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爸杨白劳身死,喜儿为何不从了黄世仁?做他小妻子又何妨?

白毛女最初起源于晋察冀边区白毛仙姑的民间传说,故事中的主人公喜儿因饱受旧社会的迫害而成为少白头,从而被人们称为“白毛女”。

故事开头于一年的除夕之夜,喜儿充满期待的盼望父亲杨白劳回家。年少的她并没有因为家庭的窘困,丧失对生活的希望。那天杨白劳带回二斤白面,高高兴兴的为喜儿扎上红头绳,喜儿也娇羞的和父亲撒着娇。却不知这是与父亲最后一次这么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杨白劳在外欠下黄世仁许多债,就在那天黄世仁逼杨白劳以喜儿抵债。即使杨白劳苦苦哀求黄世仁也丝毫没有退让,将他横行霸道、蛮不讲理的面目发挥到极致。杨白劳被迫签下卖身契,被打昏醒来后,无法忍受被压迫的生活,他选择了自杀,就这样喜儿被卖到了黄家。

在当时那个时代,喜儿就算在农村也会成为被欺负的对象,更不用说被卖到地主家了。黄世仁强奸了喜儿,喜儿也怀上了黄世仁的孩子,理论上喜儿会被纳为小妾,但事实上喜儿非但没有嫁入黄家,反而被黄世仁的大老婆欺负,差点被卖去妓院。

喜儿在合适的时机逃进大山,依靠着吃野果子和破庙里的贡品存活了一下。但也因营养不良而流产,慢慢地白了头发。喜儿后来是在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活捉黄世仁后,被解救了出来。

喜儿这一选择引起了当代许多人的讨论,黄世仁有钱有权,嫁给他至少生活上衣食无忧,白毛女为什么不嫁呢?

在那个特殊时期,无论白毛女嫁与不嫁,她都不可能幸福。黄世仁当时有老婆,并且他的老婆在社会地位上与他是门当户对的,这才能使得他在社会上挺直腰板,放高利贷、对平民吆五喝六。那么什么对他是有利的,什么是有价值的,他心里也很清楚,婚姻也不过是他的筹码。

而白毛女和黄世仁是两个明显不同的阶层,黄世仁代表着欺凌与霸道,白毛女代表的是弱势群体,他们是不可能结婚的对于黄世仁来说,不夸张的说他应该也是阅女无数的人了,他对喜儿也不过是单纯的一时兴起,对喜儿是不会有所谓的真正的爱情。

而对喜儿来说,正处青春年华的她也肯定看不上与自己年龄差距那么大的黄世仁,喜儿是当时反抗形象的代表,同时也是妇女权益的代表。她不屈不挠的、勇于反抗的性格,也不会促使她嫁给黄世仁。

这个剧本是在特殊历史时期下由鲁迅文艺学院集体创作的,它的意义在于站在阶级斗争的立场上打倒地主,激励穷苦群众参加革命。白毛女由最初的天真淳朴,到经历了一系列波折后的强烈反抗,使得这部剧引起极大轰动。

但是也有人为黄世仁洗白,因为在封建社会里面,地主阶级也不是随便就登的上来的。黄世仁有这么大的家财,他也是通过祖祖辈辈的人积累过来。他与杨白劳之间属于契约关系,我把地租给你,你每年给我租钱。然而杨白劳几年都没有付的了地租,因此才被地主所压迫。

所以说说白了其实是杨白劳先行打破了这样的契约关系,然后黄世仁才去强占他的女儿。然而正是因为封建社会的这种压迫,我们才必须去反抗。也正是毛主席带领着我们推翻三座大山,我们才有了今天。如果没有毛主席,我们现在可能就是喜儿就是杨白劳。所以对于之前的洗白,我非常的不认同。

但是话又说回来,黄世仁这种人什么时代都有,只是现今的社会他们很难有生存之地。在封建社会里面,我们只能做个杨白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