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默奉献的志愿兵

〇杨辉麟

这是上世纪八十年代发生在我们部队的事……

有人说:“婚姻、事业是男人一生的两大支柱。”上世纪八十年代,社会上流行讲实惠。而对当年的志愿兵来说,找对象就更难了。据调查,以农村籍为主体的志愿兵,绝大部分爱人都在农村,当他们把自己一生中最宝贵的年华献给西藏献给边防的时候,他们的妻子、儿女,也在远离军营的黄土地上默默地随着另一种不为社会关注的奉献……

【镜头一】志愿兵宁生奎,家无住房,妻子住娘家。这个患有贫血病的瘦弱女人,带孩子、种责任田,苦苦地支撑着他们的家。丈夫在西藏米林边防,风里雨里,置身高原十余载。春秋农忙,边防也是关键时期,她不能指望丈夫在这个时节回家播种收割。

这些她都忍耐了。她理解丈夫的事业,没有拖后腿。但是,当她带着孩子到同学家串门,孩子看到人家孩子抱个电动飞机很羡慕,刚要去摸,却被那小孩挡开了:“别弄坏了,这是我爸爸给我买的,我还有电动汽车呢!”她被儿子磨得没法,只好领他进了商店。孩子抱住喷火枪就不放,她一摸兜才发现钱不够。营业员一把抢过孩子怀里的枪,冷冰冰地吐出一句:“还是军人家属呢!”

【镜头二】他,一个从事参谋工作七年多的志愿兵余金全将回来看望他的儿子了。妻子想,一定要为难他,不然他当爸爸也太容易了!

新婚一别便是二年零三个月,儿子已一岁有余,可他连个照面也没露。尽管她知道他工作忙,但当她在产床上痛得死去活来大喊大叫;当她背着儿子,拎着奶锅奶瓶尿布婴儿衣物去上班;当她去托儿所接儿子、食堂打饭、洗衣服时,她心里……儿子雨夜发烧40度,路远无车没法去医院,她着急垂泪。雨刚停,她就深一脚浅一脚地淌着渍水跑医院看急诊……

他一下汽车,便被妻子拽进了厂里的幼儿园。妻子说,只要他能认出儿子,就让他抱回家,否则……几十个一般大小的男孩女孩,鲜花般地簇拥在屋中央。他感到茫然。儿子像母亲,女儿像父亲,人们都这么说。于是,他便在一张张小脸上认认真真的捕捉妻子的特征……他却无奈地笑了,并冲她摇摇头。

妻子无动于衷。

他突然想起她曾寄过儿子的满月照和百日照,就努力回忆那天真的开眉笑眼……他很尴尬,看着妻子希望给点暗示,不想她却别过脸去。

他准备再次努力辨认,背后却发出压抑不住的啜泣声……

【镜头三】深夜11点,四川仁寿县的一条土路上,4条汉子正抬着一副担架飞奔。担架上,一个孕妇在呻吟:“快回来呀,你怎么还不回来呀!”

她呼唤自己的丈夫。她的丈夫叫李志成,在墨脱部队当兵,本来说好她生孩子前回家休假。可到时候了他还没有回来。来了封电报说工作忙离不开……她脸色苍白,一看就知道难产。如果当兵的丈夫在家,无论如何也不会拖至这时才往医院抬,可偏偏丈夫不在,她一个农村弱女子,一切都听公婆的。所以,在公婆请来的半吊子接生婆的一阵做道场捉鬼之后,才把折磨得死去活来的她送往医院……值班医生一检查,脸刷地白了:

“怎么才送来?”

“路不好走。”

“谁是她丈夫?”

“……”

“要大人,还是要娃儿?”

“……”

“你们说呀!再不说,就都……”

医院按照常规,救大人保孩子。结果都没有保住。等李志成从墨脱回到家的时候,妻子的坟上已经芳草萋萋了。

这样的情景,在边防军人的家里并不稀奇。这些妻子在感情上、家务操持上都有特别强的承受力。她们认为嫁给当兵的,就带来吃苦的命,不该抱怨,只该默默奉献……

默默奉献的志愿兵
默默奉献的志愿兵

(图片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谢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