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賺錢效應的計算和幾點小建議!

股市賺錢效應的計算和幾點小建議!

一開始寫這篇文章時,我是沒想說今天的股市的,後來群裡分享了一下,我就直接寫幾個結論分享出來吧。

1.銀行有錢,但受“去槓桿”要求,資金流鎖住,券商,機構,融投方面一概鎖死,參見金融業裁員情況統計,今天的大漲,是它們的手筆。

2.為什麼大漲?因為它們得到了可以恢復賺錢能力的消息,後面提到。

3.它們恢復賺錢能力意味著什麼?意味著“加槓桿”時代來臨,高交易流通,寬鬆信貸時代來臨。

4.這樣的時代有兩個結果,一個是資金繞來繞去踩好成本直奔樓市,14-15行情瞭解一下。

5.另一個結果是我之前提到的,zc中長期託市直到把粵港灣項目建成,形成亞洲地區的郭嘉信用提升。

6.來源和結果都知道了,中間過程就超簡單了,韭菜韭菜,頂花帶刺。

7.幾個消息證明,“去槓桿”任務完成,中美短期停戰,減費降稅,幾個基金新規。川大爺:不能讓人民幣貶值。

說正題,這幾天股民或多或少的有所收益,但是大家是否真正計算過呢?

假設1月1日買對了某些股票,至今合計2個月,收益100%。

實際年化是多少?100%/6——16.7%

你買股票的錢是哪些資金?家庭總資產20%左右?16.7%*0.2——3.34%

我假設你買對了,我也假設你以後都買對,但是我假設不了牛熊。

你動用了家庭的現金流,2個月時間博了一次收益,實際只有這麼點兒。

這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你被誤導了,你以為你戰無不勝,你以為你是大預言家,你只是個韭菜頂個花。

在《系統》篇中我寫過,一個系統的收益一定屬於一個系統,換了系統就要重新計算,你在工作中賺的血汗錢,是不可以放進股市的,但是股市中獲得的錢,或者說玩轉金融系統後,獲得的融資,是可以的,承擔風險,支付利息,獲得頭寸,乘風破浪。

股市要求的是大頭寸,高收益,短時間,看輕成本。這就要求我們在計算收益時,充分考慮使用資金的機會成本和安全性,加以精算。

以下是今後的幾點建議:

1.一定不要急促的聽信一些薦股,這個行情都是神。

2.前面寫的邏輯很清楚了,股市推高後,迎來的是信貸寬鬆的時代,那麼我們應該先去換賽道,而不是追趕前面的對手。

3.如果你選擇困難,就去找亂世的不變,什麼不變?通脹不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