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中国自古就是个多民族的国家,民族间的接触和融合从来没有停止过。作为民族接触和融合的一部分———语言的接触和融合也必然一直在进行着。

元代因汉蒙接触,汉语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蒙古语言的影响,使得元代汉语呈现出独特的风格。

元代汉语的特点是“汉蒙混合”,有学者将之称为“汉儿言语”,用我们今天的话来说就是“蒙式汉语”。


我们先来看几句蒙式汉语:

1、我心里好生不好,你兄弟每行嫂嫂行照觑的你识者。(出自《蒙古秘史》

今译:我心里很难受,你兄弟们记住照看好嫂嫂。

2、他根底八十七打了,放了。(出自《元典章》

今译:把他打八十七(棍),(然后)放了。

3、这帖木儿,成都府廉访司官人有。(出自《元典章》

今译:这帖木儿是成都府廉访司的官员。

4、脱因、也里可温、先生、答失蛮,不拣那个,大小差发休着者,天根底祷告祈福祝愿者。( 出自《元代彰德上清正一宫圣旨碑》)

这句难度就大了,因为很多词都是蒙古语直接音译过来的。

今译:和尚们、景教徒们、道士们、回回教徒们,(你们)不论是谁,(国家的)大小差役都不必应承,向上天(为皇家)祷告祈福祝愿吧。

这里体现的是对信教者的特殊优惠,他们不需要服劳役的。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蒙古文

蒙式汉语中蒙古的语法影响汉语也是其特殊风格的体现,一些词是反复出现的,如“的”、“讫”、“着”等,形成了一定的体例。

如“的”的使用,在元代以前的文献中,“的”字结构一般是由单个的词或简单的短语构成的。到了元代,由于对翻译蒙古语的需要,“的”字结构的容量大为增加。

似那般假雕刻印信押字人每的罪过……

蛮子田地里看守五河县的张千户小名的受宣的官人。

这个一口气读完还是很憋人的。

又如“讫”,当动词带宾语的时候,“讫”几乎全部用在动词和宾语之间。

被贼打伤,劫讫银钗衣服等物。

木八剌小名的人,告讫马三、拦十等人每写立着文字,说大言语。

又如“着”,尤其是介词带“着”,出现了大量的“依着”、“因着”的词汇。

管仓的官人每,在先偷了粮的,失陷了的,那时分偷来,依着那年分价钱交赔偿者。

因着这的每,俺商量来,若不严切禁治呵,贼人每日渐的多去也。

因着胡家的气力里,做到参政的名分有。

依着见定条格要罪过呵,怎生?

这里的蒙式汉语,一般都是属于公文翻译中的,将朝廷的圣旨诏书条例直译为汉语,出现了特殊的蒙式汉语。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元代绘画中的元代皇帝

蒙古语对汉语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元代的代表性文学作品元曲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蒙古语的痕迹。

柴林下那个宰臣,交火烧了身,兀的不辛苦杀凌烟阁上人。(《杂剧:晋文公火烧介子推》)

我委实为甚停杯听曲教快成病?我安排桃花扇影他每便破香枨。(《杂剧:诸宫调风月紫云亭》)

便饿杀呵岂食世上无功禄,至穷死呵也不受人间枉法赃。能可教血汗里求供养。(《杂剧:死生交范张鸡黍》)

元代留下不少白话圣旨碑,有过这些圣旨碑我们可以进一步感受到蒙式汉语的味道。

下面是杭州慧因寺保留的元仁宗时期颁布的一道白话圣旨碑的碑文,属于典型的元代硬译公牍文体。

长生天气力里,大福阴护助里,皇帝圣旨:管军人官人每根底,军人每根底,城子里达鲁花赤每根底,来往使臣每根底,众百姓每根底,宣谕的圣旨。

成吉思皇帝、月忽仄皇帝、薛禅皇帝、完哲都皇帝、曲律皇帝的圣旨里:和尚、也里可温、先生每,他的差发科敛休要者,告天祝寿者,么道来。如今也依著先的圣旨体例里,不拣什么差发科敛休要者,告天祝寿者,么道。

杭州有的益知礼普花的祖上高丽大觉国师盖来的高丽慧因寺,有的佛智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做住持。那寺里贤首宗为显头。藏经的勾当,在意整治,开华严经讲,每年修忏做好事,么道。

佛智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他每根底执把行的圣旨与了也。这寺里使臣每休安下者。铺马祗应休与者,仓粮、商税休要者。慧因寺管的下院普门法兴寺、本宗崇先寺里的和尚每依著他的言语里行者。玉岑山地土园林物业不拣是谁休倚气力侵占者。但属他的田地水土园林碾磨店铺人口头匹解典库不拣什么事产,没体例的人每休夺要骚扰者。佛志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根底有了圣旨么道,没体例的勾当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什么。

圣旨俺的。马儿年四月初十日大都有时分写来。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北京法源寺的元仁宗圣旨碑,与慧因寺的类似

这道圣旨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

靠长生天的气力,托大福阴的护助,皇帝圣旨:

向管军官们、军人们、城中达鲁花赤们、来往使臣们、众百姓们宣谕的圣旨:

成吉思皇帝(太祖)、月忽仄皇帝(太宗窝阔台)、薛禅皇帝(世祖忽必烈)、完哲都皇帝(成宗铁穆耳)、曲律皇帝(武宗海山)的圣旨里说过:和尚、基督徒、道士们不用承担赋税差役,他们的职责是向上天祈告保佑皇帝长寿。

现在按照原来的圣旨办,他们不用交纳各种赋税,不需承当差役,专心祈告上天,保佑皇帝长寿。

杭州的高丽慧因寺是益智礼普化祖先高丽大觉国师盖造的。现在的住持是佛智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这是贤首宗为主的佛寺。要认真整顿寺中藏经之事,开办华严经讲座,每年举行法事做好事 。

向佛智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他们颁发了执把的圣旨。来往的使臣们不许住在这寺里,此寺不用交纳驿站所需马匹和饮食, 官府不要向它征收税粮和商税。慧因寺所属下院普门法寺和贤首宗崇先寺的和尚们都要听从教无言宗主的话去做。玉岑山的土地园林物业不许任何人仗势侵占。属于慧因寺的田地水土园林碾磨店铺人口头匹解典库任何财产,无理之人们不许抢夺捣乱。佛志灵源寂照大师教无言宗主有了执把的圣旨,不要做无理之事。如做无理之事,他们难道不怕吗?

钦此 马儿年四月初十日写于大都


在我国历代的少数民族政权中,蒙古人的汉化程度排名是靠后的,也是是秉承了世界征服者的民族自信心,他们对汉文化不像之后的满族人那样进行充分的学习效法,所以元代皇帝的汉文水平总体不高。

不少元代皇帝就连说汉语也都成问题。

上面提到的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在位时期,对汉文化的最大的贡献是重开科举,儒化官僚队伍,鼓励蒙古人和色目人学习汉学,推动了蒙古人的汉化。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在元仁宗的影响下,继任者元英宗接受过正统的儒家教育,史书上说他精通唐诗,并善长书法。

元代皇帝中汉学水平最高的应该是元英宗之后的元文宗图帖睦尔。

根据《元史》记载,元文宗能诗能文,善书法,精绘画。而且他的书法“落笔过人,得唐太宗晋祠碑风,遂益超旨”,他的绘画“意匠、经营、格法,虽积学专工,所莫能及”。

这种汉学水平在元代诸帝绝对是第一流的。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元文宗流传下来的汉文诗有四首,我们透过其中两首来见识一下他的诗歌水平。

其一 自集庆路入正大统途中偶吟

穿了毡衫便着鞭,一钩残月柳梢边。二三点露滴如雨,六七个星犹在天。

犬吠竹篱人过语,鸡鸣茅店客惊眠。须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值得一提的是,这首诗后来被朱元璋抄袭过。

其二 青梅诗

自笑当年志气豪,手攀金杏弄金桃。溟南地僻无佳果,问著青梅价也高。

读者自有鉴赏力,不说书法绘画了,就是这汉诗水平绝对超过后世的“盖章狂魔”乾隆皇帝的汉文诗。

中式英语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汉语”却是那个时代的流行语

元文宗的《相马图》

元代末帝元顺帝在逃离大都时,做过一首蒙古文的诗,翻译成现代汉语是这样的:

……

可惜我万众之主的皇帝的名声,

可惜我那尽情享受的快乐,

具有神力的薛禅皇帝多方营建的,

福禄汇集的我那大都城哟,

被汉人朱哥官人收占去了,

恶名落到我妥欢帖睦尔身上了。

元顺帝北逃后,朱元璋遣使招降他,元顺帝作《答明主》一首,这首诗也能看出他具有很高的汉文造诣:

金陵使者过江来,漠漠风烟一道开。王气有时还自息,皇恩何处不周回。

莫言率土皆王化,且喜江南有俊才。归去丁宁频属付,春风先到凤凰台。

末四句还有另外一个版本:

信知海内归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归去诚心烦为说,春风先到凤凰台。


不管怎样,元代时期,由于蒙汉两族的接触,蒙古族受到了一定的汉化影响。

汉人也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响,尤其是公文往来中将蒙古语翻译为汉语,多采取的是直译、硬译的形式,造就了“蒙式汉语”,给汉语的发展带来蒙古风气。直到明初,蒙式汉语仍在人们的生活中大量出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