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前幾天去外面出差,時間比較緊迫。大部分時間都在路上,偶爾會駐足,也是趕緊吃口飯,買兩瓶水,抽菸的功夫都不是很足,無論是我,還是我的同事,心情都很急躁。

時值飯點,正好碰上一家川菜館,一行人本著方便原則,就在這裡用了午餐。

說實話,這段就餐經歷,並不愉快,吵吵嚷嚷的環境早已司空見慣,但是上錯菜就讓人很鬱悶了。本來點的日本豆腐,結果做的麻婆豆腐,米飯也遲遲不來,後來自己去後廚催促,才拿到幾個飯盒包裝的米飯,我和同事都有點哭笑不得。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最後結賬時,倒發現菜價意外的便宜,四個人才吃了六十多,在二線城市的辦公區附近,這已經是非常良心的價格。

正感嘆著,我們剛離開的座位又被新來的客人坐下了。和我們還有些“架子”不同,新來的客人熟練的從旁邊拿出一個本子,寫了兩道菜,直接給了老闆,簡單交代了一句就起身去打飯了。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我不是第一次經歷這種事情,而旁邊剛大學畢業不久的同事就顯得有些驚訝。這種服務差,環境一般,還很吵嚷的店鋪怎麼會有這麼多顧客,明顯很多還是回頭客,他對自己以往接觸和學習的知識產生了巨大的懷疑。

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很多剛開始做生意的人總會下意識的認為一二線城市消費能力強,小店必須要注重各方面細節,尤其是品牌的包裝,否則就會倒閉。事實是,注意細節和品牌沒錯,但是倒閉就誇張了。即使不用大數據去說明,我們生活和工作中也經歷了類似的很多事例,只是平時我們未必留心去觀察而已。

發展較好的城市未必沒有小店的生存空間,同樣鄉鎮地區的消費潛力也遠遠比常人想象的要高。

牛欄山、榨菜和拼多多的上市就是對於市場複雜性的最好詮釋,很多看似強大的奢侈品牌一夜蒸發,反而很多單品售價幾元的“小品牌”開了數十年後成功上市,做生意沒有上下之分,只有是否符合實際的情況,僅此而已。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前幾天去的那家川菜館,看似服務很差,其實也是無奈之舉。開店的老闆和廚師是一對夫婦,店裡其他服務人員年齡都在五六十上下,從口音聽起來,這家店裡的所有人即使不是親戚也是同鄉朋友。

這樣的“夫妻店”,有著穩定和成本低的特點,但是也有著固步自封的問題,經營缺乏活力,上了年紀的服務員,不可能會像年輕人那樣巧言善變,更不可能做到空姐那種標準微笑,甚至於事情一多,剛發生的事情就會忘記。

但是如果是我,我反而特別喜歡去這樣的店,因為這類店雖然看似粗魯,但是卻很直爽,多來幾次,很容易就適應了老闆的脾氣,大家交成了朋友,飯菜不一定非常可口,但絕對是家常的口味,沒有太多味精和添加劑的味道,吃下去很舒坦,很適合我這種經常在外面吃飯的人。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再加上那家川菜館開在辦公區附近,到了中午很多上班族和我一樣,都是為了填飽一下肚子,抓緊時間休息一會,不然下午不知還會有多少工作,這時與其等著店員過來服務,倒不如自己抓緊時間寫好要點的菜遞給老闆,米飯自己順手打上一碗和在家裡吃飯也是一個道理。

自己盛飯,聽起來是勞累了自己,飯店服務不好,其實這也建立在雙方的互信上,時間久了,也成了賓至如歸的地方。

但是這種模式也並非長久之計,現在之所以沒有做到標準化還能有一席之地的原因,是由於二線城市發展不均衡,表面雖然光鮮,但是人均收入還遠遠達不到一線城市水平,“蒼蠅館子”和“夫妻小店”受到的考驗和競爭壓力還不是那麼大。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一旦有一些品牌強勢入駐就會立馬改變現狀,例如品牌便利店(7-11、everyday和愛得寶)這類模式,就讓傳統的小賣鋪在很多城市中憑空蒸發過半,因為和他們相比,自己在價格方面並不佔優勢,其他方面更是遠遠不如。

餐飲行業憑藉其技術壁壘,不容易一碰到資本就被侵蝕,但是時間一久還是會產生巨大影響。從目前看來,這家“服務差”、“味道中等”的川菜館依舊會存在和發展,但是隨著城市發展,不僅是這家店,整條街道的商業格局都會重新洗牌。

我們所想的未必是事實,而看到的也未必是真相,甚至於正在經歷的事情也未必能夠幫助自己做出準確判斷,能夠用發展的眼光預測下一步即將發生的事情,才是商業的魅力和勝者應有的姿態。

不同“戰場”情況複雜多變

一線城市發展已經飽和,任何品牌的發展都需要付出巨大的創新成本,人才將是驅動經濟發展的根本動力,每走一步都很艱難,但是一旦成功,體量也會非常巨大,如果做大型企業這裡一定是首選。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二、三線城市,處於產業結構調整階段,經濟發展不平衡,不穩定,抗風險能力強但是經濟活力依賴於政府的宏觀調控,所以牛鬼蛇神,各種模式的企業和店鋪都會集中在這部分地區,其風險和回報絕對是成正比的,絕大多數的創業者都會將這部分地區作為自己的主要戰場。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四線以後的城市和大多數發展尚可的鄉鎮地區目前仍處於上升期,這些區域和二線城市相比,遠沒有達到瓶頸,用句更俗的話形容就是“光腳的不怕穿鞋的”,在這裡創業成本低,人口紅利大,潛在消費能力還沒有被挖掘,政府支持力度大,任何比較完善的體系進入後都可以產生比較好的效益。

相比於去比較成熟的市場進行商業競爭,在剛剛被挖掘的鄉鎮地區將會承擔更低的風險,並且單店盈利可能性也很大,但是上限也會低一些。

眾所周知,自上而下總會比自下而上輕鬆很多。

小結

互聯網發達,信息共享是好事,但如果讓部分人被誤導,人云亦云,對市場乃至生活產生誤判,就得不償失了。

開店生意經:你以為的永遠是你以為的

創業,無論從哪裡起手,碰到的問題都不會是1或者2這種情況,更多時候面對的問題,其實是複雜的,多樣的,會因為時間和地域的變化而產生不同的結論,這要求每一個老闆,在持續提升自己的同時,還需根據實際情況不斷調整經營戰略,而這場“戰爭”從選址就開始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