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

我经历的四年,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2017年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预展第一天,和朋友一起去看,不仅因为有赵孟頫的《心经》,还因为这次有一些当代的中式家具作品出自朋友锐群之手,虽在网上提前看过照片,却仍想一睹真容。为什么?因为实物与照片予人的感受完全不同,家具尤其如此。

2014年至今,这已是我第五次看到锐群的作品登陆拍场了,从初露峥嵘到渐渐成熟,这几年他的变化不可谓不大,当然,也有很多东西是自始至终都未曾变过的。这里借此说说这变与不变。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其实早在2012年,林锐群的作品便首次登上拍场,在《臻工嘉木,顶级紫檀黄花梨集珍》——“仙作”红木家具专场拍卖会上,当时他的作品《姚黄魏紫》圈椅40万起拍,最终以110万落槌价成交。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2014年,林锐群带着他的四件作品首上北京保利拍卖,当晚四件作品悉数成交,百宝嵌四出头官帽椅成交价为58.65万,嵌珐琅皇宫椅成交价为16.1万。百宝嵌和嵌珐琅,只是林锐群作品技艺中的一部分,传统技艺和传统工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成为林锐群作品研发设计的中轴线。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2015年正值保利10周年大庆,春拍和秋拍林锐群都受邀参拍,在这两次拍卖会上,林锐群的当代中式家具作品逐渐展露风格。可以窥见的是,传统家具的榫卯结构以及传统技法,仍然是其作品的立本溯源,附着于作品之上的,多了一些对当代生活需求的理解,而且他的当代作品已经开始成系列发展。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16年北京保利春拍,几年沉淀下来,林锐群的当代作品越来越丰富,且个人符号与创作理念日渐成熟,以中庸的眼光来看,他的作品始终不离传统路径,在此根目录下,得以更多可能性的去做当代演绎。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2017年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林锐群9件作品全数成交。

谈到中式家具的设计,我最关心的还是作品本身的变化,不仅可以看出设计语言是否更加纯熟,亦可窥见设计师本人的一个状态——他对器物的解读,对环境的感受,对生活的看法,对世界的认知,这些,是否都走在一个可追溯和可传续的正轨上。

和很多依赖变化家具造型的设计师不同,锐群的作品,其显著特征是工艺技法驱动设计,且这里的工艺技法都是经过时光沉淀的中国传统工艺,从百宝嵌、掐丝珐琅,到本季对大漆、嵌瓷板、描金和竹艺的尝试,我偏执地认为是这些工艺催生出了这些家具。而工艺的诸般变化,我不认为是一种盲目的猎奇,它顺应的实则是设计师本人的审美和家具的实际需求,折射的是艺术修养和对家具更深层的认识,本季的描金万福纹扶手椅和《藏月》扇形圈椅便是如此,这也是让我欣喜的地方。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镶掐丝珐琅技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是林锐群最早开始复制和创作的工艺家具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百宝嵌技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传统戗金技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传统描金技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大漆技艺与中式家具、案上文玩的结合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传统雕刻技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 本季拍卖会上首现的嵌瓷技艺、竹艺与中式家具的结合

那么,是否就可以说锐群的设计就不在意造型了呢?事实恰恰相反,无论是最初的“枯禅”、“梳影”、“静听”、“吟扇”,还是本季的“齐云”、“怀若”,都是对造型反复锤炼的结果。如果用一个或几个词形容这些设计予人的感受,我不愿意用诸如“文气”与“简约”等词汇(尽管确实有这些特征),我更倾向用“善意”和“贴心”去解读。是的,它们予人一种亲和力,而这种对造型的把握,本就是对设计语言掌控愈加纯熟的体现。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工艺与造型,锐群其实将二者处理得很恰当,换句话说,他的一件作品,若造型吸引了你,那么其工艺很少会让你感到失望,反之,若其工艺令你眼前一亮,那么这件家具的造型多半也经得起打量。对一件作品的全方位考量和精确适配的控制,是这么多年我观察到的锐群身上一直没变的东西,正因此,他的作品总是精致、实用、耐看的一种代表,乃至多了一丝从设计师骨子里生出的“贵气”。

本季的九件作品如今已悉数成交,其中估价5万—8万元的描金扶手椅经过15次叫价后,最终以15万元落槌。恭贺之余,我也注意到了这些作品的材质选择——它们用的几乎都是紫檀(赞比亚)。选用何种材质是设计师绕不过去的一个“设计”问题,这种选择不仅要能满足作品的表现力,准确传递出其精神内涵,在当下更重要的一条准则,我想是选择中蕴含的“经济学”因素,即是否能让更多的人享用到自己的设计。此种语境下,市场主流材质之一的紫檀(赞比亚)是一个理想的选择,而从成交结果看,这个“准硬木”也受到了收藏市场的认可,其前景无疑是值得发展的。

北京保利12周年秋拍见闻——我经历的四年 我所见的变与不变

认真地做好自己的设计,让更多的人享用自己的设计,让中式生活有尊严地复归并成为一种国际流行,我想这正是锐群的内心所想。说到底,他是一个对生活充满好奇和热情的人,就像前几年他缔造的中式家居品牌“两木”一直倡导的那样——让生活更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