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白狼山之戰,是建安十二年(公元207年)發生的曹操為消滅烏桓勢力和袁紹殘餘勢力率軍遠征塞外烏桓部族的戰役。

照例呢,我們依然先來認識交戰雙方的基本情況,當時的局勢,只有這樣才能對此次戰役又一個全面而清醒的認識,雖然都是戰爭只是政治的延伸,但是隻要戰爭機器一啟動,便有了一套它獨立運行的法則,而戰爭從來都不是孤立。

此次交戰的雙方就是曹操和烏桓、袁紹殘餘勢力,首先我們就從我們的歷史書上著墨不多的烏桓部落開始吧。

烏桓,中國古代北方遊牧民族之一,亦稱作烏丸,本文為行文方便,取烏桓之稱。原屬於東胡系統的古代民族。語言與鮮卑同,屬東胡語言的分支,無文字,刻木為信。東胡盛時,與鮮卑同為其重要成員。秦漢之際,活動於饒樂水(今西拉木倫河)一帶。東鄰挹婁、夫餘、高句麗等,西連匈奴,南與幽州刺史所部相接,鮮卑居北,烏桓居南。西漢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東胡被匈奴冒頓單于擊破,部眾離散,烏桓一支逃至烏桓山(今內蒙古自治區阿魯科爾沁旗以北,即大興安嶺山脈南端),“因以為號”。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漢軍出塞擊敗匈奴之後,烏桓開始向漢朝朝貢,漢武帝設護烏桓校尉對烏桓部落進行管理,直至東漢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東漢朝廷無力控制邊疆少數民族,烏桓開始逐漸變得強大,通過互相征伐,在靈帝時期,出現了四位首領分別是難樓、丘力居、蘇僕延、烏延。並且佔據了漠南草原,至此,烏桓開始把貪婪的目光望向中原大地,因為這裡到處富得流油,有無數的金銀財寶和女人,在慾望的驅使下,丘力居和漢末起兵造反張純聯合起來,侵犯幽、冀等四州,丘力居也因此成為了諸郡的烏桓元帥,最後還是因為劉虞和公孫瓚的努力下,才逐漸擊敗了此次烏桓的進攻。後丘力居死,其從子蹋頓代領烏桓元帥,統領三郡烏桓,其時曹操擊敗袁紹,其子袁尚走脫,投奔一直支持袁家的烏丸首領蹋頓,望藉助三郡烏桓實力光復冀州,以圖中原。隨著袁尚入烏桓的還有官吏百姓十幾萬戶,可以說,憑藉著三郡烏桓的實力,再加上這十幾萬戶的官吏百姓,打敗一個剛剛佔據冀州,沒有根基立足不穩的曹操是綽綽有餘的(及紹子尚敗,奔蹋頓。時,幽、冀吏人奔烏桓者十萬餘戶,尚欲憑其兵力,復圖中國)。

而另一位主角——曹操,經過數年的艱苦奮鬥,特別是官渡大戰之後,在建安十年,曹操得到了幽、冀、並等州,斬殺袁譚(袁紹之子),實力雖然得到迅猛增長,但是由於北方各州剛剛平定,還需時日安撫人心。

統一北方的曹操此時面對陳兵邊境的烏桓部落,開始感到坐立難安,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為了能夠讓自己放心的出兵南方,統一天下,必須征伐烏桓,肅清自己的後院。時間進入建安十一年,雖然剛剛平定北方各州,曹操就已經開始為征伐烏桓做準備。為了解決征戰的軍糧運輸問題,曹操讓董昭修建了兩條漕運:一是“平虜渠”,由今河北省饒陽縣至滄州市。一是“泉州渠”,在今天津市寶坻、武清二縣境。這樣就解決了征伐烏桓的軍糧運輸問題。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但是,當曹操召集將領召開軍事會議,通知部下準備征伐烏桓時,底下的將領卻不少提出了異議,他們認為袁尚等人已成流寇,對曹軍已經無法構成威脅,以夷狄貪婪無度的秉性,必不能為袁尚所用,如若一旦深入草原征伐,恐劉備說服劉表襲擊許都,一旦如此,則追悔不及。

面對將領的紛紛議論,曹操手下的著名謀士郭嘉則提出了另一番見解。他認為烏桓自恃其地處邊遠,朝廷難以征伐,必定不會做防禦準備,如若我們出其不意,一就算孤軍深入也就一戰功成。況且袁氏與烏桓關係匪淺,現在河北各地百姓還對袁氏念念不忘,一旦北方未定而南征,袁氏兄弟和烏桓會為患,新安定的北方各州也將丟失。荊州牧劉表不會被劉備說服襲擊許都的,他除了坐談以外無所作為,知道自己的才能不足以駕馭劉備,並不信任,若予以重任則擔心不能制住劉備,如僅予以輕任,則劉備不願為之所用,因此,此番北征烏桓必定建功。(表,坐談客耳,知才不足以御備,重任之則恐不能制,輕任之則備不為用。雖虛國遠征,公無憂矣。)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雖然只有郭嘉一人贊同北征烏桓,但是有時候真理確實只掌握在少數人手中,最終,曹操下定北征烏桓的決心。建安十二年,為確保此戰勝利,曹操帶了一大批的能臣猛將,其中謀臣就有輔佐他平定河北的郭嘉,武將更是有張遼、徐晃、張郃、張繡、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牽招等名將,還帶來了曹操手底下最最精銳的虎豹騎交由他的族弟曹純率領,可見曹操對於此戰的重視。

此時的烏桓已經聽到了曹軍即將北征烏桓的消息,為了防禦曹操,蹋頓把三郡烏桓全部召集起來,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等都來協助蹋頓,蹋頓的實力大漲。除了在數量上佔據優勢外,蹋頓的士兵在質量上也是非常強大的,三郡烏桓皆是天下名騎,曹操方面只有曹純所率領的虎豹騎能跟烏桓騎兵相抗衡。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點起兵將,遂起三軍。建安十二年五月,曹操率軍抵達無終城(今天津薊縣一帶),兵臨塞口,準備出濱海道,過碣石,進攻柳城。眼看大軍就要啟程進軍遼西,天公卻不做美,夏秋季節大雨連綿,“淺不通車馬,深不載舟船”,“傍海道不通”,進軍時間不得不一拖再拖,一直到了秋七月。此時的烏桓也已經有了準備,“遮守蹊要,軍不得進”。這樣看來似乎只有退軍這一條路了。如果此時退兵,那麼將前功盡棄,任由二袁養成氣力,將來烏桓騎兵一定會時常騷擾幽州,那時曹操的背後就永無寧日。因此,曹操實在不願就此放棄,恰在此時,當地名士田疇向曹操進言道:從盧龍口越白檀之險,出空虛之地,路近而便,掩其不備,蹋頓之首可不戰而禽也。即讓曹操率軍走盧龍道,自盧龍口入,經白檀等險要之地,可出其不意,可不戰而擒蹋頓。但是曹操深知此道雖然出其不意,可路途卻險要異常,況且已近百年無人通過,路途陷壞斷絕,而且道路狹小,有進無退,一旦被發現了,那將危險無比,甚至有可能會全軍覆沒。

但是曹操就是曹操,兵行險著,烏桓就更不易知曉。因此,曹操當即率領全軍秘密進入盧龍道,向烏桓撲去。在進秘密軍之前,為迷惑敵軍,曹操假裝撤兵,並且豎起了大木樁,上面寫著:方今暑夏,道路不通,且俟秋冬,乃復進軍。烏桓的探馬看到這個木樁,還真以為曹操退兵了,立即報告了蹋頓,使烏桓放鬆了警惕。殊不知,曹軍已經神不知鬼不覺向烏桓靠近。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郭嘉建議,兵貴神速,因此曹操此次下令全軍輕裝,快速挺進,在田疇帶路下,曹操率軍輕裝創造了被認為其戎馬生涯中最值得紀念的軍事冒險之一。他們攀越徐無山,經盧龍塞退出中國邊境進入灤河上谷,在這片艱難的地區進軍五百餘里,在平岡轉而東向,穿越鮮卑的牧地,再次進入東漢邊境的山脈。這時曹操軍已經包抄了蹋頓的防守營寨,正沿到海的方向直線前進,即將把敵軍的領地一分為二。但即使是到了平岡,離柳城還是有百餘公里的距離。對於此次艱苦的行軍,史書有載:引軍出盧龍塞,塞外道絕不通,乃塹山堙谷五百餘里,經白檀,歷平岡,涉鮮卑庭,東指柳城。從記述中可以看出曹軍開山填谷了五百多里,並且還路過了鮮卑的領地,一路上可以說是驚險無比。

在經歷種種苦難後,八月,曹軍先鋒終於急行軍到距離柳城不足“二百里”的白狼山附近,被烏桓偵騎發現,報與蹋頓,使得正與二袁飲酒的蹋頓大驚失色,慌忙與遼西單于樓班、右北平單于能臣抵之集結“數萬騎”向西迎敵。烏桓軍雖然倉皇集結,準備不足,但卻是以逸待勞;曹軍雖然出其不意,但是已經長時間急行軍,早已疲憊不堪,是否還有一戰的實力呢?掃清餘孽,光復中華的曹操與以雄百蠻、夷戎華夏的蹋頓終於相遇了,這兩大梟雄的對決到底會鹿死誰手呢?,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今日白狼山


兩軍在白狼山遭遇。這是一場遭遇戰,也是一場決戰,如果曹操戰敗,那麼全部曹軍勢必全軍覆沒於遼西,因為他們沒有退路。如果烏桓戰敗,那麼他們的大本營柳城勢必失守。由於曹操的主力重裝步兵尚未到達,曹操部下皆言難勝,史載“左右皆懼”,紛紛說等待主力到達再戰。但是在這樣的氛圍中,曹操帳下大將張遼,挺身而出,力陳應趁烏桓軍倉皇集結,軍心不定之時,發起進攻,敵軍必然無法抵擋,可一戰而下。曹操眼看張遼氣吞山河,勇猛無畏,即下令張遼暫領麾旗,指揮全軍。張遼在進攻之前,登白狼山觀敵陣,看到烏桓軍陣不整,陣形鬆散,認定如果進攻,此戰烏桓必敗;於是指揮先鋒部隊直衝烏桓中軍,曹軍的精銳騎兵與烏桓騎兵在白狼山下一場血戰。徐晃、張郃、韓浩、史渙、鮮于輔、閻柔、曹純等將領個個奮勇爭先,身先士卒,往來衝殺。這場數萬騎兵的大混戰,打得天昏地暗,因為交戰雙方都知道自己沒有退路,此戰勝生,敗則死無葬身之地,因此可以想象戰鬥的慘烈。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雙方交戰了一段時間,烏桓顯露出了退後的跡象,烏桓軍更加人心惶惶,曹軍見此更加勇猛衝殺,其陣行開始崩潰,混戰中,蹋頓被張遼臨陣斬殺,烏桓群龍無首,三郡烏桓的主力騎兵在這場決戰中開始全面崩潰,最後終於被殺得七零八落,史載“死者被野”,隨後,曹操便攻下柳城,徹底征服烏桓。

【徵袁尚於柳城,率與虜遇,遼勸太祖戰,氣甚奮,太祖壯之,自以所持麾授遼。遂擊,大破之,斬單幹蹋頓。】——《三國志 張遼傳》

三國對外第一戰——白狼山之戰


此戰中,曹操大獲全勝,斬蹋頓及名王以下十餘人,俘虜二十餘萬人。曹操收烏桓精銳,之後率其征討四方,號稱“天下名騎”,邊民也因此得以安居生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