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奇葩说》第五季其实很无趣。

新奇葩没几个能看的,每场比赛,总是要等到三辩老奇葩出场,才略微有点看头。

但每一场的辩题,却依然契合实际,引起很多的思考。

例如年轻人关心的“高薪不喜欢和底薪很喜欢两种工作,你选择哪一个”;

例如讨论网络暴力的“键盘侠是不是侠”;

例如每个人都会经历的“情侣吵架,到底是男生先道歉,还是谁错谁道歉”……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每一个辩题,都会让我思考很久,也很想写篇文章与大家探讨。但每次想写,又无从下手,感觉很多的点已经被场上的辩手讲完,讨论已经充分,我也就没有再想写的欲望了。

直到10月26日第十一期辩题的出现。

辩题:父母再婚,如果你不喜欢父母的另一半,应不应该阻挠。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这个辩题如果不仔细分析,很容易打成以下几种:

父母再婚,应不应该阻挠?

反方一辩马剑越就说,父母可以自由恋爱,我恋爱父母不要阻挠我,父母恋爱我,我也不应该阻挠。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父母再婚,我有没有权利阻挠?

正方二辩奶茶就说,我是独立的个体,我不喜欢,我就应该说出来,让父母知道,我不能放弃这份权利,我就是要懦弱给我父母看。

这些,都略显片面。

双方的辩论在正反三辩达到高潮。

反方三辩陈铭找到了肖骁的例子,告诉大家,中老年再婚不仅仅是因为爱,很多时候恰恰是为了孩子,在父母做出再婚的选择之时,已经给自己加上了极强的心理负担,而此时孩子的阻挠会让父母加重心中的负担,面对更多是为了孩子的父母再婚,如此加重是不负责任的,不应该阻挠。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正方三辩颜如晶则认为,父母和孩子相比,父母更能承受压力,克服这个障碍,孩子不喜欢不说,压力和障碍在孩子这里,孩子不喜欢说了,压力和障碍仍给了父母,相比之下,因为我是小孩,所以这份压力给父母承受更为妥当,应该阻挠。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大家都知道,《奇葩说》的很多题目,没有结论,无非就是正反双方找准角度,给大家一个思考的空间,正如马东老师所说,通过这个节目的,大家会发现,有很多人的生活方式与自己不同,多元的观点和多元的生活才构成了这个世界。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反过头来说这个题目,确实也没有答案,辩题出现的情况,只有真正出现了,你也许才会考虑,要不要阻挠。

而恰恰,这道辩题,在我的生活中,出现过。

我的父亲在我11岁那年因病去世,那年,我母亲35岁,和我今年的年龄一般大。

对于一个女人,35岁的年纪丧偶,真的就是晴天霹雳,没有了相爱的伴侣不说,工作的不稳定连未来的日子该如何过都无从得知。

于是,在后来的日子里,我们过得很艰难。

我母亲也被动抑或主动地都找过一些伴侣,但无一例外,我统统不喜欢。

和很多单亲孩子想法可能差不多,对于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而言,这些人,都不是自己的亲人,我怎么可能喊他一声“爸爸”。

所以,这种不喜欢可能真的就是没有理由,仅仅是因为,我们之间没有血缘,我无法接受这样一个陌生人,走进我的生活

但是,我从来没有阻挠。

或者说,我从来没有从嘴巴中说出:妈妈,我不愿意你跟这个男人在一起。

发挥失常的逗逗正方一辩逗逗在最后离开时,说了一番话。

她说,她做过留守儿童的志愿者,这些孩子非常喜欢父母回到自己身边,但他们在思念的时候,却不肯给打工在外的父母打一个电话,因为他们知道,他们的这个电话会给父母造成很大的负担,他们不想让已经很辛苦的父母加大压力,他们用自己瘦弱的身躯自己扛。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我也是一样,十几岁的我已经什么都知道,我知道,我的母亲需要一个伴侣,陪伴她度过寂寞的独处时光,帮助我们分担家境的辛劳,为了她也好,为了我们整个家也罢,再找一个伴侣共度余生,这是我母亲的权利。

虽然,我表达我的不喜欢也是我的权利,但我绝对不会说出来,我就是不愿意把这份压力丢给我的母亲,让我可怜的母亲增添无形的负担。

所以,我母亲每次问我这个叔叔怎么样,我都会说,你喜欢就好。

我母亲难道真的不知道我不喜欢?

她太知道了,一个人的不喜欢是隐藏不住的,你嘴巴不说,行动上也早就表明了,面对的还是最了解你的父母,怎么会不知道。

但就是这个“不说”,让我的母亲稍微减少了压力,这反而让她在选择伴侣时更多地考虑到了我——这个懂事的孩子。

试想一下,假如我当时表达了“不喜欢”,大概会出现以下几种情况。

我母亲很喜欢,她不顾我的“不喜欢”,和他结婚,我很痛苦,我母亲压力很大;

我母亲很喜欢,她考虑到我的“不喜欢”,她放弃了,继续单身,过着辛苦的生活……

这样两个结果都不太好,我不愿意出现这种结果。

我宁愿我的母亲不要太顾及我的感受,自行选择。

但恰恰是,很少有母亲再婚时不会顾及孩子的感受,她只会思前想后,考虑再三,而你的支持则是让她下定决心开启新的幸福旅程的最重要的一环。

这个时候,你还想表达你的“不喜欢”吗?

更何况,都不要你表达“不喜欢”,很多父母离异或者丧偶后都为了孩子选择了不再结婚。

我的母亲就是如此。

她最终并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伴侣选择再婚,而愣是凭借一个人把我从11岁抚养到23岁大学毕业找到工作,我很难想象她是怎么度过的这12年。

多少次风里雨里,赚着几毛几块钱,省下那么丁点,就是为了让我能够顺利完成学业,此时此刻,如果有那句“不喜欢”,不会显得刺耳,显得突兀,显得不合时宜吗?

我多想我的母亲找到一个自己喜欢的伴侣再嫁,即便我的“不喜欢”达到极致,我也会支持我的母亲再婚。

还有,那些说出“不喜欢”的孩子,最后一个问题,你们是否想过。

几年以后,你会长大,你会离开你的父母,假若因为你的“不喜欢”,父母单身到你离开还是一个人,你从此有老婆孩子,而你的父母却还在一个人忍受孤独,你真的不会因为你当初的一句“不喜欢”感到后悔,感到自责?

黄执中最后说,这道题是个选择题,不是是非题,我们不要看不起父母,认为他找不到其他的伴侣,意思是,我们应该表达不喜欢,便于父母再去找另外的,我们“喜欢的”伴侣。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我只能说,黄老师没有经历过婚姻,似乎也没有经历过父母再婚,对这个问题看得太简单了。

且不说,父母找到一个自己喜欢,并且打算再婚的有多难;

也不说,孩子骨子里对父母再婚的另一半大多就是“不喜欢”;

就算父母再去找一个很容易,我们也很快可以认同或者喜欢新找到那个“赵阿姨”或者“李叔叔”,就仅仅因为你之前的那句“不喜欢”,也许父母从此就已经放弃了再找一个的念头。

因为父母知道,不是我“找的对象”我孩子不喜欢,是我“找对象”孩子不喜欢。

所以,这就是我从小根本不会对我母亲说,你找的叔叔“我不喜欢”的真实原因,我宁可自己抗住这份压力,我也不愿意我的母亲再次背上因为我而造成的心理负担。

颜如晶说,如果孩子不表达“不喜欢”,就是懂事,等于把这些压力都扔给了这个孩子,孩子很辛苦。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你不喜欢父母再婚的对象,就应该阻挠吗?这题,我有发言权


是的,很辛苦,但是,我想说,我为了我的母亲,我愿意承受这份辛苦。

只是因为,她是生我养我的妈妈,只要她喜欢,我就愿意。

以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