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

關鍵詞:科幻|電影|流浪地球|類型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撰文

EW RA|金晶 Jocelyn Jin


導讀

一季度行將結束,在票房增速整體放緩的節奏下,可以看到本土電影主要的增量來自新類型的驅動。而這種新類型在一季度集中表現為科幻。

《流浪地球》的高熱度引發了大眾對於“科幻”這個長期在中國市場處於荒蕪狀態的題材的關注。它的大獲成功令觀眾和市場十足振奮,也將大眾對於科幻題材的期待推至一個新的峰值。接下來,今年還將有3部科幻作品登陸院線,其中不乏中影集團、騰訊影業、引力影視等電影公司的身影。

對國產科幻的這種關注,不僅有其商業價值空間的原因,也被寄予了電影工業水準提升的期許。且在當今的文化語境中,發展科幻電影已不再單純是滿足國人娛樂文化需求,豐富電影類型的需要。隨著國家的發展,科幻這種易於國際傳播的類型題材,還被看作是國家科技實力的重要展示平臺。對科幻電影的探索,既是對新類型電影的開拓,亦是對國家形象的重塑與認同。

但從整體上看,國內科幻市場還處在萌芽發育階段,需要長期的滋養和培育才能成型。

我們認為,科幻電影真正的“春天”不能僅靠單一作品實現,還需要有更多優質作品來推動。它未來的發展需要進一步的觀眾和IP的養成以及更本土化的表達。相比工業水準要求高的硬科幻,具備“科幻元素”的軟科幻作品或許在短期內更容易實現 “出圈”,幫助科幻群體的養成。

作為一種新類型,科幻電影在中國電影產業的征途只是剛剛起步。

下為正文。

❶ 科幻電影的發展的三位一體:文學、技術與時代


儘管科幻電影目前還沒有一個被廣泛認同的標準化定義,但不可否認誕生自法國,繁榮於美國的科幻電影在如今的票房市場中佔據著舉足輕重的地位。

作為類型電影的一種,科幻電影既有一些獨特的美學特徵,又時常與其他類型融合,組合成新的表現形式。比如與恐怖元素結合的《弗蘭肯斯坦》(1910)、《異形》系列;與喜劇元素結合的《回到未來》系列等。可見,它的發揮空間是非常靈活和開放的。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回顧科幻電影的發展,它的誕生與世界電影史幾乎是同步的,並深受文學、電影技術以及時代發展等要素的影響`。

文學是科幻電影的重要取材源頭。通常認為,瑪麗·雪萊的《弗蘭肯斯坦》(1818年)是世界上第一部科幻小說。作為歐洲工業文明崛起後產生的特殊文化現象,科幻文學和科幻電影有著鮮明的時代烙印,工業革命、二戰、登月等重大歷史事件都對其產生了深遠影響,並促成了不同流派作品的誕生。比如早期的哥斯拉是原子彈的隱喻,50年代和60年代的外星人入侵題材則是對蘇聯的恐慌和對核戰爭的寓言等。

因為科幻電影中的相對“非現實性”,所以科幻電影在電影工業的探索上往往是先行的,並由此推動了特效產業的發展。不過在電影技術相對匱乏的時期,科幻電影還是主要以奇巧的情節取勝,多為低製作成本的B級片。

1975年,為了完成《星球大戰4》,盧卡斯創立了特效製作公司工業光魔,真正開啟了科幻電影的特效大片時代。《星球大戰》的出現,不僅是對電影特效產業的顛覆,同時還開闢了科幻電影向商業大片發展的新方向。

如今的海外科幻市場,既有富含商業元素的視效科幻大片,也有《機械姬》《降臨》等 “復古主義”的嚴肅科幻作品,還有“超級英雄”等衍生題材;類型方面,不僅有科幻電影,也有科幻電視劇、科幻漫畫、科幻遊戲等產品,形成了較為豐盈的科幻生態。在創造商業價值的同時,也在輸出價值觀方面功不可沒。

相比較而言,我國的科幻文學乃至科幻電影的發展一直較為封閉。市場長期荒蕪的情況下,國內的科幻小說發展遠落後於其他國家,科幻電影也直到80年代才開始成型。當時出現的《珊瑚島上的死光》《錯位》等影片,雖然一定程度上填補了國產科幻電影的空白,但同時代好萊塢已經生產出了《終結者》《星球大戰》等高工業水平的作品,國內則在技術、理念等方面都較為落後。科幻電視劇作品又多以少兒向、幼兒向為主,重科普色彩,中國的科幻發展與世界主流科幻基本脫節。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這也導致國內的科幻電影市場基本被好萊塢視效大片所佔據。受限於影視工業的發展水平,國產科幻的發展進程緩慢,僅有一些借鑑科幻元素的作品出現,整個科幻類型並無太大起色。在產業浮躁風氣的吹動下,國產科幻電影還一度成為粗製濫造的重災區。

不過科幻文學則在互聯網時代的推動下發展迅速,並誕生了諸如劉慈欣、王晉康、何宏偉等知名科幻作者,為醞釀科幻電影的產生提供了條件。

2015年,是中國科幻屆的一次重要時刻。《三體》成為首部獲雨果獎的亞洲作品,極大地鼓舞了國內發展科幻的信心。據不完全統計,2015年前後立項的科幻電影項目高達80多個,僅劉慈欣就有六部作品宣佈影視化。不過這並意味著國產科幻就此走上坦途,原本有望“打頭陣”的《三體》接連跳票,同期立項的多個項目也大多未能成型。直到《流浪地球》上映前,國產科幻還時常被認為是一片“雷區”。

❷“科幻元年”的正向與反向影響因素

春節檔兩部科幻作品的良好表現為長期低迷的中國科幻電影市場注入了新希望。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還將有《上海堡壘》《拓星者》《明日戰記》等科幻作品將與觀眾見面。從已立項的科幻電影數量來看,未來幾年將會是科幻作品的一個大熱期。這其中不乏幾大電影公司的押注。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流浪地球》的成功,可以說是為發展科幻電影提供了一種範式。但是這種單體項目的自我突破下,中國科幻電影的短板依舊明顯。我國科幻電影發展,既有缺乏工業支撐的“先天不足”,又在觀眾培養、市場回報等方面受阻。

從觀眾養成的角度看,由於歷史文化因素的影響,科幻文學在我國的發展受到諸多限制,沒有形成西方那樣蓬勃的科幻生態,不能很好地為科幻電影的發展提供創作支撐。與此同時,長期缺乏生長土壤,也造成了科幻題材在國內市場的“遇冷”局面。

而從市場回報角度來說,在國內票房收入基本依賴自有市場的前提下,高成本作品的成本回收難度較高,對於發展科幻電影的回本壓力較大。

樂觀的一面是,國內的科幻文學發展正在穩步推進當中。據《2018中國科幻產業報告》顯示,在2018年科幻閱讀市場中,國內科幻小說、引進作品都有升溫。南方科技大學教授王巖認為,“中國科幻閱讀逆流而上,跟我們所處的時代背景與社會環境有關。現在的中國雜糅了前現代、現代、後現代主義,曾經在西方很火爆的科幻文學,在中國仍有很強烈的大眾需求。”

與此同時,近幾年雖然票房增速有所放緩,國產電影在內容和題材上進行了持續的突破,票房加速向頭部集中的趨勢,以及觀眾對國產精品內容的渴求,均為誕生高預算的科幻電影奠定了基礎。

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時,國產科幻發展的社會條件也在逐步具備。作為一種新類型電影的探索,科幻電影不僅具備可觀的商業價值,也在提升國際影響力和國家形象方面具備戰略意義。科幻電影中的世界觀建構,從某種層面上來說,可以看成是對中國與全球新關係的探索。隨著國家影響力的提升,中國在航天事業上的不斷突破,更為發展科幻電影提供了優勢條件。

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

長期以來,工業水平落後被認為是發展國產科幻的首要制約條件。但是

縱觀西方科幻發展史,不難發現,好的特效只是發展科幻電影的“充分非必要”條件。國內發展科幻電影,首先要以高質量的內容作保。

相比原創科幻電影,我們認為,當前階段科幻IP的孵化和養成值得重點關注。而科幻IP的養成又可以分成兩路,一方面作為科幻電影IP重要源頭的文學領域,需要有更深厚的故事沉澱;另一方面,可以基於科幻IP進行聯動開發,進一步培育觀看群體,降低科幻電影開發的風險。

近幾年,國內雖然已經有一些優質的科幻文學作品面世,但在IP養成方面還欠缺一些長期的規劃和考量,世界觀的建構方面較為薄弱,科幻概念不夠深入,以至於觀眾的代入感不強。

在美國科幻的發展史中,同樣經歷過一陣低質量作品氾濫的低迷期。後來,在《驚異科幻》主編約翰·坎貝爾的帶領下,逐漸復甦並走向科幻小說“黃金時代”(1938 -1946),坎貝爾樹立的一些科幻創作指導思想,對今天的國產創作來說,仍有一定借鑑意義,包括“寫真正的科學”、“用現實手法描寫超現實的題材”、“對科技和進步保持樂觀態度”等。

在IP聯動開發層面,相比電影製作的高投入、高風險、長週期,漫畫、電視劇、網劇等題材相對投入較小,也更利於IP價值的累積和觀眾的培育。以美國的科幻大IP《星際迷航》為例,自1966年開播以來,共包含13部電影,1部動畫,外加6個電視劇系列,在50多年的IP培育中,“生生不息”地創造著文化意義和商業價值。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目前,國產科幻界亦可以看到這樣的IP開發探索方向,比如作為“有妖氣”的三大當家IP之一,科幻國漫《端腦》自2011年連載以來,已經擁有不錯的粉絲基礎,在IP培育的過程中,《端腦》的同名動畫和網劇均已上線,同名電影也在計劃當中。

此外,在科幻電影領域,尤其需要重視世界觀的建構。這套“世界觀”設定並非是全然符合科學邏輯的,它可能是基於現有科技水平下的合理猜想,也可能是對未來世界的浪漫想象,但它的設定總是能夠“自圓其說”,服務於劇情。

細數過往成功的科幻作品,往往都會花費大量的筆墨來架構世界觀。比如,《星際迷航》系列延續數十年,其龐大世界觀概念中甚至包含了自創的語言體系。而在電影工業基礎相對薄弱的國內市場中,科幻世界觀的概念建構此前一直非常缺乏。

而在國產科幻的世界觀建構中,一直以來存在的問題就在於,作為“舶來之花”的科幻電影,誕生於西方工業文明之下,與中國傳統語境相去甚遠。過去不少作品經常忽視語境和文化差異的影響,將一些西方元素無差別地植入到國產作品中,沒有意識到本土化敘事的重要性,也就造成了作品的“違和感”甚至是“山寨感”。

這某種程度上也是《流浪地球》成功的原因所在:為故事找到中國美學體系、中國情感。

對於現階段的國產科幻來說,追求全球視野還較為飄渺,也難以付諸操作。而以中國文化的視角,講述一個符合國人情感表達的故事,或許是較為可行與實際的。


高預期下,國產科幻電影的可能路徑|電影新類型系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