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前兩天某報紙發表評論文章,批評德雲社的相聲演員張雲雷在表演北京小曲兒《嘆清水河》時粉絲們揮舞熒光棒並一起合唱的事情,認為是對傳統的褻瀆,認為張雲雷這樣只會剩下追星的熱鬧和藝術的落寞。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對於這篇評論文章,維度娛論首先表明一下態度和立場:對張雲雷的批評吹毛求疵,不通常理。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1.粉絲有選擇在不違反道德和法律情況下追星方式的權利

張雲雷的粉絲用這種方式追星,有存在的道理,德雲社出來了這樣一位具有偶像形象和偶像能力的相聲演員,能夠帶動更多年輕人瞭解相聲、接觸相聲,對相聲來說是一件幸事,為什麼相聲演員的粉絲們揮舞熒光棒就入不了這篇評論文章的眼了呢?難道只能是唱流行歌曲的演唱會才能用熒光棒嗎?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2.相聲的內容和形式都是當時最流行的東西

無論是解放以前的相聲,還是改革開放前的相聲,還是新世紀的相聲,內容和形式都緊緊結合時代的潮流,是當時觀眾最感興趣的,最能夠吸引人眼球的,包括馬三立、侯寶林、馬季等大師的相聲都是這樣。而郭德綱和張雲雷這幫人的相聲內容在傳承傳統的基礎上做到了結合當下,符合大眾,難道有錯嗎?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該報紙評論員還認為,張雲雷的粉絲帶熒光棒聽相聲的行為影響了相聲傳統的味道,從中看不出傳統的東西。我無法理解,什麼是傳統的味道?任何藝術都必須與時俱進,和當下的流行元素相結合,才能夠得到老百姓的認可,這已經是基本常識,但是評論員彷彿是刻意忽視了傳統的創新性。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3.相聲應該追求娛樂性還是教育性的爭論早有答案

評論員在文中多次強調相聲的藝術性、諷刺作用和道德引領作用,和姜昆一直強調的新相聲如出一轍,而這種觀點在郭德綱多年的諷刺之下,早已被老百姓所拋棄。如果一味強調教育性,但是卻無人去聽教育相聲了,那要去教育誰?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郭德綱在相聲中一直強調的是相聲的娛樂功能,至於教育意義,那最多算是副作用,是要聽眾自己從中領悟的,而不是相聲演員強加給觀眾的,這種觀點得到了大部分相聲觀眾的認同。而且郭德綱的相聲無論是商演還是節目都接受了大多數觀眾的認可,這早就是相聲是要有教育性還是娛樂性的答案。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4.為什麼接受不了《嘆清水河》的翻唱

報紙評論員斷定張雲雷的拿手曲目北京小曲兒《嘆清水河》是舊社會的糟粕。我想反過來問一句,拿我國文化中的宋詞來說,大多數不都是在青樓風塵中創作傳唱出來的嗎?不過經過時代的發展和傳唱,逐漸成為了文化精粹。為什麼接受不了《嘆清水河》呢?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從這曲北京小曲兒中的內容來看,也是追求愛情的兩個人,因為時代觀念的束縛和壓制而共同殉情,這不是類似於《西廂記》之類愛情故事嗎,為什麼能接受西廂記兒就不能接受嘆清水河呢?

因為相聲粉絲揮舞熒光棒,德雲社張雲雷被要求轉行,網友:不同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