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人挑一擔石頭上山,籮筐越來越滿

武岡民間故事 佛道雲山

第四篇 盧侯二仙與無量壽佛

這個人挑一擔石頭上山,籮筐越來越滿


武岡宣風樓城牆下的盧候二仙對弈銅像

武岡雲山為全國七十二道教福地之一,排名第六十九位。該山有很多膾炙人口的傳說故事,其中盧侯二仙與壽佛菩薩鬥法的故事尤為神奇。

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博士齊人淳于越反對實行“郡縣制”,要求根據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駁斥,並主張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學誹謗朝政。秦始皇採納李斯的建議,下令焚燒《秦記》以外的列國史記,對不屬於博士館的私藏《詩》《書》等也限期交出燒燬;談論《詩》《書》的處死,以古非今的滅族;禁止私學,想學法令的人要以官吏為師。這就是史書所說的“焚書”。

第二年,術士(修煉功法煉丹的人)侯生和盧生奉命赴四方尋求長生不老之藥未果。他們明知世上並無長生之藥,卻要不遠萬里跋山涉水做無用功,不免暗地裡怨恨秦始皇,說他昏庸無道。

盧侯二生不願找長生藥,還說了秦始皇的壞話,兩人覺得伴君如伴虎,時刻為項上頭顱擔憂,便不辭而別,遁入武岡雲山隱居起來。秦始皇震怒,下令逮捕在京城咸陽的諸生,製造了史上令人咋舌的“坑儒”事件,活埋數百名無辜知識分子。

好在盧侯二生隱居在天高皇帝遠的雲山,皇帝鞭長莫及,他們過著悠哉遊哉的隱士生活。他們發現雲山藥用植物資源豐富,在寶頂築爐煉製丹藥懸壺濟世,深得武岡周圍百姓喜愛和擁戴。後來傳說他們在仙人橋上羽化為仙。於是雲山成為盧侯二仙的道場,被道書記載為六九福地。

到了唐代,唐玄宗末年至代宗初年,發生了安祿山與史思明發動爭奪統治權的內戰,史稱“安史之亂”。

這期間,浙江徑山寺出了個法名全真的大和尚。他聰慧過人,悟性超常,年紀輕輕就參透了佛家真諦,道行了得。卻因戰亂寺院不保,不得不離開了徑山寺,雲遊四方。

雲山地處湘西南崇山峻嶺之間,煙雲變幻莫測,風水獨特,環境幽雅,未受到官府的干擾。全真和尚慕名來到雲山天予寺(勝力寺前身)住下。這裡畢竟是盧侯二仙的地盤,全真和尚到來,盧侯二仙好生招待他幾天,心想:這和尚不至於賴著不走吧?

但一個月過去了,兩個月過去了,全真和尚還沒有要走的意思,他真是被雲山迷住了。他天天坐在雲山天然的“蓮花寶座”上唸唸有詞,吵得盧侯二仙不得安寧。他們火了,一心想要將年僅三十歲的年輕和尚趕走。但又有什麼辦法呢?人家的法力高啊。

於是盧侯二仙商量,使起了陰招來對付全真和尚。每當全真和尚打坐唸經入神之時,他們便趁其不備,設壇做法興風作雨,欲使他心神不定,情迷意亂。但全真和尚紋絲不動,任憑風吹雨打,經文照念。原來他也使起了“羅漢金剛罩”佛功護體,只見他身上光芒四射,形成一口透明的“大鐘”,大有百毒不侵之勢。


這個人挑一擔石頭上山,籮筐越來越滿


傳說中的無量壽佛鎏金銅像

盧侯二仙費了九牛二虎之力,見全真和尚卻未損絲毫,心裡很不是滋味。過了幾天,他倆冥思苦想又生一計。在全真和尚晚上休息以後,他倆分東西兩向,潛入雲山山腳,抬起雲山使勁搖晃。這回有效了,搖得全真和尚頭昏腦脹,全身瘙癢。於是一個縱身跳到威溪河裡,痛痛快快洗了個澡。

全真和尚知道是他們在作怪,深知自己理虧,霸蠻留在這裡也不是辦法,畢竟他倆先到為主,在這經營了幾百年,自己如若反客為主,掃了主人的面子,真不是佛家所為。於是他和盧侯二仙講:“我走可以,但要將天予寺更名為勝力寺,修成菩薩應具的如是十法,獲得瞭如是最勝之力之人方可入住。”二仙問是哪十法,全真和尚雙手合十一一道來:

一者,菩薩寧捨身命,終不棄無上正法。

二者,於一切眾生,作謙下想不增慢心。

三者,於彼劣弱眾生,起憫念心不生損害。

四者,見飢渴眾生施妙飲食。

五者,見怖畏眾生施其無畏。

六者,見疾病眾生施藥救療。

七者,見貧乏眾生惠令滿足。

八者,見佛塔廟形像塗飾圓淨。

九者,出歡喜言安慰眾生。

十者,見彼負重疲睏苦惱眾生為除重擔。

如是最勝之力,不就是為佛者的洪荒之力?勝力寺以此為名,也就順理成章了。二仙聽罷,謹依所言,告誡後世,潛心修煉。

全真和尚走後,來到廣西全州,創建了“楚南第一名剎”——湘山寺。據中山大學哲學系副教授馮煥珍考證,宗慧禪師(釋全真)生於唐開元二十四年,圓寂於鹹通八年,世壽一百三十二歲,僧蠟一百一十七年。因為他壽命長,又廣傳《無量壽經》,因此,他被世人譽為無量壽佛。

(傅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