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三千年來浪淘盡,一聲嘆息風流去

看完這本書,你就知道,三千年來浪淘盡,一聲嘆息風流去



二十多年前,有個安徽師大中文系畢業的學生,被分配到了青海某所不起眼的高校。江南學子乍到西北,想必滿眼都是荒涼、凋敝與陌生。說是去教書,又似乎無書可教。

那時候“文革後文學”正鬧得轟轟烈烈,青海也有以詩人昌耀為核心的一小群詩人作家在鬧騰文學。他,一個鐘情古典文學又寫點兒新詩的青年學生,自然只有坐在會場角落裡聽聽的份兒。一間斗室,一箱舊書,幾件簡陋的傢俱,生活就從這裡開始了。

二十多年過去了,這位青年已成為著作累累、蜚聲海內外的實力派學者。他就是在央視《百家講壇》上講析《水滸傳》、人稱“麻辣教授”的鮑鵬山。

他講起梁山好漢、惡名女子來果然“麻辣”。但觀眾興許不知,鮑鵬山的學術著作尤為“麻辣”。依我看,他真正的學術成就,在於他的著作,就是今天推薦這本書,《風流去》。

我們可以把它看做是一本從先秦諸子到魏晉名流的高級知識分子集結冊。儘管那是一個,於我們而言,有些遙遠,又有些虛無縹緲的時代,但鮑鵬山卻用自己豐厚的歷史功底,並帶著他獨有的嬉笑怒罵,將名流們拉近現實,將他們變得生動而又接地氣。

太多的歷史人物,太多的塵埃往事,在鮑鵬山先生筆下,卻是那樣的栩栩如生,品之味之,足之蹈之,此乃幸事也。

歷史的塵埃漸漸褪去,一個個背影卻越來越清晰可見。

這本書,閱讀起來,並不輕鬆。

鮑鵬山辨析文理,從人的角度讀理解經典方面,更像是憂患者看視自身的從前;比如,他厭惡朱熹,對荀子的寬容,實在是生存的兩端;存天理,滅人慾,這個東西在當下,怎麼解釋呀!只看文字表面,就夠噁心的了。其實也不用去解釋。

荀學鄉愿,已成共識;儒者,不做書呆子,求富貴,求事功,出路在哪裡,鄉愿就是現實主義的呀!

這是一本少年的書,人不風流枉少年!

讓我們一起看看五千年來,多少風水流轉......一路去,一路看。

品味思想者架構的盛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