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家外資控股銀行:北京銀行擬與ING Bank N.V.設立合資銀行

第一家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即將設立。

近日,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北京銀行”)發佈公告稱,公司擬與ING Bank N.V.共同出資30億元設立合資銀行。其中,ING Bank N.V.持股51%,北京銀行持股49%。

首家外资控股银行:北京银行拟与ING Bank N.V.设立合资银行

就此,《國際金融報》記者致電北京銀行方面,相關人士對記者透露,籌備合資銀行至少有一兩年時間了。關於下一步具體事宜以公告內容為準。

擬出資30億元設立

文件中披露,ING Bank N.V.是北京銀行戰略投資者,也是該行最大單一股東,是該行關聯方。本次關聯交易北京銀行出資金額為14.7億元,超過該行最近一期經審計淨資產絕對值的0.5%。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股票上市規則》與《北京銀行股份有限公司關聯交易管理辦法》,與ING Bank N.V.共同投資構成關聯交易。

目前,中外合資銀行需以公司名稱核准與登記為準,公司類型為股份有限公司,註冊資本為30億元。

首家外资控股银行:北京银行拟与ING Bank N.V.设立合资银行

事實上,這次中外合資並非偶然。

自北京銀行2007年上市以來,荷蘭ING集團就是北京銀行第一大股東,截至2018年9月末持有北京銀行13.03%的股份。

北京銀行此次在公告中表示,擬投資設立中外合資銀行,將借鑑 ING Bank N.V 直銷銀行成功發展經驗,藉助金融科技打造全新數字化銀行品牌,力爭成為積極響應並踐行中國金融開放相關重大舉措的標杆,符合該行發展戰略。

“荷蘭ING銀行是歐洲直銷銀行做的最好的一家金融機構,因此合資銀行要學習先進經驗。直銷銀行也是合資銀行很重要的一塊業務,雖然還有其他業務,但是主營業務是在線上。”北京銀行稱。

所謂“直銷銀行”,是指不以實體網點和物理櫃檯為基礎,通過互聯網、電話等遠程通訊服務渠道為客戶提供銀行產品和服務,目前國內直銷銀行多數為銀行下屬二級部門。

2014年2月,國內首家直銷銀行——中國民生銀行直銷銀行成立。根據《2018中國直銷銀行白皮書》,截至2018年11月,國內共有135家直銷銀行(包括直銷銀行,嵌入手機銀行內的直銷銀行和數字銀行)。

被問及之後是否會將北京銀行原有直銷銀行的部分業務轉移到合資銀行旗下時,北京銀行方面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應該會有”。

合資銀行具備雙重優勢

公開資料顯示,北京銀行成立於1996年,是一家中外資本融合的新型股份制銀行。2007年9月19日於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掛牌上市。

從盈利能力看,北京銀行近年來營業利潤逐年增長。2018年三季報顯示,北京銀行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實現411.17億元,同比增長5.93%;營業利潤實現197.33億元,同比增長2.17%;歸母淨利潤實現166.27億元,同比增長7.16%。

首家外资控股银行:北京银行拟与ING Bank N.V.设立合资银行

資產質量方面,截至2018年9月末,北京銀行不良貸款率為1.23%,近三年總體穩定;撥備覆蓋率為278.08%,近三年撥備覆蓋率持續上升;資產充足率為12.03%,符合監管要求。

ING Bank N.V.為荷蘭國際集團全資子公司。荷蘭國際集團是一家有著 150 年曆史的國際金融集團,它在全球為客戶提供銀行、保險及資產管理等服務。

截至 2018 年末,ING Bank N.V.資產總額 8870.12億歐元,淨利潤47億歐元;從核心指標分析,總資本充足率17.2%,一級資本充足率14.55%,2018年權益報酬率12.6%,成本收入比54.8%。

針對首家外資控股的合資銀行即將設立一事,上海銀行專家委員、上海財經大學國際金融系主任奚君羊對《國際金融報》記者分析,這樣的合資銀行具有雙重優勢,結合了外資企業全球化經營的優勢和原先擁有的技術優勢,以及中國本土企業特定市場條件優勢。這是其他外資獨資銀行和中資獨資銀行所不具備的優勢。外資獨資銀行經營決策由母行實施,母行往往對本土特定文化了解不夠。外資持股的合資銀行可以克服“水土不服”的缺點,將中外優勢結合在一起,優勢互補。

奚君羊表示,第一家外資持股的合資銀行出現,會對中國銀行業有一定影響,之後可能會出現一個小型的“合資潮“。

“相關政策放開後,對於外資和中資銀行都有一個考慮和探索的過程,因此未來會有多家中外合資銀行出現,但並不會有很大的高潮。”奚君羊進一步解析,當前已經有許多外資獨資銀行在國內廣泛開展業務,合資銀行和外資獨資銀行業務有重合部分,因此這些全球化的、已經設立的外資獨資銀行需要在合資與獨資中間做一個取捨。

對於我國金融業對外開放進一步展望,奚君羊稱,未來中外合資現象可能會從銀行業擴展到保險、證券等其他行業,各種業態的金融機構股權都會有一個放開的過程。最終形成多樣化股權結構的金融機構業態,並且逐漸常態化。

本文源自國際金融報

更多精彩資訊,請來金融界網站(www.jrj.com.cn)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