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自1919年关东军正式命名以后,人数最多时曾达74万人以上,有“精强百万关东军”之称。

1931年日本关东军悍然发动918事变,全面占领中国东三省,遂于1932年辅助傀儡皇帝溥仪成立伪满洲国。而此时原本隶属于中华版图的外蒙古则在苏联的支持下,于1921年宣布独立,成立依附于苏联的蒙古人民共和国。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诺门罕之战中的日军

满洲国与蒙古国为邻,为了利益最大化,日本及苏联在两地大量驻军,自此后出现数次边境纠纷。1938年7月30日,日、俄两军在中、苏、朝交界的张鼓峰发生武装冲突,一个月后的双方议和停战协议。不过这份停战协议并没有阻止下一场大战的爆发。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奔赴诺门罕战场的苏联红军

1939年5月11日,几十名蒙古骑兵在哈拉哈河以东、诺门罕附近的地区(今内蒙古呼伦贝尔盟西南部,阿尔山以西)放牧。突然遭到驻满洲日本关东军的驱逐,日方非说这里是满洲国地盘,不允许放牧,因此双方发生摩擦。两天后,蒙古国骑兵带同援兵到达,并且在该地驻扎。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苏联战车联队

第一次诺门罕之战

5月13日或5月14日,隶属关东军小松原师团的捜索队长东八百蔵中佐指挥山县武光歩兵第64连队第3大队、外加满洲骑兵464人,兵力合计2082人,携带山炮3门、速射炮3门与驻扎此地的蒙古骑兵不宣而战,蒙古骑兵死伤惨重,于15日全部撤退。

日本不宣而战的消息传到莫斯科后,斯大林非常愤怒,他立即成立作战指挥部,指示苏联红军准备反攻计划,并决定由朱可夫负责指挥。(注:此时朱可夫还未授元帅衔)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朱可夫在战场

1939年5月27日,日军率先向苏蒙联军发起攻击,5月28日至5月29日,苏、蒙军队集结1450人、其中骑兵205人,装甲车39辆、火炮14门、反战车炮6门。在装甲兵支援下,以优势兵力击败日军。

此战关东军军力减损63%,指挥官东八百藏中佐战死,步兵第64连长官山县武光自杀。此为第一次诺门罕之战。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苏制t34型坦克

坦克大决战

虽然第一次诺门罕之战以苏蒙联军获胜而告终,但是日本却咽不下这口恶气,他们要报仇。6月20日,关东军第23师团团长小松原道太郎中将率23团全部人员向诺门罕进发,发动第二次诺门罕之战,同时出动的还有作为战略预备队的第7师团主力与安冈正臣第1坦克师团,第7师团是参战甲午战争和日俄战争的主力部队,被公认是日军战斗力最强悍的部队。他们要用战车教训苏联人,他忘记了对手是坦克战专家朱可夫。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日本九七式战车

日军此战的战略计划是步兵主力渡河迂回包抄,坦克师团正面攻击,但坦克师团攻击很不顺利,从7月1日起,第1坦克师团的多次冲锋都被打退,这些由“豆战车”改装的战车根本不是苏联战车的对手,日本战车不但个头小,而且火力差,虽然苏军的战车少,但以一敌二。只有7月3日晚,第4坦克联队利用大雨掩护和苏军的麻痹,奔袭苏军第36摩步师重炮阵地。从战术意义上看,这是一次成功的奇袭,这也是日军坦克部队在整个诺门罕战争中唯一漂亮仗。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日本战车确实够小

朱可夫以苏联闪电战式的立体机动作战,很快500多辆坦克被运到战场,双方来了一次坦克大战。在7平方公里的战场上,近千辆各型战车相互厮杀,炮声隆隆,烟尘弥漫,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坦克大决战”与亚洲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坦克会战开始了。

此战苏军投入24辆T-26坦克、340辆bt-5坦克、15辆T-37坦克以及BA-6、BA-10装甲车等各型现役战车相互配合实施“坦海战术”,打得关东军数量劣势的89式坦克与既92式、94式轻战车无招架之功,毫无还手之力。日军坦克和装甲车,很快变成一堆堆冒着黑烟的钢铁垃圾。此战之后,日军坦克部队全面瘫痪。

诺门罕之战日军坦克师团全线瘫痪,朱可夫这样评价日本失败原因

日本人是怎么进去的

朱可夫将军战后这样评价日军坦克部队:“他们的坦克非常落后,基本战术动作也很呆板,死盯着迂回和侧击这一种办法,很容易被消灭。日本人打坦克战并不在行,他们更适合躲在坑道作战。另外他们的战车如同孩子们的玩具,只有矮小的日本人才能钻进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