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城軼事」“石油”名稱緣何而來?

“石油”這個名稱由來已久,人類很早就有對它的記載和應用,在“石油”一詞出現之前,國外稱石油為“魔鬼的汗珠”“發光的水”,現在普遍認為,“石油”一詞源於我國古人的智慧,石油名稱的由來,你知道嗎?

關於石油的生產和應用很早就有記載,晉代《博物志》稱:“酒泉延壽縣南山出泉水,大如筥,注地為溝,水有肥如肉汁,取著器中,始黃後黑,如凝膏,然極明,與膏無異。甚佳,彼方人謂之石漆”。唐《酉陽雜俎》記載:“高奴縣石脂水,水膩,浮上如漆,採以燃燈極明”,古人把這種漆黑膏狀能用於照明的東西稱為石漆、石脂水、火井油等。

最早提出“石油”一詞在公元977年中國北宋學者李昉編著的《太平廣記》,將其正式命名為“石油”的是中國北宋傑出的科學家沈括,他在著作《夢溪筆談》中對石油描述為“生於水際砂石,與泉水相雜,惘惘而出”。說起沈括命名石油,還有個小故事。

北宋元豐三年(公元1080年)的一個隆冬季節,沈括調任陝西延州當知州,下馬進城時,只見延河兩岸炊煙裊裊、熱氣騰騰,這引起了沈括的注意。要知道古時候都是用柴禾燒火,此時正值大雪封山,柴禾來源艱難,這麼多百姓捨得這麼燒?沈括上前瞭解才知,當地人管這種粘稠似漆的液體稱之為“石液”。更讓沈括驚奇的是:這種“石液”燃燒起來比麻杵還旺,發出的熱量極大。

沈括決定親自去找找“石液”從何而來,在哪採集。按照百姓的指引,沈括找到了“石液”源頭,發現這種粘稠似油漆的液體和泉水、沙石混雜在一起,從岩石縫隙中漫漫溢出,漂浮在山澗小溪的水面。“這油不正是從石頭縫隙裡流出來的嗎?那就該稱之為‘石油’!”沈括考察了這種油的產狀、性質以後,把它命名為“石油”,他還在《夢溪筆談》中說:“鹿延境內有石油,舊說高奴縣出脂水,即此也”。

石油的名稱來歷未必統一,但古人如此早就能發現這一新事物並加以應用卻是事實,我國古人的智慧可見一斑。

(記者 魏安棟 衣笠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