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評史:落後就要捱打,滿清滅明再次驗證這一鐵律!

冷眼評史:落後就要捱打,滿清滅明再次驗證這一鐵律!

先考慮這樣一個問題,如果崇禎皇帝一如既往地支持袁崇煥,能否守住大明北部邊陲,阻止清軍破關南下?

老唐認為,這事兒有點懸。

很多人以袁崇煥在山海關外籌備寧遠、錦州一線防務,有效阻止清軍入關為依據,認定袁崇煥是滿清的“剋星”,有他在,清軍就入不了關,那就大錯特錯了。其實,對滿清而言,從寧錦一線進入關內再便捷不過了,可必竟不是唯一通途。己巳事件表明,滿清完全可以繞過寧遠、錦州,從蒙古境內南下,直取北京。袁督師再有本事,也是鞭長莫及啊!

讓我們將目光放長遠些,在中國歷史上,當北方遊牧民族崛起之際,中原王朝何曾阻擋的了他們南下攻掠?不僅明朝阻止不了,哪個王朝不深受其害?究其原因,就在於中原王朝太落後了,而落後就要捱打!

當然,這裡所說的落後,不是經濟文化的落後,而是單指軍事。與北方遊牧民族對比,中原王朝缺少一支強有力的騎兵武裝。千萬不要不要小看這一點,在冷兵器時代,騎兵機動性、殺傷力均數倍於步兵,一場戰鬥的勝負往往取決於騎兵的較量!

訓練一支馳騁疆場的騎兵隊伍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並不是給步兵配上一匹馬就成騎兵了,它同樣需要技術、戰術、韜略與長時間的磨合實踐。袁崇煥於倉促間組建的遼西鐵騎,根本不敢與滿清鐵騎正面交鋒。

袁崇煥在遼西雖暫時阻止滿清鐵騎南下,但解決不了根本問題。袁崇煥的主要策略,守城不出與大炮護城。守城不出,是為了避免與滿清鐵騎交鋒,但也只能被動防禦;幾門從澳門引進的紅衣大炮發揮重要做用,但滿清通過被俘虜的鑄炮師很快也鑄造出了不錯的大炮。況且,遼西防務很難在其它地方複製,別的不說,錢的問題就解決不了,當袁崇煥修建寧遠工事之際,崇禎皇帝可連棺材本都掏光了。滿清鐵騎來去如風,難道要在漫長的邊境線處處築城紮寨不成?

這麼說,明朝只有束手待斃的份兒了?也不能這麼說,中原王朝反攻北方民族的例子也還是有的,如漢唐攻打匈奴,明成祖攻打蒙古,但是無論如何,有一個重要前提,那就是,必須有一支強大的騎兵武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