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光要往AI投資1億美元,這一領域的入場券越來越貴

日前,美光在舊金山舉行Micron Insight 2018大會,主題是“智能加速”(Intelligence Accelerated),請來了亞馬遜、谷歌、寶馬、高通、微軟、英偉達和偉世通,討論人工智能、機器學習等技術。會上,美光宣佈將進行1億美元的風險投資,用於AI(人工智能)和機器學習領域的初創公司。

1億美元,可能是大公司進入未來的門票起步價格。

美光成立至今已經40年,期間一直做的是存儲生意,並在這一領域奠定了世界領先的地位,尤其最近兩年,存儲芯片行業進入上漲週期,美光等三大DRAM廠商的內存毛利率將近70%,內存成了“撿錢”的生意。

但好日子要結束了。

市場研究公司TrendForce預計,DRAM價格可能從2018年第四季度開始下跌。下跌主要原因是市場需求降低,手機市場已經遇到天花板,在5G到來之前不會有太大增長,而英特爾14nm處理器產能依然沒有跟上,影響部分服務器和PC的出貨量,這也會影響DRAM的需求。

PC、服務器和手機的存儲依然是美光的重要收入來源,但這些已經是過去的生意,美光需要尋找未來。

它們看上了人工智能蘊含的潛力。

不論中國還是美國,不論中關村還是硅谷,移動互聯網已經不再時髦,“So、Lo、Mo”的說法也只會引來嘲笑,舊金山機場出來,路旁招牌上都在說機器人,在說雲服務,在說“AI、IoT、Cloud”將如何改變未來。

美光認為這會是自己新的機會。在今年上半年財報會議上,美光指出,訓練AI需要大量的內存和閃存,根據預測,到2021年,AI訓練需要搭配2.5TB的內存和20TB的閃存,分別是現在的7倍和2倍。

雲服務也需要更多存儲作為基礎。亞馬遜、阿里巴巴等公司的雲業務正野心勃勃地擴張,試圖將一切傳統業務都搬到自己的服務器上運行,這一野心需要更大規模的存儲矩陣來承載,同時也需要更快的數據傳送速度——而這些,都是美光所擅長的領域。

摩根大通分析師Harlan Sur認為:“我們得出的結論是,人工智能確實處於早期階段,需要長時間去發展,並且隨著人工智能計算量的激增,我們預計對內存和存儲的需求會加速。美光在其工廠內使用人工智能來提高產量和產量,這是該公司從該技術中受益的一種不太明顯的方式。”

在美光看來,儘管Facebook、Google和華為都試圖爭奪AI時代的主導權,但美光同他們不存在競爭關係,相反,它們的業務擴張,對美光來說更加有利。

於是,美光不打算消極等待時代到來,而是要主動去推進。即將推進的的1億美元投資,便會用於自動駕駛、AR/VR等新興領域,美光公司執行副總裁、首席業務官蘇米特·薩達納(Sumit Sadana)表示:“美光投資的不僅是錢,也是技術合作夥伴。我們還有一些新興的內存技術尚未投產,我們將尋求合作伙伴把這些技術推向市場。”

美光要往AI投資1億美元,這一領域的入場券越來越貴

美光入場,這意味著AI之戰已經蔓延到半導體行業的每個環節。而美光也示範了一套迎接未來的方案:保持技術優勢,同時以投資的方式加速行業改變。

幾乎和美光同時,華為也宣佈了一系列野心勃勃的人工智能和雲計算的計劃。華為輪值CEO徐直軍高調宣佈華為在研發AI芯片,還要投入10億元在基礎人才培養上,另外還要投入10億元在雲計算上,以建立自己的技術優勢。此前,阿里、騰訊也都有計劃,繼續加大自己在AI和雲計算的投入。

互聯網目標是連接一切,但當時世界太大而互聯網太小,大家可以各自做自己的業務,彼此不會有明確競爭關係,移動互聯網時代,流量有限,於是社交公司、內容公司和電商公司都可能成為直接的競爭對手,而在AI和雲時代,公司之間的界限將更加模糊,而入場門檻也更高,以創新來顛覆格局的故事將越來越難,想要走進競技場,可能首先需要1億美元的入場券。

美光宣佈在AI領域的計劃後,摩根大通上調美光公司目標股價至75美元,以示看好美光選擇的未來。

美光要往AI投資1億美元,這一領域的入場券越來越貴

美光要往AI投資1億美元,這一領域的入場券越來越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