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本文∣1753字 阅读时间∣3分钟

1

  • 独处=孤独?

小王出身于农村,3年前只身一人来到北京打拼,举目无亲。3年后成为一家公司的销售经理,在一线城市奋力拼搏的他天天除了陪客户就是陪客户,面对一线城市的巨大压力的他不敢停下来,3年间胆固醇升高、高血压高血脂,身体的各项指标都在向他提出警告,医生说他需要休息调整。但是习惯了奔波热闹的他却不知道应该怎么停下来,他最害怕的就是独处,他觉得周围的喧闹能够掩盖他内心的孤独。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 独处=浪费时间?

小微和小丽是从小一起长大的好朋友,2月份一过,小丽来到了小微的城市工作。每到周末,小丽就对小微夺命连环call,不是让小微陪她去吃饭,就是让小微陪她去逛街。

周末难得的独处时间就这么被小丽给搅没了,一周也就算了,可持续一个月都是如此。

小微对小丽的行为特别不能理解,于是就问小丽:“你为什么就不能自己待一会儿呢?”

小丽说:“我独自一个人的时候要么是玩儿手机,要么就是玩儿游戏,感觉独处就是在浪费时间,还不如朋友相聚来的热闹有意思一些。”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2

当我们离开社交网络,放下手机,远离人群,我们会发现,越来越多的人丧失了独处的能力,要么是将独处与孤独混为一谈,要么就是没有发现独处的益处,更有甚者,二者兼有。

我们首先需要知道的是:独处并非孤独。还记得曾经网上流传着一个孤独等级序列表,很多人将自己和表单上的内容对号入座,并以此来计算自己的孤独等级。面对表单当中的十级大神,大部分人表现的非常不理解,但是当事者却是自得其乐。

真正的独处是自己和自己精神上的交流,陈道明曾说:“我喜欢独处但并非孤独。这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概念。独处是美好的,而孤独是悲切的。”在独处的时光里,他喜欢坐在窗前弹琴,或是挥笔作画,抑或是想想自己曾经拍戏的经历。

因此,有些时候我们所看到的孤独只是他们倍加珍惜的独处的时光,沏一杯茗茶或泡一壶小酒,体会此时此刻自己的所思所想,回望一下自己曾经走过的来时的路,吹着悠悠的风,感受内心的宁静。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3

其次,独处并非浪费时间,善于独处能够为我们带来以下的好处:

其一,独处可以帮助我们释放压力。我们独处的频率和我们的年龄是呈线性增长的,面对越来越“热闹”的周围,我们更需要一个可以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的时间和空间,享受只属于自己的美好时光。在独处的时光里,我们可以天马行空的胡思乱想,可以无所顾忌的任性而为,可以在自己的小天地里无惧他人眼光展现自己最真实的一面。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其二,独处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自我。与人相处更多的是磨合,想要彼此舒服必然会损失点什么,损失的就是自我的个性。在独处时,不用去管外界的所有声音,你可以面对真正的自己,可以认真倾听自己内心发出的声音。同时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帮助自己进行自我认识,因为没有人能够比你自己更了解自己,同时也能够帮助你更好的了解他人。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其三,独处可以提高自我的创造力。纽约州立大学布法罗分校的心理学家朱莉·鲍克(Julie Bowker)发表在杂志《个性与个体差异》上的研究将独处定义为社交退缩的一种,通过对295个样本的分析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社交退缩都是有害的,适当的独处能够带来一定的益处,尤其是在创造性想法涌现的时候。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4

最后,我们需要拥有独处的能力。大多数人只是习惯于与别人共处,一旦让自己独处就难受得要命,孤独得要命。因此有些人选择用吸毒、酗酒等行为麻痹自己,妄图用虚幻的假象来证明自己不是孤独一人。作家周国平曾说,独处是一种能力,并非所有人都具备。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能够忍受绝对的孤独,但是绝对无法忍受孤独的人一定是一个内心空虚的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我们更需要培养自己独处的能力。

比如,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为自己每天固定一段进行独处的练习,让自己能够处在一个无人打扰的空间里,远离社交网络,或是自省,或是阅读,或是练字,长远来看这个技能也会对我们未来的生活大有裨益。

独处,是一个人的浮世清欢!

另外,我们可以从身边事做起,比如慢跑、锻炼。台湾作家龙应台一直以来都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抽出一点时间独自出门散步。在家附近熟悉的山路上看花开花谢,日升日落。“只有一个人走路,才是你和风景之间的单独私会”,与其他人在一起,或多或少都会分心,也难以享受独处带来的内心的片刻安宁。

人的成长是自我认识自我反省的过程,同时也是学会与自己相处的过程。让我们给自己一个独处的空间吧,在扮演完各种角色之后还能够继续做自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