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去年初,大家还在欢呼2018年中国咖啡元年到了,2019年刚过完年就传出消息,连咖啡在北上广等多地咖啡店相继关门歇业,关门数量约占到其门店总数的30-40%。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两年前还凭借“线上外卖+社交裂变”做得风生水起的连咖啡到底怎么了?

咖啡的冬天才刚开始

二月份时,有媒体报出“互联网咖啡品牌连咖啡开始在上海、北京和杭州等城市大量关闭门店,关店的比例达到30%”

其实早在去年6月就付出连咖啡资金链吃紧,今年1月,连咖啡已经对一家牛奶供应商开始欠款,而一家糖浆供应商则被拖欠了近200万元。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春节过后,连咖啡在北京原有的60多家门店有20多家停业。

另外,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地的不少门店目前都已不再营业,上海最多时有120多家门店,目前只有70多家正常营业,而杭州最多有十几家门店,最新情况是只有1家在营业。

除了关店外,连咖啡还进行了人员缩减,据悉,北京的办公室人员目前200多名,已经陆续进行优化。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营运门店人员过年离职的缺口不补,优化现有门店人员,控制升迁数,劝退人员必要时补偿1到2个月工资。

据连咖啡内部人士介绍,该品牌2019年的发展战略,被定为“品牌瘦身,减少实体店投入,增加网络营销”。

有消息称是因前期的融资也已经基本消耗殆尽。连咖啡方面对外表示,目前关闭的都是盈利不佳的门店,而这一策略将帮助公司在二季度重回盈利状态,新一轮融资则将于4月前宣布。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这个冬天已近尾声,可咖啡界的冬天似乎才刚开始。

大价钱烧出来的咖啡小程序

连咖啡成立于2014年,典型的“互联网+”创业公司发展模式,早期以微信公众号为入口,为星巴克等咖啡品牌提供外送服务,2015年开始转型做自有品牌咖啡。借着O2O的风口,连咖啡迅速在外卖咖啡领域打开局。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2017年双十二期间单日销售峰值接近40万杯,并顺利获得两轮共计2.08亿元的融资。

到2018年底,连咖啡的线下店总数为400家,在2017年底的基础上一年扩张了300家。

真正让大家记住连咖啡的是他开发的“口袋咖啡馆”小程序,这个程序上线第一天,点击达到420万,累计开了52万个咖啡馆,其中10%以上实现了真实销售,普通用户中最多的一天卖了200多杯咖啡。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故事到此还是挺励志的,但互联网时代都是以天来刷新历史。

2018年初,瑞幸咖啡杀入市场,后者一年开出2000家店,凭借着一年亏损10亿元打广告外加补贴的“疯狂“打法,迅速在写字楼里跑马圈地。

连星巴克也联手饿了么开启了外卖咖啡,适应逐渐互联网化的消费者,吸走了大量流量,战火最终烧到了连咖啡的大本营。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在现调咖啡这个被资本炒得滚烫的市场里,客源大战,补贴大战还看不到停战的信号。

连咖啡自创的“线上外卖+社交裂变”咖啡营销模式更像是一个半成品雕塑,已初具模样,但还没到制作完成的时候就停工了,只能尴尬地矗在广场上被围观者指手画脚。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速溶咖啡≠速溶咖啡市场

咖啡可以加工成速溶的,热水一冲就能喝,但咖啡消费市场是没法靠砸钱“催熟”的。

当国内几大咖啡头部品牌,特别是瑞幸咖啡在2018年现象级的扩张速度,让所有人都觉得中国的现调咖啡市场已经进入井喷发展期,很多人已经相信咖啡零售界很快就会培养出下一个摩拜单车、滴滴打车。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据伦敦国际咖啡组织统计,与全球平均2%的增速相比,中国的咖啡消费正在以每年15%的惊人速度增长。

数据看上去挺喜人,但国内人均咖啡消费量基数依然很小。目前,我国人均咖啡消费者仅有韩国的1/100,日本的1/80。

就好像一个村子里去年有一个人喜欢喝咖啡,今年多了一个人爱上咖啡,年增长率100%,你会因这两个喝咖啡的人去村子里开个咖啡店吗?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现在的咖啡市场环境下还真有人会,对他们来说,占位比盈利更重要。

我们出门想叫滴滴时,如果叫不到会打的;找不到摩拜时,会换哈罗、ofo,但如果我们在楼下找不到连咖啡店时,可能会找个奶茶店或者到超市买瓶饮料代替。

说白了,我们还没形成全民咖啡消费文化,咖啡还不是我们的生活必需品,这需要咖啡企业用较长时间培育市场和消费习惯,但这需要足够的时间和战略纵深让企业去培养,连咖啡的问题其实也是中国咖啡消费市场本身不足的问题。

三成门店关张,连咖啡“裂变式”卖咖啡咋不灵了?


现调咖啡的属性决定了这个行业很难出现低端品牌,一片光明的前景引来海量的资本涌入,燥热无序的市场环境,决定了入局者层次很难拉开,导致产品同质化严重、人才培养体系混乱、管理不科学等一系列问题 。

此前一红的发紫的网红咖啡也爆出因快速扩张导致腐败、费用过高等问题。由于这些问题一直没能得到解决,投资人实际对行业内大部分项目仍处于观望阶段。

中国咖啡业还很年轻,我们还有很多功课要学,连咖啡们只不过是遇到了成长的烦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