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關鍵詞:粉絲經濟|德雲社|粉圈|郭德綱|張雲雷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撰文

EW SP|赤豆粽


導讀

郭德綱曾說要一年捧紅一個,但可能自己都沒有想到,張雲雷會以這種方式成為“角兒”。

從張雲雷提到喜歡SHE演唱會的綠海於是粉絲手持熒光棒全場合唱太平歌詞《探清水河》,到和楊超越一起拍攝麥當勞廣告,張雲雷不僅成為知名相聲演員,也再次驗證了垂直細分領域和流量經濟背後的粉絲市場價值。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偶然的背後有一定必然。喜劇市場的繁榮,從開心麻花到德雲社,藉助影視和綜藝出圈的路徑已經形成。只不過以前作品和段子先於演員本人出圈,很多人用過“盤他”這一流行語,但不知道梗來自去年相聲競演類節目《相聲有新人》冠軍,德雲社孟鶴堂的參賽作品。

我們說德雲社一定程度上像傑尼斯,是指德雲社的藝人養成和商業模式與日系養成模式有諸多的相似之處。


市場永遠在尋找新的流量,粉圈生態普遍存在,成熟的產品和商業體系,累積的受眾群體,加上飯圈追星女孩的推波助瀾,輿論發酵進入主流視野,會產生滾雪球效應。

再加上,此前德雲社除了擁有觀眾基本盤,具體到演員內部,還有不少介於郭德綱、岳雲鵬這樣國民度的相聲明星和普通相聲演員之間,已經形成固定年輕粉群的知名演員。

這些年輕粉絲在社區上積極討論、拍攝視頻、創作同人作品,即使相聲本身是一個傳統文化產品,但依然能和許多青年流行文化一樣,形成圈層生態,其中累積的內容也為後續湧入的飯圈女孩提供了素材。其背後的邏輯,和選秀選手、體育明星、乃至二次元IP的走紅都是共通的。

但和許多流量明星一樣,張雲雷或許成了最易招黑的相聲演員。站在飯圈文化的反面,如今的德雲社也開始面臨觀眾和粉絲的對立,這已經是個讓不少藝人難以抉擇和平衡的難題。


為什麼說德雲社像傑尼斯

先放下對顏值的要求。一定程度上,德雲社作為一家主營藝人經紀與演出公司,與日本傑尼斯背後的偶像商業邏輯其實有諸多異曲同工之處。

在討論國內如今的偶像產業時,有一個觀點就是本土偶像目前非常依賴選秀綜藝節目帶來的短時間內的強曝光,偶像經紀公司,尤其是偶像男團市場還缺乏能左右行業格局的頭部廠牌。

成熟廠牌的形成需要時間沉澱,也需要爆款產品。樂華娛樂能成為國內偶像經紀的代表性公司,正是仰賴其早些年在韓國和本土市場的嘗試與資源積累,並抓住了《偶像練習生》、《創造101》等風口機會。

但相比韓國三大和日本傑尼斯等經過幾十年的積累,儲備了大量人才,並佔據主流媒體和市場資源的日韓大廠,國內偶像經紀公司大多是近幾年才創立的,樂華娛樂創始至今也不過10年。

領跑時間賽道除了可以沉澱公司經營層面的資源,更重要的是對市場的開拓和佔領。傑尼斯從60年前創造了“養成偶像”這一產品,從劇場演出到走向電視媒體,在日本國內形成了“J飯”這一批數以百萬計的固定粉群,更讓“偶像”在日本社會脫離亞文化範疇成為一種主流文化產品。

而德雲社從1995年成立,到2006年成名,再到2013年登上春晚舞臺和成立海外分支機構開啟海外巡演,進一步主流化與商業化,用24年的時間壟斷國內相聲行業的商業演出市場,並打造了一塊商業價值很高的廠牌。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在這一過程中,德雲社的許多經營理念和手段與傑尼斯其實有共通之處。首先是從線下劇場走向電視與網絡媒體。“戲園子”和線下商演模式奠定了德雲社發展的根基,提供了鍛鍊演員和固定收入的機會。負責德雲社商演、原創劇巡演等相關業務的環宇兄弟2018年度半年報顯示,2018年上半年與德雲社項目相關收入就達936.33萬元,佔到同期主營業務收入的7成。

而與傑尼斯在SMAP之後由舞臺演出全面進軍電視媒體一樣,德雲社也經歷了從參與到聯合出品喜劇綜藝節目,到投資製作影視劇,擴大了相聲市場。說起來,從本山傳媒到德雲社,北方的傳統曲藝演員對影視綜藝似乎一直接受程度更高,想法也更多。《歡樂喜劇人》導演施嘉寧就曾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邀請過上海滑稽戲演員等南方喜劇演員參與但被拒絕了。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人才培養上,德雲社目前有400多名員工,按“雲鶴九霄,龍騰四海”招收徒弟和開辦德雲傳習社,形成相聲人才梯隊,成員之多遠超國內大多數偶像藝人經紀公司。旗下成立數支固定的演出分隊,由能獨當一面的相聲演員擔任隊長,按分隊進行巡演等活動,此前連德雲社演員自己也調侃是“亞洲第一男子天團”。甚至很早,郭德綱還推出過“德雲四少”、“德雲四公子”來力捧新人,以組合形式參與各類節目。

在成員出走事件後,德雲社修家譜,改簽勞動合同,族權與商業化的平衡為外界關注。傑尼斯也是一個家族企業,加上日本社會家族僱傭和前後輩的人情體系,創始人喜多川其實也相當於一個大家長統領整個事務所。

和中國的相聲學徒一樣,傑尼斯內部有長期甚僱傭的傳統,其Jr遵循了免費培訓但只拿基本工資,不參與分成的模式,在此之上才有更緊密的商業利益捆綁。傑尼斯藝人近年來出走頻次增加,某種程度上也說明了傳統體系對新一代約束力的下降。所以其實從組織與社會性角度來看,中國新興的偶像產業也是較難照搬傑尼斯體系,更加適應韓國的制度。


圈層文化與飯圈生態的結合


經過24年的發展,德雲社捧紅了岳雲鵬這類具備國民度的相聲明星,也沉澱了一批擁有固定觀眾人群的演員。而真正讓德雲社像傑尼斯的,是“飯圈“女孩的加入。偶像對應的是粉絲,粉絲選擇偶像、創造偶像。

追星的飯圈熱衷於數據,主動製造事件,創造熱度,產生的現象更容易被大眾媒體關注到。張雲雷進入到更大眾的娛樂視野的契機,是有媒體、KOL注意到了居然有很多女性粉絲帶著熒光棒去看相聲。

相聲演員也有了流量明星的標配——接送機甚至私生、超話、應援、熱搜、麥當勞等深諳流量風向的品牌的商務合作、秒切的門票⋯⋯德雲社的老粉甚至會發現如今現場的男性觀眾比例越來越少,因為搶票已經搶不過飯圈女孩了。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不過,在那之前,德雲社就已經形成了圈層文化。如同前兩年二次元等文化產品一樣,擁有了一定規模和特徵的粉群生態。一些品牌宣發和運營人員與東西文娛交流時也表示,在被大眾媒體曝光和觀察熱搜之後,才發現原來德雲社已經具備這樣的粉絲群體。

縱觀張雲雷的走紅,也再次驗證了圈層生態自我生長——二次創造與自發安利——某一契機出圈這一軌跡的普適性。雖然個案都難以複製,但回顧其動機與原因仍具備一定的參考價值。

觀察貼吧、微博、B站、lofter等粉絲聚集的地方,早已有大量粉絲拍攝和創作的視頻與同人圖文等,積累了足夠的安利素材。除了安利向、CP向同人,甚至有不少原創女主的瑪麗蘇小說,而在張雲雷、郭麒麟等人之前,也少有人會想到相聲演員也有這麼多代入蘇的粉絲。

其中,顏值是基礎。德雲社內近兩年來,郭麒麟等年輕一代相聲演員開始注重外表管理,而減肥成功也確實拓寬了粉群與發展道路。性格有加分,粉絲濾鏡也可以自動美化,但初期高於平均線的顏值還是敲門磚。在大眾普遍對喜劇演員顏值低預期的情況下,外表會成為突出的優勢。

人設是關鍵。德雲社人設的建立不僅來自採訪和社交媒體,也是建立在大量作品基礎上的,包括說相聲的風格,擅長什麼,站在臺上與劇場觀眾的互動表現等等。說學逗唱裡,張雲雷擅長唱,粉絲就會主動放大這一特徵。

此外還有關係性。偶像團體的魅力,不僅僅在於明星個人展現出來,還包括作為一個組合成員在這個組織裡的角色,以及多角度的互動關係格局。這些既提供了粉絲討論的話題,也滿足了同人創作的素材,是如今偶像營業的基本功課。在德雲社,郭德綱或許不懂,但90、95後的年輕相聲演員其實已經瞭解何為面向粉絲的營業,而逗哏捧哏搭檔、演出分隊隊員、師兄弟等關係也給了粉絲演繹的空間。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飯圈”女孩的湧入,放大了這一圈層的聲量,在短期內讓相聲演員的商業價值迅速增值,也確實推動了相聲和德雲社粉絲的年輕化。經紀公司不會過多關注這類垂直向藝人,但粉絲運營機構會因此關注其背後的粉絲人群價值。

但是,飯圈的不可控性和侵略性也體現出來,唯粉、提純、掐架等“習俗”不可避免地衝擊這原本的觀眾和粉絲生態。舉個最簡單的例子來說明什麼是飯圈習俗,有人把張雲雷和楊九郎的對口相聲剪出了一個只有張雲雷個人的“提純版”視頻,這種在很多偶像飯圈裡很常見,但在原來的相聲觀眾和一般粉絲眼裡就非常匪夷所思。


“飯圈”的正反面

混跡飯圈的追星一族的加入某種程度上會帶動原本粉絲的活性,並放大原本圈層和偶像的商業價值。飯圈不等於全部的粉絲經濟,但是粉絲經濟高度集中化的體現。國內在《偶像練習生》之後已經延伸出了專門的粉絲運營職能和機構,劇集宣發和品牌營銷都需要粉絲的配合。

比如《魔道祖師》從原耽圈的一部人氣作品到如今的IP價值,此前還沒有哪個耽美小說IP像《魔道祖師》一樣經歷了這樣顯著的飯圈化路徑。從飯圈式追星、打榜沖銷量(給作者的打賞、周邊銷量數據等)、掐架,被大眾媒體關注到並進一步發酵,全程演繹了先虐粉再固粉的飯圈套路,這種套路常見於各種偶像和流量藝人飯圈。

但同時,飯圈一詞逐漸帶有貶義色彩,站在了“觀眾”一詞的對面。首先飯圈很容易讓真正的觀眾忽視焦點。從德雲社來說,作為一家傳統曲藝行業的公司,需要的是觀眾而不僅僅是粉絲。飯圈女孩入場後,即使年輕相聲演員的水平有爭議,也會獲得粉絲的寬容,如同粉絲對偶像歌舞水平和演技的寬容,甚至還會貼上美化的標籤並進行吹捧,並與批評演員的觀眾開展罵戰。

德雲社:或許是國內最像傑尼斯的公司

飯圈也難以控制,國內飯圈和背後的商業市場依然是無序的。以飯圈熱衷的掐架來說,既有自發性的——滿足個體在群體一致裡的快感,也存在有意引導——包括偶像背後的推手、粉圈KOL之間的競爭等,其中的利益糾葛是飯圈諱莫如深的地方。

國內的飯圈此前經歷野蠻生長,早已建立了內生的體系,許多長期流轉於各大飯圈,有實際利益瓜葛的人在互聯網上以不同身份混跡於不同飯圈,將這套體系從一個圈複製到另一個圈。

如今國內飯圈生態正站在一個路口。最近因《流浪地球》走紅又很快被扒出黑料的屈楚蕭,最後發展到被製作“大字報”歷數幾宗罪,反而讓一般觀眾對其產生了同情,對飯圈也愈加反感。

從飯圈浮現到大眾視野,到與“普通觀眾”、“理性粉”的對立,這種對立或將長期持續。在這一過程中,期待出現更熟練利用飯圈價值,引導正向套路的模式,我們也將在之後跟進一步關注國內偶像和飯圈趨勢與市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