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近日,美國檢方宣佈優步科技公司不承擔一起交通事故的刑事責任。該事故正是2018年3月亞利桑那州發生的優步一輛自動駕駛汽車撞倒行人並導致其死亡的事故,這是全球首例無人駕駛汽車致人死亡的案例。”

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這起事故發生後,優步科技公司暫停了對自動駕駛車輛的測試,直到2018 年12月其自動駕駛車輛才重返公共道路並降低速度,在不太具有挑戰性的環境中行駛。上述事故也引發了行業對自動駕駛在法律層面的擔憂。

優步自動駕駛元氣大傷

被Waymo甩出幾條街

根據事故視頻顯示,當時汽車經過一個沒有信號燈的三岔路口,對向和路口都沒有看到車輛和行人,車輛沒有減速跡象。但不幸的是,當時Elaine Herzberg推著自行車橫穿馬路,突然出現在車輛前面,導致悲劇發生。

事故發生後不久,當地警察局長還曾表示,初步判斷,“優步可能不是事故責任方”,很大程度上是因為死者橫穿馬路所致,而無論是自動駕駛還是手動駕駛,都很難避免這種碰撞。

後續經過進一步調查,警方發現優步車內的安全駕駛員有很大嫌疑。事發時,車內的優步的安全駕駛員正坐在車裡面低頭看“美國好聲音”。

根據美國國家運輸安全委員會的初步報告,優步沃爾沃SUV系統上的傳感器在撞擊發生前6秒就檢測到了Herzberg,並在1.3秒前意識到將要撞車。但優步表示系統無法啟動剎車,因為車輛在計算機控制下時不能啟用緊急剎車。

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這起致死事故,促使優步暫停了在鳳凰城、匹茲堡、舊金山和多倫多等地區的自動駕駛汽車的所有道路測試。不過,到了去年下半年,隨著車禍事件的平息以及Waymo等對手們不斷有新進展,優步重啟的自動駕駛路測的想法蠢蠢欲動。

與此同時,優步自動駕駛已經被對手Waymo遠遠甩開。Waymo正式拿下美國加州車管所的完全無人駕駛測試牌照,意味著Waymo可以在加州的公開道路上測試沒有安全員的自動駕駛汽車,是真正意義上的“無人”駕駛。

更讓優步著急的是,Waymo已經積累了超過1000萬英里的實測里程數,並繼續每月增加約100萬英里。在模擬方面上,它也已經記錄了超過70億的測試里程,這遠遠甩開了競爭對手。

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在商業化道路上,Waymo也大有斬獲,Alphabet在第三季的財報電話會上,Alphabet首席財務宣佈Waymo的自動駕駛汽車已經在亞利桑那州向乘客收費。此前,摩根士丹利對Waymo的估值高達1750億美元,其中自動駕駛出租車部分高達800億美元。

L5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但事故無礙技術進步

截至目前,全球幾乎沒有太多完善的保險條例和法律權限來規定無人車的責任,美國40多個州在無人車法規的制定上莫衷一是,已經足以折射出自動駕駛的現實痛點。

首先是技術,最近大眾商用車負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實現L5自動駕駛,堪比火星探測。但他或許仍然低估了L5的難度。關於自動駕駛的未來,業內一種最極端的說法是:L5或許是一個夢。為什麼?因為AI處理不了意外。

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數十年前,AI概念誕生初期,當時的研究者心高氣傲,並不滿足於將機器僅用於計算,他們試圖讓AI完整拷貝人腦的思考過程,讓機器“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

但眾所周知,多年以來,人類意識之謎沒有任何實質進展,研究者開始收縮野心,重回對“計算”的追尋。如今的機器學習就是一條試圖彎道超車的捷徑,將現實世界以數據作為顆粒度呈現,再通過神經網絡消化數據,更好地認清這個世界。

以自動駕駛為例,它最基礎的原理就是將人類司機目力所及的一切物體、路人、建築、其他車輛都構建成三維模型,關心它們之間的移動趨勢、估算速度、預測路線,有衝突就剎車或繞路。但從邏輯上,這也幾乎意味著,無人車做不到所謂“絕對”的準確性,因為真實的交通是一個複雜生態系統,隨機分佈著各種意外。

優步自動駕駛致死案被判無責,未來的AI世界會好嗎?

據說谷歌自動駕駛就遇到過一些意外:比如,幾個小孩在高速路上玩青蛙;一個殘疾人坐著電動輪椅,在路上追一隻鴨子,鴨子繞圈跑,他也繞圈追……

面對如此荒誕場景,你很難苛求機器能百分百預測這些人的軌跡。要知道近些年人工智能領域的一切進步,都可歸為相似的框架:“輸入數據,生成回應”,換句話說,由過去推導未來,機器沒法預測完全不在它經驗範圍內的意外。

但事故的發生無法阻礙技術的進步,凱文·凱利認為,只要人們在不斷創造新的可能,就是一件好事。“即使新的科技發明帶來的49%是問題,但它同時也帶來了51%的好處,差別就在於這2%。”他說,“2%很少,但人類需要這2%,通過一年年積累產生強大影響力。所以,即便新發明帶來的好處只比問題多一點,這一點就是人類進步的動力。”

自動駕駛更是如此,Uber的事故只是放緩了他們自己的研發速度,並未阻礙全球自動駕駛產業猛踩油門,這個世界上但凡有能力的國家和企業,都已全部聚齊在自動駕駛的漫長賽道上,並且都試圖率先達成技術迭代,用戶習慣、輿論環境、基礎設施等諸多方面的動態均衡。

技術發展自有時間表。一百多年前,人類發明了汽車,馬車所代表的田園牧歌,就只能成為一曲輓歌;一百多年後亦是如此,從汽車與信息文明相遇的那一瞬間,一切悲喜就已不可避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