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节后劳务市场调查

□本报记者 崔庆琳

春节过后,我市用工市场迎来小高峰,众多求职者纷纷出动,用工单位也进入招工热潮。2月23日至24日,记者走进市人力资源市场聚焦节后求职、用工现状,倾听求职者的期望和用工方的需求。

市人力资源市场:节后用工需求稳中有增

春节刚过,市人力资源市场的工作人员就忙碌了起来,各类招聘会密集而来,吸引不少求职者和用工单位。求职者力图尽快找到一个满意的岗位,用工企业则积极延揽人才。

记者在某招聘会现场看到,很多求职者在各招聘单位展台前翻看招工信息,遇到合适的岗位则停留详细咨询,或记录多家单位的待遇,比较后,电话咨询。

市人力资源市场对128家企业节后用工调查显示:有108家企业有招工需求,用工需求总数9863人,同比增加1012人,上升10%,其中:需求女员工965人,占需求总数的10%,同比下降6%;需求男员工686人,占需求总数的14%,同比上升5%;对需求员工无性别要求的7886人,占需求总数的80%,同比上升5%。

针对去年最后一次招聘会的情况,结合当前的求职、用工情况,市人力资源市场的相关人员表示我市劳务市场有以下特点:

种植养殖业人才最抢手。通过开展职业技能培训人数最多的工种依次为种植养殖2608人、农艺工1467人、计算机系统操作工728人、果茶园艺工368人、挖掘机驾驶员367人。培训后就业人数最多的工种依次为种植养殖1952人、计算机系统操作工535人、挖掘机驾驶员311人、农艺工307人、家政服务员236人。这说明各类劳动力培训需求增加,掌握专业技能的意识增强。

普工用工量增加。受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煤炭产业经济下滑,大部分企业停产整顿、大量裁员,其他行业企业招用工需求增加,用工需求量较大的岗位依次为:普工、销售、餐饮、建筑、安保人员等,就业行业以建筑业、制造业、服务业为主。

从企业来看,用工情况差异非常明显,效益好、规模大的企业用工基本稳定,企业员工平均回流率在90%以上。而工作环境差、待遇低的企业员工流失现象较严重。目前,由于我市大部分企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技术含量不高,员工工资待遇低,因而“攀高跳槽”的现象依然存在。

从调查情况看,今年我市春节后的用工需求稳中有增,由于各项服务到位、培训到位,较为平稳,开局良好。大部分求职者倾向于省内就业,市内就业呼声较高,贫困劳动力就地就近就业比例增高,这充分说明由于企业工资待遇增加,工作环境改善,政府支持力度大,建立产业园区吸引企业入驻等,让节后企业招工用工及当地就业需求增加。

企业:关注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各大招聘会上,除了大批应聘者外,还有很多招聘企业。

为缓解招聘压力,今年春节后许多用工企业给求职者提高薪酬,放宽年龄要求,实行培训上岗,完善各项福利待遇,全市企业工资平均上涨幅度5%—10%,且岗位稳定性提高,企业普遍承诺签订劳动合同,聘期普遍延长。

“我们主要招的是有多年焊接经验的工人,限制男性,因为企业要发展,产品就要创新,需要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的人才。工资可以商量,主要看工人的技术。”某企业招聘人员说。

市人力资源市场有关工作人员表示,随着国家产业结构调整,企业产品创新和技术升级的步伐加快,技能型人才需求快速增长,技能型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预计缺口达20%。当前不少企业反映的招工难,很大程度上是企业需求与劳动力供应上的结构性矛盾,尤其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与水平难以满足企业需求。

从今年节后的招聘情况来看,企业对求职者的招聘条件如学历、年龄等方面虽有所放宽,但对其专业技能、综合素质更加关注。这意味着拥有专业技能的求职者,就业机会会更多。

求职者:找到一份职业不难

水城县杨梅乡台沙村村民马长友,一直在水城县打工,今年准备在钟山区另谋职业。节后他连续几天来市人力资源市场找工作,虽然招工单位较多,但符合他的工种却不多。“在建筑行业方面,我有9年的从业经历,想从事建筑工程管理、工程技术、工程测量等工种,月薪在8000元至10000元。这几天看下来,满足我这些要求的单位不多,还想看看再定。”马长友说。

在招聘会上,像马长友这样“眼高手高”的务工人员有很多,虽然有技术,可是用工市场却不能满足他们的工资需求。

“我觉得工资高不高是考虑的一个因素,但是离家近,比闲在家里强。”六枝特区木岗镇居民刘向阳说,他刚在六枝特区的某企业找到工作,工资在他的预期内,虽然不多,但稳定。

针对求职者的两种状态,市就业局有关人士分析认为,一方面用工规范、社会保险参保率高、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好的企业,员工队伍比较稳定,缺工现象不明显。另外一方面,众多求职者由于企业工资待遇不理想或自身技能缺乏等原因,不愿从事基层工作,就业期望值偏高,从而造成了就业意愿与实际人才需求的矛盾,人为地加大了就业难度。想找到一份职业不难,但要找到心仪的单位,难度就大了

对此,业内人士建议,一方面招聘企业要不断提升人力资源管理水平,重视岗位技能培训,落实薪资福利待遇,增强劳动者对企业的向心力和归属感;另外一方面,求职者也要量体裁衣,选择适合自己的岗位,结合实际,进行职业调整,让技能与岗位更加匹配,实现用工与求职双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