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三千年来浪淘尽,一声叹息风流去

看完这本书,你就知道,三千年来浪淘尽,一声叹息风流去



二十多年前,有个安徽师大中文系毕业的学生,被分配到了青海某所不起眼的高校。江南学子乍到西北,想必满眼都是荒凉、凋敝与陌生。说是去教书,又似乎无书可教。

那时候“文革后文学”正闹得轰轰烈烈,青海也有以诗人昌耀为核心的一小群诗人作家在闹腾文学。他,一个钟情古典文学又写点儿新诗的青年学生,自然只有坐在会场角落里听听的份儿。一间斗室,一箱旧书,几件简陋的家具,生活就从这里开始了。

二十多年过去了,这位青年已成为著作累累、蜚声海内外的实力派学者。他就是在央视《百家讲坛》上讲析《水浒传》、人称“麻辣教授”的鲍鹏山。

他讲起梁山好汉、恶名女子来果然“麻辣”。但观众兴许不知,鲍鹏山的学术著作尤为“麻辣”。依我看,他真正的学术成就,在于他的著作,就是今天推荐这本书,《风流去》。

我们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本从先秦诸子到魏晋名流的高级知识分子集结册。尽管那是一个,于我们而言,有些遥远,又有些虚无缥缈的时代,但鲍鹏山却用自己丰厚的历史功底,并带着他独有的嬉笑怒骂,将名流们拉近现实,将他们变得生动而又接地气。

太多的历史人物,太多的尘埃往事,在鲍鹏山先生笔下,却是那样的栩栩如生,品之味之,足之蹈之,此乃幸事也。

历史的尘埃渐渐褪去,一个个背影却越来越清晰可见。

这本书,阅读起来,并不轻松。

鲍鹏山辨析文理,从人的角度读理解经典方面,更像是忧患者看视自身的从前;比如,他厌恶朱熹,对荀子的宽容,实在是生存的两端;存天理,灭人欲,这个东西在当下,怎么解释呀!只看文字表面,就够恶心的了。其实也不用去解释。

荀学乡愿,已成共识;儒者,不做书呆子,求富贵,求事功,出路在哪里,乡愿就是现实主义的呀!

这是一本少年的书,人不风流枉少年!

让我们一起看看五千年来,多少风水流转......一路去,一路看。

品味思想者架构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