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中國自古就是個多民族的國家,民族間的接觸和融合從來沒有停止過。作為民族接觸和融合的一部分———語言的接觸和融合也必然一直在進行著。

元代因漢蒙接觸,漢語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蒙古語言的影響,使得元代漢語呈現出獨特的風格。

元代漢語的特點是“漢矇混合”,有學者將之稱為“漢兒言語”,用我們今天的話來說就是“蒙式漢語”。


我們先來看幾句蒙式漢語:

1、我心裡好生不好,你兄弟每行嫂嫂行照覷的你識者。(出自《蒙古秘史》

今譯:我心裡很難受,你兄弟們記住照看好嫂嫂。

2、他根底八十七打了,放了。(出自《元典章》

今譯:把他打八十七(棍),(然後)放了。

3、這帖木兒,成都府廉訪司官人有。(出自《元典章》

今譯:這帖木兒是成都府廉訪司的官員。

4、脫因、也裡可溫、先生、答失蠻,不揀那個,大小差發休著者,天根底禱告祈福祝願者。( 出自《元代彰德上清正一宮聖旨碑》)

這句難度就大了,因為很多詞都是蒙古語直接音譯過來的。

今譯:和尚們、景教徒們、道士們、回回教徒們,(你們)不論是誰,(國家的)大小差役都不必應承,向上天(為皇家)禱告祈福祝願吧。

這裡體現的是對信教者的特殊優惠,他們不需要服勞役的。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蒙古文

蒙式漢語中蒙古的語法影響漢語也是其特殊風格的體現,一些詞是反覆出現的,如“的”、“訖”、“著”等,形成了一定的體例。

如“的”的使用,在元代以前的文獻中,“的”字結構一般是由單個的詞或簡單的短語構成的。到了元代,由於對翻譯蒙古語的需要,“的”字結構的容量大為增加。

似那般假雕刻印信押字人每的罪過……

蠻子田地裡看守五河縣的張千戶小名的受宣的官人。

這個一口氣讀完還是很憋人的。

又如“訖”,當動詞帶賓語的時候,“訖”幾乎全部用在動詞和賓語之間。

被賊打傷,劫訖銀釵衣服等物。

木八剌小名的人,告訖馬三、攔十等人每寫立著文字,說大言語。

又如“著”,尤其是介詞帶“著”,出現了大量的“依著”、“因著”的詞彙。

管倉的官人每,在先偷了糧的,失陷了的,那時分偷來,依著那年分價錢交賠償者。

因著這的每,俺商量來,若不嚴切禁治呵,賊人每日漸的多去也。

因著胡家的氣力裡,做到參政的名分有。

依著見定條格要罪過呵,怎生?

這裡的蒙式漢語,一般都是屬於公文翻譯中的,將朝廷的聖旨詔書條例直譯為漢語,出現了特殊的蒙式漢語。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元代繪畫中的元代皇帝

蒙古語對漢語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元代的代表性文學作品元曲中也可以看到很多蒙古語的痕跡。

柴林下那個宰臣,交火燒了身,兀的不辛苦殺凌煙閣上人。(《雜劇:晉文公火燒介子推》)

我委實為甚停杯聽曲教快成病?我安排桃花扇影他每便破香棖。(《雜劇:諸宮調風月紫雲亭》)

便餓殺呵豈食世上無功祿,至窮死呵也不受人間枉法贓。能可教血汗裡求供養。(《雜劇:死生交范張雞黍》)

元代留下不少白話聖旨碑,有過這些聖旨碑我們可以進一步感受到蒙式漢語的味道。

下面是杭州慧因寺保留的元仁宗時期頒佈的一道白話聖旨碑的碑文,屬於典型的元代硬譯公牘文體。

長生天氣力裡,大福陰護助裡,皇帝聖旨:管軍人官人每根底,軍人每根底,城子裡達魯花赤每根底,來往使臣每根底,眾百姓每根底,宣諭的聖旨。

成吉思皇帝、月忽仄皇帝、薛禪皇帝、完哲都皇帝、曲律皇帝的聖旨裡:和尚、也裡可溫、先生每,他的差發科斂休要者,告天祝壽者,麼道來。如今也依著先的聖旨體例裡,不揀什麼差發科斂休要者,告天祝壽者,麼道。

杭州有的益知禮普花的祖上高麗大覺國師蓋來的高麗慧因寺,有的佛智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做住持。那寺裡賢首宗為顯頭。藏經的勾當,在意整治,開華嚴經講,每年修懺做好事,麼道。

佛智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他每根底執把行的聖旨與了也。這寺裡使臣每休安下者。鋪馬祗應休與者,倉糧、商稅休要者。慧因寺管的下院普門法興寺、本宗崇先寺裡的和尚每依著他的言語裡行者。玉岑山地土園林物業不揀是誰休倚氣力侵佔者。但屬他的田地水土園林碾磨店鋪人口頭匹解典庫不揀什麼事產,沒體例的人每休奪要騷擾者。佛志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根底有了聖旨麼道,沒體例的勾當休做者,做呵,他每不怕那什麼。

聖旨俺的。馬兒年四月初十日大都有時分寫來。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北京法源寺的元仁宗聖旨碑,與慧因寺的類似

這道聖旨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這樣的。

靠長生天的氣力,託大福陰的護助,皇帝聖旨:

向管軍官們、軍人們、城中達魯花赤們、來往使臣們、眾百姓們宣諭的聖旨:

成吉思皇帝(太祖)、月忽仄皇帝(太宗窩闊臺)、薛禪皇帝(世祖忽必烈)、完哲都皇帝(成宗鐵穆耳)、曲律皇帝(武宗海山)的聖旨裡說過:和尚、基督徒、道士們不用承擔賦稅差役,他們的職責是向上天祈告保佑皇帝長壽。

現在按照原來的聖旨辦,他們不用交納各種賦稅,不需承當差役,專心祈告上天,保佑皇帝長壽。

杭州的高麗慧因寺是益智禮普化祖先高麗大覺國師蓋造的。現在的住持是佛智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這是賢首宗為主的佛寺。要認真整頓寺中藏經之事,開辦華嚴經講座,每年舉行法事做好事 。

向佛智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他們頒發了執把的聖旨。來往的使臣們不許住在這寺裡,此寺不用交納驛站所需馬匹和飲食, 官府不要向它徵收稅糧和商稅。慧因寺所屬下院普門法寺和賢首宗崇先寺的和尚們都要聽從教無言宗主的話去做。玉岑山的土地園林物業不許任何人仗勢侵佔。屬於慧因寺的田地水土園林碾磨店鋪人口頭匹解典庫任何財產,無理之人們不許搶奪搗亂。佛志靈源寂照大師教無言宗主有了執把的聖旨,不要做無理之事。如做無理之事,他們難道不怕嗎?

欽此 馬兒年四月初十日寫於大都


在我國曆代的少數民族政權中,蒙古人的漢化程度排名是靠後的,也是是秉承了世界征服者的民族自信心,他們對漢文化不像之後的滿族人那樣進行充分的學習效法,所以元代皇帝的漢文水平總體不高。

不少元代皇帝就連說漢語也都成問題。

上面提到的元仁宗愛育黎拔力八達在位時期,對漢文化的最大的貢獻是重開科舉,儒化官僚隊伍,鼓勵蒙古人和色目人學習漢學,推動了蒙古人的漢化。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在元仁宗的影響下,繼任者元英宗接受過正統的儒家教育,史書上說他精通唐詩,並善長書法。

元代皇帝中漢學水平最高的應該是元英宗之後的元文宗圖帖睦爾。

根據《元史》記載,元文宗能詩能文,善書法,精繪畫。而且他的書法“落筆過人,得唐太宗晉祠碑風,遂益超旨”,他的繪畫“意匠、經營、格法,雖積學專工,所莫能及”。

這種漢學水平在元代諸帝絕對是第一流的。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元文宗流傳下來的漢文詩有四首,我們透過其中兩首來見識一下他的詩歌水平。

其一 自集慶路入正大統途中偶吟

穿了氈衫便著鞭,一鉤殘月柳梢邊。二三點露滴如雨,六七個星猶在天。

犬吠竹籬人過語,雞鳴茅店客驚眠。須臾捧出扶桑日,七十二峰都在前。

值得一提的是,這首詩後來被朱元璋抄襲過。

其二 青梅詩

自笑當年志氣豪,手攀金杏弄金桃。溟南地僻無佳果,問著青梅價也高。

讀者自有鑑賞力,不說書法繪畫了,就是這漢詩水平絕對超過後世的“蓋章狂魔”乾隆皇帝的漢文詩。

中式英語可笑?八百年前的“蒙式漢語”卻是那個時代的流行語

元文宗的《相馬圖》

元代末帝元順帝在逃離大都時,做過一首蒙古文的詩,翻譯成現代漢語是這樣的:

……

可惜我萬眾之主的皇帝的名聲,

可惜我那盡情享受的快樂,

具有神力的薛禪皇帝多方營建的,

福祿彙集的我那大都城喲,

被漢人朱哥官人收佔去了,

惡名落到我妥歡帖睦爾身上了。

元順帝北逃後,朱元璋遣使招降他,元順帝作《答明主》一首,這首詩也能看出他具有很高的漢文造詣:

金陵使者過江來,漠漠風煙一道開。王氣有時還自息,皇恩何處不周回。

莫言率土皆王化,且喜江南有俊才。歸去丁寧頻屬付,春風先到鳳凰臺。

末四句還有另外一個版本:

信知海內歸明主,亦喜江南有俊才。歸去誠心煩為說,春風先到鳳凰臺。


不管怎樣,元代時期,由於蒙漢兩族的接觸,蒙古族受到了一定的漢化影響。

漢人也受到了蒙古文化的影響,尤其是公文往來中將蒙古語翻譯為漢語,多采取的是直譯、硬譯的形式,造就了“蒙式漢語”,給漢語的發展帶來蒙古風氣。直到明初,蒙式漢語仍在人們的生活中大量出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