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我們從伊朗最古老的城市之一——設拉子出發,沿著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海岸線一路駛向阿巴斯港。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汽車在灼熱的環境裡沿沙漠公路前行,依然沒有網絡信號。隊伍將在到達阿巴斯港口後,再坐船橫跨霍爾木茲海峽抵達迪拜。這條線路是組織這次考察的西風站專門為了繞開戰亂不斷的伊拉克而設計的。

汽車剛駛出設拉子時,在公路旁邊的沙漠地帶,我們驚喜地見到了當地特有的單峰野駱駝。它們憨厚笨拙、呆頭呆腦,慵懶地站在那裡取食沙漠地裡的植物。據說駱駝喜食樹葉、乾草和鹽,因為它們經常需要遠行,乾草消化比較慢。駱駝還喜歡吃像白刺和沙蒿這些其它動物不大問津的帶刺、帶毛、帶強烈氣味和鹽鹼重的植物。在採食中,它們一般不會把一株或幾株植物全部食光,而是邊吃邊選,淺嘗輒止, 以此留給植物充分的再生機會,——適者生存;某些時候,動物也和人類一樣具有危機感。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汽車又行駛了大約半小時後,在公路的右邊,波斯灣的海岸線漸漸映入眼簾。戰爭的烏雲早已散盡,這個接納著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這兩條孕育了世界最早文明的河流(兩河最後與幼發拉底河合流成為阿拉伯河後注入波斯灣)的海灣,遠遠望過去是蔚藍的一片,廣袤無垠。

波斯灣介於伊朗高原和阿拉伯半島之間,是阿拉伯海這個世界性交通要道在西北處伸入亞洲大陸的一個海灣。

它西北起於阿拉伯河河口,東南至霍爾木茲海峽,自古就是連接中東和亞洲其他地區的重要通道。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據美索不達米亞年代記錄,在蘇美爾時代前900年間,蘇美爾並沒有統一的政權,而是由眾多獨立的城邦點綴其間。公元前2320年左右,整個蘇美爾地區都被來自於美索不達米亞正北部的阿卡德的一位強大武士“薩爾貢”(意為“真正的國王”)所征服。他在取得34場戰鬥的勝利後控制了蘇美爾;最後他勝利地進軍到“下海”(即波斯灣),在這裡用海水清洗他的武器,以示戰爭勝利結束,可以放馬南山了。

公元97年(漢和帝永元九年),都護班超曾派甘英出使大秦(羅馬帝國),甘英西經條支(今中東伊拉克)、安息等國,到了安息國的西界(即波斯灣)。那時,中國的絲和絲織品運往大秦,主要是由安息轉運的。據說安息商人害怕開闢了從中國到大秦的直接通商道路以後,影響他們傳統的商業利益,便故意向甘英誇大海道的險惡:“海水廣大,往來者逢善風三月乃得度,若遇遲風,亦有二歲者,故入海人皆齎(帶)三歲糧。”又以傳說來渲染海上航行的恐怖:“海中善使人思土戀慕,數有死亡者。”甘英於是在波斯灣卻步返還,最終未能到達大秦。

甘英雖然沒有到達大秦,但卻熟悉了沿路的地理情況和風土人情,為以後中西交通的發展和經濟文化的交流提供了有利的條件。後來,中國明代船隊曾遠航到阿曼、巴林、波斯等地港口。在中世紀,阿拉伯商人也曾活躍於阿拉伯半島、西域、波斯灣、東非和北非等地之間,頻繁地進行貿易。

在一處靠近海岸線的地方,汽車駛入海邊的沙漠之中,大家紛紛走出,親近著曾經清洗過真英雄“薩爾貢”的武器的海水。

並未聽到傳說中的以歌聲迷惑水手的塞壬女妖的聲音,也沒有見到她們的身形,只見得幾個當地人在靠近海岸線的淺水中撒網捕魚。海水異常安靜,雖風光旖旎,然則浩淼的海水確實給人以一種神秘莫測的感覺。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汽車繼續行駛。公路左邊的沙漠中,出現了遍佈於地面的“大型火炬”,這些“火炬”是將石油伴生氣從地下油田導引到地面上的那些管道頂部出口處的放散氣體被燃燒所形成的,它們像長明燈一樣點綴在沙漠中,蔚為壯觀!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地下沙漠中蘊藏著的佔比全球三分之二的石油資源,使得波斯灣成為一個真正具有巨大戰略價值的地方。在這個地區,已探明的石油儲量大約是490多億噸,伊朗、伊拉克、科威特、沙特阿拉伯、巴林和卡塔爾等國家都是盛產石油和天然氣的國家。這裡的原油約70%用於輸出,每天外運的原油達200萬噸,佔世界石油總貿易量的60%。 除了資源優勢,波斯灣油田的開發條件也是得天獨厚的——石油蘊藏量大而集中,多為巨型油田。平均每個油田的現有儲量高達5.5億噸,比亞、非、拉其他產油國的油田大幾十倍,儲量在6.8億噸(50億桶)以上的巨型油田共有27個,佔全區石油總儲量的75%。這使得波斯灣地區的石油開採能夠高效率、低成本和長期穩定地進行;這個地區的油質還特別好,以經濟價值較高的中、輕質油為主;這裡的石油運輸條件也非常好,絕大部分油田都分佈在波斯灣海岸附近的海上或陸上,距油港最遠的一般也不超過100公里,因此原油外運十分方便;此外,波斯灣地區終年晴朗,陸地平坦乾燥,海域水淺,幾乎沒有風暴,氣候條件比世界上其他一些大產油區有利很多。 美國副總統切尼1990年在參議院軍事委員會作證時曾說過:“誰控制了波斯灣石油的流量,誰就有了對世界其他大多數國家的經濟的鉗制力。”

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石油蘊藏量,給波斯灣地區帶來財富的同時,也帶來了戰亂和苦難。波斯灣地區歷來就是外來勢力爭相角逐的焦點,並一次次地淪為殖民地,直到二戰後波斯灣各國才相繼完全獨立。之後,這個地區依然戰火不斷,局勢長期動盪——兩伊戰爭,伊拉克為吞併科威特出兵海灣,美國發動攻打伊拉克的戰爭……

汽車沿著沙漠裡的公路行駛了大約800公里後,車隊終於到達阿巴斯。阿巴斯是伊朗南部的一個港口城市,是濱海省的首府。這裡並沒有什麼特別的風景,也沒有豪華浪漫的清真寺,卻有著非常重要的戰略地位。

阿巴斯港位居伊朗南部沿海霍爾木茲海峽北側霍爾木茲甘省的霍爾木茲灣北岸,扼波斯灣出入印度洋的交通要衝;港外並有格什姆島與霍爾木茲島作為屏障,是一個天然良港。阿巴斯港還是伊朗重要的海軍基地,周圍都是重要的石油輸出國。

三百多年前,阿巴斯港本為一小漁村,名貢布倫,為1623年波斯國王阿拔斯一世所建。阿巴斯港曾作為伊朗在波斯灣的主要港口,以取代被葡萄牙人佔領的霍爾木茲港。後來泥沙淤積,航運漸衰,十八世紀被伊朗西部的布什爾港取代,遂下降為一小港,主要輸出克爾曼的地毯與當地的水果等商品。在兩伊戰爭期間,它的遠離戰場的優勢,使其貨運逐漸繁忙……

伊朗時間的晚上十點半,我們連人帶車一併被“裝進”混裝船,離開了阿巴斯。

世界石油寶庫——波斯灣

在離開之際,我最後看了一眼這個樸實無華卻又身份顯赫的港口城市——阿巴斯,願你永遠安寧如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