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勤:2019年全球经济不会很糟,更应该关注这些问题……

有人说,如果你认为2018年是很艰难的一年,但那可能只是开始。

真的如此吗?或许也并不是。

3月21日,由德勤中国主办的2019卓越管理公司论坛上,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认为,2019年世界宏观经济整体将较为乐观,但其他国家的经验,也引发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而在这一次贸易磋商达成后,料有更多海外敏锐的资本,将与国内活跃经济体形成强有力结合。

这就带来新的议题,即中国民营企业在走向全球过程中,如何更好地参与和竞争,如何补足人才,又将以怎样的态度迎接AI等新一轮技术革命?或许可以在此找到一些答案。

新经济将与海外资本强有力结合

对于宏观经济的看法,德勤中国首席经济学家许思涛在演讲中表示,2019年世界经济总体比较乐观,但也带来一些新的问题值得思考。

比如2018年世界经济泡沫破灭,全球所有中央银行,以美联储为代表进行量化宽松。结果是美国经济复苏很快,其金融机构修复能力很强。但副作用是资产价格的大幅度上升。这造成一些地方社会难以接受。

还有一个挑战,在西方社会过去泡沫出现,比如说日本,今天带来的反思是,政府为什么不更强有力地去做一些事情,比如日本央行的公共财政是否可以更果敢一些?

许思涛表示,“我提出个问题,在中美贸易谈判中,更应该吸取的教训就是,在经济转型的时候,怎么能够使得经济最有活力的,不管是民企还是其他新经济行业得到最快增长,而对旧经济的调整有秩序地进行。”

他认为,中美贸易谈判短期的结局将是,中国会在市场准入方面有很大的开放,而确实在任何国家的改革开放中,外力都很有必要。

“我大胆预测,在中国经济开放过程中,会出现中国民营企业家和外国资本,比如说代表加州、代表华尔街,这些对市场嗅觉最敏锐资本之间的强有力结合。因为我强烈感受到中国最有活力的经济体与硅谷之间千丝万缕的联系。”

高创新增速下的挑战

德勤中国于同日发布的《首届中国民企卓越管理公司项目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指出,中国民营经济规模正持续高速增长。

该报告以“56789”概述了民营企业当今对中国经济的重要意义:民营经济对国家财政收入的贡献超过50%;对GDP、固定资产投资、对外直接投资的贡献均超过60%;对企业创新和新产品的贡献超过70%;对城镇就业的贡献超过80%;对新增就业的贡献超过90%。

同时,在研发投入方面,中国企业的增速也十分可期。

据德勤研究,2008年至2017年十年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的投入增速在9%-37.5%区间内波动,而全球平均研发投入增速区间在-3.6%-7.7%。

发改委统计数据显示,国内65%的专利、75%以上的技术创新、80%以上的新产品开发,是由民营企业完成的。

但其中仍存在极大的不平衡问题。《白皮书》指出,即使是已经进入民营企业500强的公司中,仍有超过一半的企业研发强度低于1%,超过85%的企业研发强度低于3%。而国际上一般认为,研发强度超过5%的企业才可能在市场上发挥一定竞争力。

因此国内民企研发投入目前仍是由少数龙头企业带领,整体水平有待继续提高。不过德勤方面指出,中国民企主要把创新重点放在产品力的提升和业务形态的创新上,对人才管理、服务、销售渠道、融资方式、客户互动等间接提升企业竞争力方面的创新投入仍略有不足,而这也恰恰是大部分中国民企与国际上成功的跨国企业间仍然差距较大的地方。

总体来看,中国民营企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包括:部分行业准入壁垒较高,知识产权保护和管理不足,企业融资难且成本高,政策创新性、容错性不强,环保压力升级,难以获取和保留优秀人才等。

以本次入选企业为借鉴,德勤方面对中国民营企业要走向卓越管理,提出几条建议:尽早进行企业的长期战略规划,着重战略的前瞻性,对长期、中期及短期计划都有清晰部署;应制定明确的创新管理规划体系,针对性地进行技术和模式创新并提供足够的资源和人才支持;建立全球化思维,融入当地社会和价值体系;培养灵活应对外界环境变化的能力,在宏观经济下行、“去全球化”趋势加深的今天,这显得更为重要。

全球化如何抓住优秀人才

人才确实是重中之重,但也尤其是初创类企业面临的一个难题。汇川技术董事长朱兴明在论坛期间表示,中国公司一定要善于利用全球的人才资源,获取产品和技术国际化的方法和途径,这很重要。“没有国际一流的人才,一定做不出国际一流的产品和技术。”

他也表达了自己的体会,国内企业在用人方面,核心面临的是人和规则的问题。而这本质上是人治和法治的问题——国际化人才习惯适应规则,中国规则则适应人。

朱兴明发现,目前中国企业和海外企业在思考模式上有较大差别,中国企业强调抓机会,西方企业强调顺势而为。“这核心是中国企业太年轻了。如果再过50年、100年,可能我们跟西方企业想的会是一样,而且我们可能想得更好,所以这是一个很大的差异。中国企业走向海外,怎么尽快获取国际最优秀的人才,其中平衡规则、人治和法治的关系非常重要。”

据朱兴明介绍,汇川在全球化过程中,总体把握的是四大方面。首先最为核心的,是人才的国际化,其次要搭建国际化服务平台,再是产品和技术必须国际化,此外销售网络需国际化。

“中国公司最重要特征有两个——反应快、距离场景最近。要抓住这2个特点。”他如此表示。

AI机器学习促成商业决策

2018年涌现出大量新兴技术和词汇的普及,比如人工智能、5G、物联网等等,企业将如何面对?为此,香港科技大学商学院资讯、商业统计及营运学系副教授郑嵘谈到了人工智能应用对公司决策将带来的重大影响。

他介绍道,通过将高质量的数据交给人工智能,进行机器学习,最终可以生成一个很小的数学模型。这其中会生成几大关键变量,最终促成企业的战略决策。

“机器能算出来到底哪些变量是最重要的,当然这是基于非常优质的数据前提下你可能才会相信这个模型。这是以预测为基础的决策模型,因为这个模型建立的时候直接面对的就是最终你的决策。”郑嵘如此指出。

而同样重要的是,对于企业来说,当有了这些模型,这些智能就不仅是在个别人的脑袋里,相关决策人才的流失也不会对企业带来极大影响。

这其中同样存在一定风险,但趋势就是,在人工智能做得好的领域里它就是比人要更加好。

当然,目前诸多企业还面临着所谓高质量数据的问题。根据郑嵘的介绍,这一波的人工智能已经在解决这个困境。这也是AI的另一个特点,即“小数据”的高级决策。

“企业做人工智能,需要很多的数据,但是很多企业都没有这样的优质大数据,怎么办?这不是唯一的思路,其实AlphaGo是一个最好的小数据成功的例子。”郑嵘举例道,“人类历史上所有围棋的棋谱加起来差不多有3000万,每盘棋大概200步,其实只有15万个棋谱可以用机器去学,在这个基础上它居然赢了,为什么?它不是靠这15万个棋谱,是机器学完这15万个棋谱之后,自己再产生了无穷多的数据,这样就能有更高的智能。这个例子说明了,当企业没有这么多数据的时候,你想能不能用机器去模拟人的行为,产生新的数据。”

因此郑嵘总结道,数据驱动的高级机器决策,能够替代一些做高级决策的人类;此外计算机视觉的迅猛发展,可以推动包括畜牧企业等,更好地时时检测,及时判断和响应;而仿人类数据的迅速产生,可以带来很多高素质的数据。

在最后,他强调,电影中表现的AI最终统治了人类世界,那还是天方夜谭。“在我们有生之年看不见那一类强AI出现,现在的AI还是作为工具。”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