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未來即將消失的幾個崗位,你在不在其中

近年來,互聯網技術,人工智能,5G通訊高速發展,出現了一個又一個從前沒有見過的商業模式,同時也隨之誕生出了無數個新興的就業崗位,如滴滴司機,外賣小哥,自媒體小編,碼農等。

然而技術的進步,並不總是帶來就業崗位的增加,有些在和機器,和智能化產品競爭中處於不利地位的崗位,將會被逐漸淘汰,就像汽車出現是,馬車伕消失了,程控電話出現時,接線員消失了。

這不能不說是一種悲哀,但也許這就是技術進步的必然結果吧,下面,讓我們看一下,不遠的未來,即將消失的三個崗位,身在其中的你,可要小心了。

一、高速公路收費人員

中國的高速公路屬於企業運營性質,所以需要支付通行費用,而這些費用,過去就是由各收費站人員人工收取。但收費也有逐漸向自動化,不停車收費靠攏的趨勢。

警惕,未來即將消失的幾個崗位,你在不在其中

其中ETC( Electronic Toll Collection ) 即不停車收費系統是由高速集團主導推行的,通過安裝在車輛擋風玻璃上的車載電子標籤與在收費站 ETC 車道上的微波天線之間的微波專用短程通訊,利用計算機聯網技術與銀行進行後臺結算處理,從而達到車輛通過路橋收費站不需停車而能交納路橋費的目的。方便快捷,但前期安裝稍微麻煩一點,導致安裝率不高。

此外,還有一種車牌付的支付方式,即通過把車牌和支付寶綁定在一起,在通過收費站時,可直接掃描車牌進行扣費。但目前,車牌付仍然需要走人工收費車道,主要起到簡化支付流程的作用,遠不如ETC不停車收費系統對通行效率提升明顯。相信在未來,支付機構會進一步簡化,優化支付體驗,真正達到不停車支付的目標,到了那個時候,人工收費員就要面臨失業的風險了,所以還是早做打算吧。

二、縫紉工

紡織服裝行業,是勞動力密集型產業,尤其是在成衣階段的縫紉環節,長期以來均為人工操作,機器無法取代。然而這一形勢目前就要發生改變。

自動裁剪機。自動裁剪機說來並不複雜,也早已出現,根據輸入電腦上的圖紙,通過移動刀頭對布料進行切割,以達到裁剪的目的。

對服裝行業衝擊最大的是自動縫紉機機器人Sewbot

警惕,未來即將消失的幾個崗位,你在不在其中

Sewbot縫紉機器人是由美國Softwear Automation公司研發生產的,Sewbot所在的自動縫紉生產線可以完成從取布料到製作成品整個過程,期間不需要人工的干預。據悉,Sewbot縫紉一件T恤只需要22秒,成本僅需33美分。目前,這款機器人還只能完成一些簡單的、規則的純色衣物的製作,距離替代人工,仍有很長一段路要走。但趨勢已然形成,技術的進步會越來越快,未來,我們都將穿上機器人為我們縫製的衣物。

從事服裝行業的朋友,你們可要小心了。

三、翻譯

機器翻譯是自計算機誕生以來,計算機從業者的夢想。過去的機器翻譯的思路為:讓機器先理解詞語,再通過語法讓其理解語義,最後再翻譯成其他的語言。但這一路徑後來發現走不通,隨著計算機存儲空間的急劇增加,另一種路徑的優勢就凸顯了出來——窮舉算法。即不再要求機器能理解詞語,而是直接列舉出一個語言的句子和另一個語言的句子的對應關係。

而列舉這些對應關係的過程,就叫做機器學習。所謂的機器學習,即機器不斷積累語句之間對應關係的過程,積累的越多,其翻譯的準確度也高。以科大訊飛為代表的語音識別準確率已經達到了98%,這已經讓速錄員這一職業消失了。

而語音翻譯準確率目前還不是很高,但可以預見,隨著機器的不斷學習,語音翻譯的準確率會不斷提升。屆時,翻譯或者同聲傳譯這個行業,可能也就要消失了。

在未來,也許真的沒有什麼行業是可以穩固不變的。其實即便是過去,人們也時刻處在變化之中,我們的祖輩,放下了鋤頭,拿起了扳手,同樣是一次重大的生活和工作的變革。

AI人工智能,大數據,雲計算,這些先進的科技提升著我們生活的同時,也在重塑著我們的工作和生活。作為普通人,唯有不斷的學習,吸收更新更先進的知識,才能在科技浪潮中永立潮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