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我做夢也想不到啊,這輩子能住上這麼好的房子。過去我們這裡是農村,城中村改造後,現在變成城市了,農村人變成了城市人。”近日,家住昆明市五華區黑林鋪街道海源社區的被拆遷戶李麗仙說起如今的生活,臉上盡是幸福。李麗仙感受幸福的能力的確很強,她整個人散發著滿滿的正能量,她說,生活品質大大改善了,這要感謝黨的政策好,感謝改革開放好!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小區群眾文化活動)

10年砥礪奮進,10年不懈努力。黑林鋪街道辦事處的城中村改造項目回遷安置工作全部完成,城中村改造“改”出了居民的新生活。10年來,該街道完成改造面積122萬平方米,交付回遷房56.78萬平方米,回遷安置了2768戶被拆遷戶,受益村居民達到10000人以上。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小區高樓鱗次櫛比)

今天的黑林鋪片區,高樓林立,道路寬綽,商業繁榮,現代都市氛圍濃郁。“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推進城中村改造為突破口,努力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品位和人居環境質量,促進城市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黑林鋪街道主任謝永芳說。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轄區內的大型綜合商業體)


難題:村民顧慮重重阻礙了城中村改造的腳步


10年前,黑林鋪是一片實實在在的城郊結合部,轄區內大型商品房住宅小區僅有兩個,轄區內無一個大型生鮮超市,也沒有任何商業綜合體。

“城中村的房子抗震能力極差,‘一震成墳場’絕非危言聳聽!”謝永芳說,昆明城中村4層以下的自建房,大約能抗禦5級地震,每加蓋一層,抗震能力就降低0.4至1度,加蓋到6層時,基本就喪失了抗震能力。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黑林鋪轄區的高層建築)

加之,城中村內基礎設施不配套,環境衛生狀況差,房屋地基不規範、建築密度過大、缺乏規範通道、沒有足夠的綠地作為逃生避難場所......諸多問題影響著居民的生活品質。

但要實施城中村改造項目,何其難也!“多數村民都不支持,他們既想改善髒、亂、差的生活環境,又擔心拿不到合理的補償,分不到好的房子,又覺得辛辛苦苦建蓋的房子捨不得被拆掉。”海源社區黨總支書記李紹先道出了“難”之所在,還有些村民持懷疑態度:那麼多房子,拆了以後真的能重新建起來,能順利回遷嗎?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如今的黑林鋪街道轄區高樓林立)

“村民的重重顧慮是可以理解的。”李紹先分析說,昆明有的地方的城中村改造項目,拆了以後至今沒拿到過渡費,房子也沒蓋起來,有的蓋到一半成了“爛尾樓”。“畢竟有前車之鑑啊,所以大家心存恐懼。”

村民的種種想法和行為阻礙了城中村改造的腳步。面對困境,該咋辦?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轄區建成達大型綜合市場)


對策:黨組織引領城中村改造有序推進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黨組織的引領成了城中村改造的重要保證。黑林鋪街道黨工委敢於擔當,大膽實踐,在城中村改造工作中,黨組織的核心引領和戰鬥堡壘作用得到了充分發揮。

謝永芳說,在項目開始之初,辦事處就建立了組織領導協調機制,實施項目推進,完善矛盾糾紛調解措施,入村入戶做好群眾工作,並收到了積極的效果。

在動遷階段,每一名黨員都成了政策的宣傳員,進村入戶宣講政策,講清道理,算清收益,每個黨員也都成了交房拆遷的示範戶。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轄區居民在物業公司就業)

“有少數村民由於不信任和顧慮過多,遲遲不簽訂拆遷補償協議,社區工作人員就多次到他家中,耐心細緻地解釋政策,幫他們分析發展形勢,為他們算補償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直到他們理解、消除顧慮同意簽訂協議為止。”李紹先回憶起當時“溝通”村民的情景仍歷歷在目。

而在建設階段,各級黨組織和黨員都成了群眾利益的代理人,選出黨員和居民代表監督建房進度和質量,並及時向全體被拆遷人員通報建設進度和重大事項;在回遷階段,黨組織和黨員積極組織和參與分房方案的制定和執行,確保公正公開公平選房交房。

由此,保證了城中村改造工作的圓滿完成,所有項目都得到90%以上被拆遷人員的支持,所有項目都按時間節點有序推進。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嬗變:城市品質大大提高,城市經濟跨越發展

10年來,5個城中村改造項目順利完成,建成大型商業綜合體3個,合計18.2萬平方米,完結了西市無商業的時代。上影永華、HM、星巴克、優衣庫、天空之城等大批一線品牌和商家入駐。引進大型超市“沃爾瑪”,中小型生鮮生活超市2個,全國500強永輝超市西南區總部入駐。

10年來,新增綠地面積52萬平方米,新增開放式晨晚練點14個,健身路徑12個,顯著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生活品質。改擴建學校3所,建蓋幼兒園3所,其中為昆十四中新增配套體育館1座,科學技術樓1座;海源小學全部完成新建,引入紅旗小學,春城小學,轄區整體學校辦學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較好地滿足了轄區群眾的教育需求。

這些城市基礎設施、商業體的建設及引入,顯著提升了轄區居民的生活品質。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轄區群眾享受著安逸的城市生活)

“我們家有房租收入、打工收入,現在生活可好啦,還買了兩張小轎車。我父親腿腳不好,但電梯上下樓方便多了;母親有空就去跳廣場舞,鍛鍊身體。”新時代下的新生活,李麗仙總有說不完的種種好處。

對了,那回遷房的質量如何呢?是不是與商品房一樣?“回遷房的質量、標準都與商品房一模一樣,抗震強度達到了8度。”李麗仙回答說,不但房子質量好,小區整體居住環境也好,配套齊全、生活便利,幸福指數大大提升。

謝永芳介紹,十年來,轄區城市經濟跨越發展,通過城中村改造供應土地交易面積1019畝,收取項目土地出讓金40.93億,所有項目投入資金達到102億元,直接促進帶動9772人次就業,僅城中村改造後所建設樓盤的物業公司就安置回遷人員400多人。還有部分被拆遷人通過開辦餐飲、工程公司、裝修公司、科技公司、服裝店等形式實現創業。(圖文:歹永聰)

昆明五華黑林鋪:砥礪10年“改”出新生活

(圖為:轄區群眾享受著安逸的城市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