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小巨人”的“基因密碼”——老工業基地科技“小巨人”的成長故事

近年,在先進裝備製造、光電信息、生物醫藥、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吉林長春湧現出一批科技“小巨人”企業,在老工業基地點燃創新之火。

近日,記者走近一家家“小巨人”,瞭解它們由小到大、由弱到強的傳奇故事,解密流淌在它們身上的“巨人基因”。

一張食堂凳子“敲”開全新天地

米其林輪胎智能化生產線、偉巴斯特天窗生產線……在長春近郊,隱藏著一家給世界一流汽配企業提供智能化生產線的“小巨人”——長春合心機械製造有限公司。

2002年,6名國企職工創辦了這家小企業,初期只能生產加工一些簡單的工業模具,年銷售收入只有50萬元,在市場上艱難求生。

這家企業是用一張“食堂凳子”,成功“敲”開了汽配智能生產大門的。當時,這家企業獲得一個機會,給汽車工業全球供應商偉巴斯特的食堂加工一批凳子。它投入全部精力,造出一批心目中的好凳子送去。

“人家覺得凳子做得不錯,初步認可了我們,就讓我們做一些小的模具。我們從此一點點壯大,最終從偉巴斯特東北區供應商成長為它的全球供應商。”合心機械副總經理胡海洋說。

從一張食堂凳子起步,合心機械從低端產品不斷向高端裝備轉型,並逐漸步入高速增長期,銷售收入從幾百萬元迅速升至幾千萬元,去年達2億元,今年可實現3億元。

“研發創新是生存的根本,精益求精是發展的秘訣。從產品看,我們所有的產品都是定製,每次都要重新研發;從員工看,我們是全員研發,已經沒有傳統意義上的工人。”胡海洋說。

再小的事情,也要全力做好、做到極致,這就是一張食堂凳子所蘊藏的“巨人基因”。

一隻“鐵桶”裝下九成“江山”

一隻危化品空鐵桶自動進入灌裝機,機械手自動搜索、開蓋、灌裝、壓蓋、檢測……3分41秒後,灌裝完畢的重桶隨穿梭機前往倉庫,等在U型軌道旁的碼垛機伸出“鐵手”,將其舉上十幾米的貨架……

智能、安全、環保……長春北方化工灌裝股份有限公司的數字化生產車間,完全打破了人們對傳統化工廠的想象。

“傳統上,化學原料90%是人工持灌裝槍注入空桶,既危險又有毒,而我們這套生產線,用機器取代了人,原本要300人的車間,七八人就可搞定。”這家公司總經理勾陽說。

這家小企業,一直專注於一個細小的領域——危化品灌裝領域,20多年,始終如一。“別小看我們這臺灌裝機,裡面有50多項專利技術。哪怕蓋子有一點點沒有壓實,都會100%報警。”勾陽說。

在成功研發出自動灌裝機基礎上,企業向上下游延展,先後開發了立體智能倉儲設備和數字化灌裝生產車間。

“碼桶,人工只能碼放3層;使用我們的智能倉儲,就能增加到17層,空間利用率提高了5倍多。”勾陽說。

2016年,北方灌裝生產的安全環保設備迅速打開市場,改寫了這一領域應用進口設備的歷史,並促使同類產品進口價格降到原來的30%。

這家100多人的公司,研發人員佔51%,擁有138項專利技術和自有技術,銷售收入多年保持高速增長,目前已佔所在細分市場的90%。

再細的領域,只要堅持、專注、深耕,也能為萬物生長提供足夠的空間。

兩個“趨勢”助力“巨人”成長

一塊塊堅硬的鋁錠,在電腦和機器人的自動操控下,幾秒鐘內變成了各家知名汽車商的核心配件;

一個個上千平方米的車間裡,機器轟鳴,進料、加工、檢測,緊張有序,但轉來轉去只能看到一兩個人……

吉林通用機械(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是一家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董事長李吉寶說,按產值算,本應是萬人大廠,但現在全部加起來只有2000人。

汽車60%的能源消耗在自重上,輕量化應該是汽配的大趨勢。公司以輕量化為突破口布局零部件產業,並在歐洲成立研發中心,實現與歐美主機廠產品同步開發,用鋁代替鋼鐵以減輕車的自重。

智能生產是汽配的另一個大趨勢。公司還特別重視生產工具的創新。三年來,公司自行研製數控加工中心230臺,自動化生產線65條。

目前,吉林通用的輕量化配件客戶囊括奧迪、大眾、寶馬、奔馳、路虎、保時捷等全球知名汽車企業,產值從12年前的5000萬元增加到去年的30億元,今年將突破40億元。

“到今年底,我們主要生產單位全部實現無人自動化生產。”李吉寶說,“我對未來充滿信心,因為我們不是靠人堆,而是靠科技創新。”

再小的企業,只要把握住大趨勢,就注入了順勢而為、快速長大的基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