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度設計丨在企業管理中,如何避免“救火式”式循環?

導讀:在日常管理中很多人熱衷於“救火”而忽略了“防火”,好的管理是不要讓錯誤發生,因為錯誤一發生就意味著成本,杜絕錯誤發生的唯一方式就是系統構建企業的科學化管理制度。

企業每天都會出現很多問題,管理從某種程度上講就是在解決問題。但同樣是解決問題,不同的管理者解決問題的方式可能大不相同。

無論如何,解決問題的方向是不能發生錯誤的,因為方向一旦錯了,就會導致問題不能得到根本解決,有時管理者的一些管理動作看似是在解決問題,其實是在製造更多更大的問題。

許多企業的管理者說到底就是滅火員,面對企業每天都在不斷髮生的諸多問題,企業的管理者儘管馬不停蹄,忙忙碌碌,但摁下葫蘆起來瓢。

有家生產企業的出貨總是不正常,企業的總經理奮戰在一線,但是仍然不能解決根本問題。每次交貨期將至,要麼是外發延期了,要麼是品質出問題了,企業的員工和管理者甚至包括行政主管等都調到車間支援,通宵作戰,但還是不能按時出貨,幾番折騰下來,人員流失率很高,員工身心俱疲,管理者心力交瘁,總經理甚至得了“交貨頭疼症”。企業不小,產能卻不高,幾乎所有的員工和管理者都覺得自己很辛苦。


制度設計丨在企業管理中,如何避免“救火式”式循環?


問題到底出在哪裡呢?

出在企業的管理制度上,沒有找到問題的真正根源。企業的管理者天天在做著“滅火”的事情,以“滅火英雄”自居。其實麻煩都是他們自己直接或間接製造出來的。

企業要想沒火,就要把每一個火星都熄滅在萌芽當中。這就需要建立良性的管理機制,從根本上去解決問題。

實踐管理中很多人熱衷於“救火”而忽略了“防火”,好的管理是不要讓錯誤發生,因為錯誤一發生就意味著成本,杜絕錯誤發生的唯一方式就是系統構建企業的科學化管理模式。

那麼企業管理如何做到“防火”而不是“滅火”呢?

大多數企業面對問題,都是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可這樣的處理方式,能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嗎?效果能保持多久?

而且,事情一出就加強監管,看似大刀闊斧,雷厲風行,實則是管理無能的表現,勞師動眾,折騰一番。《孫子兵法·形篇》有云:“善戰者,無智名,無勇功”,所以“善戰者無赫赫之功,善醫者無煌煌之名”。


制度設計丨在企業管理中,如何避免“救火式”式循環?


那麼,如何進行源頭上的機制設計,於風輕雲淡之間, 弭亂於無形,從一開始就使類似的事件不可能發生呢?

管理靠制度,而不是人治

為什麼我們的管理那麼累?為什麼管理者頻頻扮演“救火”的角色?因為我們是靠人治,而不是靠法治,也就是不是靠制度去管理;要麼即使有制度也是那種笨拙的、低效的管理制度,這種笨拙的低效的管理制度只能通過認為的努力去彌補。

制度出現問題導致執行者頻頻出錯,常常需要管理者親自“救火”,所以古語有之,一將無能,累死三軍,這個在制度裡面就是那種笨拙而低下的制度。

很多學者在那滔滔不絕地說,企業管理規範,要規範管理,但是真正做過企業的,真正在企業工作過的,都會感到規範不等於高效,什麼時候說規範就一定是高效,規範不等於高效,也就是說許多的規範導致的是低效。

企業管理者只需制定好遊戲規則,讓別人去玩,而玩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

藉助當事人的利益追求和利益博弈,將其合力的方向導向預定目標,借風使船、順水推舟,從而自動自發地實現組織的政策意圖和管理目標。


制度設計丨在企業管理中,如何避免“救火式”式循環?


在問題發生之前就做好預防,整合各方利益,建立完善的預防與應急機制,面對問題,自然就不需要管理者親力親為,頻頻下場“救火”了。

管理不高深,也不神秘。說到底,管理是洞察人性。

給員工們留下自由發揮的空間,依靠員工們的自覺自願,自己激勵自己、自己約束自己、自己主動協助同事,各司其職、齊心協力,實現組織的目標。這是現在企業管理的趨勢。

管理者只需制定好制度與獎罰措施,剩下的就交給員工就好。無數企業的經驗證明了“人不管、制度管,自己管、管自己,管得少、管得好。

順應制度做事,出現問題也是制度的環節出了岔子。管理者只需要完善制度就可以,而不是發現一起問題,就去解決一起問題,頻頻下場救火。

正如前文所說的,一個優秀的企業管理者,應當是一個優秀的“遊戲規則制定者”。沒有必要事必躬親,事事親力親為;只需制定好遊戲規則,讓別人去玩,而玩的結果正是他想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