國接近。

這個趨勢令美國人不安,有人認為中美對抗難以避免。

針對中國在南沙一些島礁上的擴建行為,很多美國學者和評論家認為這是“擴張主義”的體現,並就美國該如何應對展開了激烈討論;同時,北京認為,美國派軍艦接近中國島礁是挑釁行為,有觀點認為美國的對華政策可能從以建設性接觸為主轉向遏制。

習近平主席2015年9月對美國進行了他擔任國家主席以來的首次國事訪問。他說,“人們應擯棄你輸我贏、零和博弈舊觀念,樹立和平發展、合作共贏新理念。中國發展好了,對世界有利,對美國也有利;美國發展好了,對世界和中國也有利”。

中國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成功融入世界經濟體系。中國是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秩序的獲益者,秉持和推崇《聯合國憲章》關於主權平等和不干涉他國內政的原則。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中國在相當長時間裡都需要聚焦國內經濟和社會發展,因此高度重視維護一個穩定與和平的外部環境。中國在維護自身利益上的態度是明確和堅決的,對任何挑釁和侵犯中國領土主權和權益的做法,都會給予堅決的回應,目的仍是要確保和平與穩定。

習近平主席宣佈中美將構建“新型大國關係”,將之定義為“不衝突、不對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贏”。

當然,中美在例如南海、臺灣、人權、經濟和貿易等問題上仍然存在分歧。

中國對美國亞太軍事同盟的意圖極為關切。特別是09年“重返亞太”之後,美國在亞洲的一些盟友,為了強化自己在與中國的領土和海洋權益爭議上的地位,拉美國為自己站臺,試圖讓美國介入與中國的爭端。這是非常危險的,讓人聯想到冷戰時期的集團政治。

中國和其他地區的一些學者建議,如果美國在本地區堅持推動集團政治,中國和俄羅斯應當通過結盟來應對。

但中國決策層並不認可這種說法,中國沒有搞集團政治和結盟的政策,也沒有這樣的政治文化,俄羅斯同樣沒有這樣的意願。

中俄兩國應該堅持結為戰略伙伴而不是盟友的原則。對中美兩國來說,重要的是把牢共建新型大國關係的基本方向,繼續讓對話合作、管控分歧主導彼此關係的議程。

普京获中国最高荣誉 中俄关系到底有多密切?

三角形

中俄美三國目前的相互關係,如同一個不等邊三角形。其中,華盛頓和莫斯科的這條邊距離最長。

在三國關係當中,中俄關系的態勢顯然更加積極和穩定,中美關係一直起伏不斷,俄美關係非常緊張,因為俄羅斯現在正遭受美國的嚴厲制裁。

與此同時,中國同俄羅斯對美國動輒以武力和制裁方式對他國施壓的做法,以及在外交政策中的雙重標準不能認同。

在美國及其盟友眼中,中俄走近,很容易被視為帶有結盟色彩,進而被看作是擾亂或挑戰美國主導的世界秩序。

但從中國的角度看,中美俄三方關係,不應該是一方聯合另一方對付第三方的“大博弈”,中俄關系的良好發展不針對美國,也不會受到美國的影響。

同樣,中國同美國開展合作也不會受到俄羅斯因素,或是俄美緊張關係的影響,中國不會構建以集團政治為基礎的同盟體系,也不會“被結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