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卖自由”难了!未必不是回归现实的松绑

你最近叫的外卖变贵了吗?有媒体报道,因为平台满减优惠减少、起送价和配送费变高等原因,消费者点外卖的花销明显比以前增加了。“以前还有20元以下的外卖,现在有二十几块的就很感激。”

“外卖自由”难了!未必不是回归现实的松绑

网络上习惯用“××自由”来形容消费能力,继“车厘子自由”“香椿自由”之后,“外卖自由”的说法应运而生。外卖费用上涨,似乎意味着点外卖不那么“自由”了。

在互联网外卖平台兴起初期,平台方为占领市场、吸引用户,投入了大量补贴资金。商家为了搭上移动互联网经济的快车,也愿意割舍部分收益,吸引消费者在外卖平台上下单。前些年,用户能够以较低费用享用外卖,前提就是平台与商家的投入。

然而,高补贴、低盈利终究是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随着外卖平台从扩张期走向稳定期,补贴资金减少,直接体现在消费者点外卖“贵了”。

这并非网络外卖独有,而是互联网经济的常态。网约车刚兴起时的那段时间,消费者能够以比出租车更低的价格享受较优质的网约车服务;共享单车最疯狂的岁月,平台派送的月卡让很多人不花一分钱骑了好久的车。投入巨额资金用于补贴,在用户的消费习惯形成以后,逐渐减少以至取消补贴,几乎是所有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套路”。

“外卖自由”难了!未必不是回归现实的松绑

站在中立的立场,以高补贴求快扩张的发展模式,确实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无现金社会”的建立。相比一些发达国家,我国之所以能够在移动支付、互联网经济领域“弯道超车”,也跟用户消费习惯的迅速转变存在密切联系。应该说,是平台的运营思路和用户的自主选择,促成了传统经济转向互联网经济的伟大变革。

问题是,互联网经济是否在绝对意义上等同于“廉价”?确实,平台能够将消费需求集中起来,增加订单数量,相对减少了物流等方面的成本,商业也愿意以牺牲一定利润为代价扩大用户群体。然而,这种对利润的割舍不是无限度的。

具体到外卖领域,因为餐饮业本身并不是集约化的产业,很多小吃店、小餐馆还是小本经营的夫妻店,难以长期承受低盈利状态,而平台在投入巨额资金补贴以后,也难免产生收割利益的冲动。

不光你乐意不乐意,点外卖不那么“自由”了,其实是回归了经济的常态。换一个角度设想,当初消费者受超低价吸引购买外卖,实际上也是一种资本的“捆绑”。

而如今,高补贴的泡沫破碎以后,消费者才获得了真实的议价能力——毕竟,点不点外卖,点哪家外卖,选择权还在自己。

“外卖自由”难了!未必不是回归现实的松绑

比外卖费用上涨更重要的问题,则是外卖服务质量和安全水准如何保障的问题。食品安全大于天,这个常识无须赘述。不管是线下餐饮店,还是在网上点外卖,对食品安全的要求是一致的。

消费者点外卖也常常会遭遇“货不对板”的问题。商家为了获得更多利润,对外卖和堂食采取差异化的质量管理,有的外卖在分量上缩水,有的外卖在制作上敷衍了事,这是消费者完全不能接受的。

尽管外卖市场兴旺发达,但高脂、高油和不健康,已经是外卖行业被打上的沉重烙印。在未来,餐饮业要进一步转型升级,应该摆脱“价格战”的局限,为市场提供更多健康食品。

因为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很多上班族没有时间和能力自己做饭,餐饮外卖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与同期兴起的其他互联网商业模式相比,网络外卖也显得更加稳定。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互联网经济的壮大,离不开实体经济的支撑。在质量和服务上,网络端和实体端都应该推行一个标准;而在消费者期待方面,也不妨回归常识,认清资本运作的规律和本质,在消费观念上为自己“松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