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在上一期的文章中,小編盤點了新中國成立之前,腐朽無能的清政府與各國侵略者簽署的一系列喪權辱國的條約,受限於篇幅,只列出了部分條約,那麼在今天的文章中,我們將繼續盤點這些條約,希望各位同仁能為中華之崛起而努力讀書,為實現國家富強而艱苦奮鬥,勿忘國恥。

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里瓦幾亞條約》,1871年5月(清同治十年四月),沙俄借阿古柏侵略中國新疆而出現的邊疆危機,悍然出兵侵佔伊犁地區,並由此向周邊滲透。清政府擊敗阿古柏後,於1878年(光緒四年)派出使俄國欽差大臣崇厚於光緒四年(1878)十二月初八日抵達聖彼得堡。三日後開始與俄談判。

崇厚雖是一個位高權重的大臣,但他不懂外交,不顧國家和民族利益。八月十七日,崇厚在沙俄脅迫下,在克里米亞半島的裡瓦幾亞擅自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簽訂了《里瓦幾亞條約》十八條(即《交收伊犁條件》簡稱《崇約》),另有《瑗琿專條》《兵費及恤款專條》《陸路通商章程》十七條。

崇厚擅自簽訂了這份賣國條約後,竟然不等朝廷的批覆,未經奉旨悄然回國。

條約名義上把伊犁歸還中國,但卻將伊犁南境的帖克斯河流域和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的大片領土割讓給沙俄,其西境、南境仍被俄佔,處於北、西、南三面受敵的境地,伊犁成為孤城。而且,這個條約還規定:將喀什噶爾及塔爾巴臺兩處的雙方邊界作有利於沙俄的修改,以及賠償軍費、免稅貿易、增闢通商線路和增設領事等。是一個嚴重有損中國主權和領土完整的不平等條約。

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條約簽訂後,國內輿論譁然,紛紛譴責崇厚喪權辱國。清朝政府也以此約“流弊甚大”,拒絕批准,並將崇厚革職交刑部治罪,清廷頒發上諭改派出使英法公使曾紀澤(曾國藩的長子)兼任出使俄國公使,赴俄談判改約。

經半年多交涉,曾紀澤於1881年2月24日與沙俄代理外交大臣吉爾斯在聖彼得堡簽訂《中俄伊犁條約》和《改訂陸路通商章程》,爭回中國的一部分主權。

條約主要內容為:中國收回伊犁,部分取消原約的割地規定;只許俄國在嘉峪關、吐魯番設領事館;俄商在蒙古等地貿易改免稅為“暫不納稅”,但仍劃失了霍爾果斯河以西及齋桑湖以東的地區。

通過此約及以後的勘界議定,把中國7萬多平方公里的領土劃歸俄國。

“兵費”賠償數目從原來的500萬盧布增為900萬盧布。從本質上說該約仍然是一個不平等條約。

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中法新約》,是1885年(光緒十一年)6月9日清朝與法國簽訂的關於結束中法戰爭的不平等條約。這是中國通商口岸進一步對外開放了。條約的簽訂使中國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社會進一步加深了。

《中法新約》即《中法會訂越南條約》或《越南條款》,又稱《中法和約》、《李巴條約》,共10款,主要內容有:1.清政府承認法國對越南的保護權,並在條約簽字後六個月內,中法兩國派員到中越邊界“會同勘定界限”2.法軍退出臺灣、澎湖。3.中越陸路交界開放貿易,中國邊界內開闢兩個通商口岸,一在保勝以上,一在諒山以北,允許法國商人在此居住並設領事。4.降低中國雲南、廣西同越南邊界的進出口稅率。5.以後中國如修築鐵路,“自向法國業此之人商辦”。

《中法和約》的簽訂,使法國打開了中國的“後門”。此後,中法之間又相繼簽訂了《越南邊界通商章程》、《續議界務專條》、《續議商務專條》等條約,具體確立了法國的侵略權益,使中國西南地區逐漸成為法國的勢力範圍。

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又稱《中英藏印條約》,是1890年(光緒十六年)3月17日清朝與英屬印度在加爾各答簽訂的有關西藏事務的不平等條約。

條約共8款,主要內容有:清政府承認哲孟雄歸英國保護;劃定西藏地方與英屬哲孟雄的邊界;有關雙方遊牧、通商等事宜容後再議等。

《中英會議藏印條約》的簽訂,使哲孟雄完全脫離中國,而關於邊界及緩議諸項為英印進一步侵略西藏鋪設了道路。

與此同時,1890 年中國和英國簽訂的《中英會議藏印條約》劃定了中國西藏地方和錫金之間的邊界。 根據該條約規定,洞朗地區位於邊界線中國一側,是無可爭議的中國領土。

洞朗地區位於中國西藏自治區亞東縣,西與印度錫金邦相鄰,南與不丹王國相接,當6·16印度非法越界事件發生後,中方援引該條約維護自身在洞朗地區的權益。

那些喪權辱國的條約(二)

馬關條約》是中國清朝政府和日本明治政府於1895年4月17日(光緒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馬關(今山口縣下關市)簽訂的不平等條約,原名《馬關新約》,日本稱為《下關條約》或《日清講和條約》。《馬關條約》的簽署標誌著甲午中日戰爭的結束。中方全權代表為李鴻章、李經方,日方全權代表為伊藤博文、陸奧宗光。

根據條約規定,中國割讓遼東半島(後因三國干涉還遼而未能得逞)、臺灣島及其附屬各島嶼、澎湖列島給日本,賠償日本2億兩白銀。中國還增開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並允許日本在中國的通商口岸投資辦廠。

《馬關條約》使日本獲得巨大利益,刺激其侵略野心;使中國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該條約適應了帝國主義列強對華資本輸出的需要,隨後列強掀起了瓜分中國的狂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