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阅读时间:6m

最懂

小程序生态商业

的自媒体

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这个页面由3部分组成:商家广告、卡券使用指引、商家小程序入口。

而现在又发现第3种中心化引流方式,用领取商家优惠券的形式,刺激用户不断消费,将用户引流到品牌方的目的。

这种新尝试解决什么痛点?以前也有卡券,为什么没有很好的解决呢?总结下来,有以下原因。

  • 卡券存在感,用户不知道卡券储存位置;
  • 由于入口太深,即使知道自己领取了券,再次使用时也不一定会记得调取出来使用;
  • 如果用户领取却不用,那么企业相当于做了次失败的营销;

现在,用户领取后,即跳转至“领取结果”页面,不论是对用户还是企业来说,都是一次提高企业卡券核销率,增加用户购买几率的机会。具体有3个改变:

1、加深用户对卡券的印象

新增“领取结果”页不仅提示你已经领取了该商家的优惠券,还告诉你使用期限,同时,也文字告知,该卡券位置。可以说商家已经尽最大努力的让你加深印象,告诉你这张卡券就在我 - 卡包 - 我的票券中,也是用户加深印象的机会。不过,目前还不能直接从这一指引中跳转至卡包,相信未来还会继续优化。

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2、刺激用户进行新的消费

所以能理解为,这是商家用“领取结果”页面刺激用户进行新的消费。按照以前的领取流程,用户领完优惠券即场景结束;现在领完优惠券,可直接从这一页面进入小程序购物并核销优惠券。

值得一说的是,即使这一刻用户没有购买欲,如果优惠券的金额和有效期设计较为合理,增加用户再次进入小程序继续使用优惠券交易的机会。

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3、用类“朋友圈广告”的模式,给企业小程序流量

在萤连长看来,“领取结果”页面的整个内容组成,与朋友圈广告非常类似,都以商家活动广告、卡券领取、小程序入口为主要元素。

微信支付推引流新招,是卡包即将“变革”的征兆吗?

在卡包里玩转“内容+场景”转化?

对于企业来说,如何利用“领取结果”页面,为小程序拉新、转化,提高用户交易频率呢?通过内测页面的形态看来,企业将商业活动的元素融入这一页面,效果比较流畅。

首先,从用户支付成功页就体现出活动元素,让用户产生兴趣;

然后,用户进入小程序的落地页,最好是与活动页面一致,帮用户增加印象,并为下一步转化做好铺垫。

这样一来,商家就通过“领取结果”页,营造出一种类似于“内容+场景”的转化效果。

大企业更适合这个玩法

鉴于现在还在内测期,什么类型的企业有待出现在这个中心化的入口里,还有待观察。

萤连长就这一功能,咨询了几位企业负责人,通过他们的判断,得出一个结论:大公司更适合使用“领取结果”页功能

正因为这是个中心化入口,所以至少在先期门槛会比较高,在这期间大企业或许更适合使用这一门槛,为小程序导流。

对此,某大型保险公司社交网络负责人非常开心,他对萤连长说:“这个功能,作用太大了!无论是引流还是转化,都很有帮助。”因为对于用户对卡券“领完即扔”的现象来说,新增的“领取结果”页能二次提醒用户使用,结果页里显示的有效期能让用户产生“紧迫感”,如果把活动页面设计的更好,通过页面底部的小程序入口,卡券使用率能有效提高。

比如,企业将优惠券设计海报再次优化,使用期更合理的情况下,用户本来每周只喝一次星巴克,但由于领了券就有机会促使用户进行第二次购买。

目测下来,“领取结果”页更适合满足消费者高频使用的优惠券,尤其是快消品、餐饮等品牌,这样的优惠券更容易快速引导消费者使用。但低频的产品可能效果会不尽如意,比如,用户收到一张购买钢琴的优惠券,如果不是正好该用户需要,相信很多消费者都会浪费这张券。

鉴于现在还在内测期,什么类型的企业有待出现在这个中心化的入口里,还有待观察。如果之后这一功能全面放量的话,企业该如何去玩,值得大家继续思考。如果你有什么好的idea,可以给萤连长留个言,我们交流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