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

“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这里的“+”不是两者简单叠加,而是互联网与传统行业的跨界深度融合,是一种全新的行业发展生态。

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

“互联网+”不是简单地粘在一起的“物理反应”,而是要素重组的“化学反应”。第一个十年,互联网在跟传统行业和平共处的同时,催生了一些新的行业;第二个十年,互联网改变甚至颠覆了部分传统行业。现在互联网已经开始全面融入金融、教育、旅游等传统行业,从经济模式、产业结构到生产方式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的改造,并逐步融入生产、物流、销售、服务等产品生命周期的各个环节。

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

“互联网+”比较容易突破和发生“化学反应”的领域应是从技术依赖性弱的领域开始,如城市交通、公众服务行业;其次是市场化程度比较高的领域,如物流、销售、餐饮等行业;最后是竞争激烈的行业,如房地产、电子商务等。

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

全面梳理和公开各地区、各部门及相关中介、国有企事业单位的公共服务目录清单并动态调整,对服务事项逐项编制指南,列明流程、示范文本和时限等;二是简化办事程序,探索将部门分设的办事窗口整合为综合窗口,变“多头受理”为“一口受理”;三是加快推进各级政府间、部门间及国有企事业单位间涉及公共服务事项的信息互通共享、校验核对。依托“互联网+”,促进办事部门相互衔接,变“群众来回跑”为“部门协同办”,从源头避免“循环证明”,最大限度便利群众。

为什么会说“互联网+”既是技术变革,更是思维变革?

当然,除了政策和体制外,“互联网+”的发展还需要别的土壤,如基础设施建设、国家层面的云计算和大数据发展战略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