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一位隱匿於市的大師——陳魯頡

他是一位隱匿於市的大師——陳魯頡

陳魯頡,別名夢海。河北深縣人。幼從塾師張純臣、張印卿臨帖習字。於柳、歐、褚三家楷書和張裕劍墨跡用功尤勤。三十年代曾在長春宏文學院任教,近代沒骨畫得傳承者 、

1940年到齊齊哈爾市興木廠做書寫牌匾工作。1956年調任齊齊哈爾市木器廠美工。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 黑龍江省書法家協會名譽理事,齊齊哈爾市書法家協會副主席,齊齊哈爾老年書畫研究會顧問。曾多次應邀在省內外講授書法。1956年創造多層玻璃畫《和平燈》、《天女散花》等;工筆仕女《洛神》被省博物館收藏。多層玻璃畫歷年參加國內外書畫展,三省美展,省晉京書展,省老中青書展,浙江省書展,赴日本宇都宮書畫展,孫中山先生誕辰100週年書畫展。1990、1992年舉辦個人書畫展。作品、傳略輯入《中國現代書法界人名辭典》、《當代中國書法藝術大成》、《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名鑑》、《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中國古今書家辭典》等。

陳老先生的葡萄圖

他是一位隱匿於市的大師——陳魯頡

作畫時,陳老先生胸有成竹,一氣呵成。在書法裡把筆鋒所過之處稱為“骨”,其餘部分稱為“肉”。沒骨畫將墨,色,水,筆融於一體,在紙上予以巧妙結合,重在蘊意,依勢行筆。須線條工穩、細緻、流暢,色彩勻淨、明麗、典雅,所畫物象造型準確,生動逼真。又不同後者筆墨彩揮灑恣肆,酣暢淋漓,譬如明代徐渭的潑墨寫意畫,別開生面自成一家,無論是 花卉還是 花鳥,皆一揮而就。

畫法介紹

沒骨,中國畫技法名。不用墨線勾勒,直接以彩色繪畫物象。五代後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後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

沒骨(mò gǔ)(法)畫 : 中國畫傳統花卉(花鳥)畫的一種畫法。直接用顏色或墨色繪成花葉,而沒有“筆骨”——即用墨線勾勒的輪廓。

沒骨的“沒”字,即淹沒而含蓄之意,其精要在於將運筆和設色有機的融合在一起,不用勾輪廓,不要打底稿,更不能放底樣拓描。

他是一位隱匿於市的大師——陳魯頡

細節

中國畫技法名。用彩色直接繪出形象而不用墨色線條勾描的畫法。所謂沒骨法是不用筆墨 鉤勒,以重色青綠朱粉適宜染暈。由印度的染暈法脫畫而來,跟當時隨佛教傳入中國的佛像畫有關。五代後蜀黃筌畫花鉤勒較細,著色後幾乎不見筆跡,因有“沒骨花枝”之稱。北宋 徐崇嗣效學黃筌,單以色彩作花卉,名“沒骨圖”,後人稱這種畫法為“沒骨法”。另有用青、綠、朱、赭等色,染出丘壑樹石的 山水畫,稱“ 沒骨山水”,也叫“沒骨圖”,相傳為南朝梁 張僧繇所創,唐 楊升擅此畫法。

他是一位隱匿於市的大師——陳魯頡

細節圖

這畫法創始於北宋徐崇嗣,花卉是以清姘豔麗為主,完全拿顏色來表現,是較為容易的。這法傳到清初,要算惲南田第一,清姘豔麗四個字,可以說是闡發無餘了。畫花瓣儘可全用顏色,也不妨先用 水墨點戮,然後略施淺色,覺得更有精神些。白陽石濤是常用這方法的,荷花頗適合於沒骨。先用淺紅色組成花形,再用嫩黃畫瓣內的蓮蓬,跟看即添荷葉荷幹,葉是先用大筆蘸淡花青掃出大體,等色幹後,再用汁綠層層渲染,在筋絡的空間,要留一道水綠。荷幹在畫中最為重要,等於房予的樑柱,畫時從上而下,好像寫大篆一般。要頓挫而有勢,有亭亭玉立的風致。如果畫大幅,幹太長了,不可能一筆畫下,那麼下邊的一段,就由下衝上,墨之乾溼正巧相接,了無痕跡。幹上打點,要上下相錯,左右揖讓,筆點落時,略向上踢。花瓣用較深的臙脂,再渲染一二次,再勾細線條,一曲一直,相間成紋;花須用粉黃或赭石都可。這時看畫的重心所在。加上幾筆水草,正如書法所說的「疏可走馬,密不透風」也。

正如《陶庵夢憶》張岱所言:“今見青藤諸畫,離奇超脫,蒼勁中姿媚躍出,與其書法奇絕略同。昔人謂摩詰之詩,詩中有畫,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餘謂青藤之書,書中有畫, 青藤之畫,畫中有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