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給40歲的女人:人到中年,究竟該如何直麵人生的恐懼?

寫給40歲的女人:人到中年,究竟該如何直麵人生的恐懼?

昨晚臨睡前,已經關了燈,說晚安的時候,突然斜過來親了一下我的臉。這周他沒刮鬍子,扎得我直咧嘴,然後聽到他說:“我要趁著你又變老之前,再親一下。生日快樂,我的胖鴨子。別擔心,再老我也會愛你的啦,晚安。”

哦,是的,今天是2月22日,我的生日,我又老了一歲,43歲了。

夫子說:“四十不惑。”做了43年的女人,我想寫點東西給自己,也寫給過了43歲或者還沒有到43歲的你。

1

做女人一定要賺到自己的價值

生活在經濟社會中,我們已經習慣用錢來作為價值的衡量標準,可事實上,把錢作為一種人生態度,在實際生活中,操作起來,卻是很有爭議性的。

幾年前,有個報道,一個年薪百萬的女高管,常年被丈夫家暴。經濟獨立,並不能自然而然地帶來人格獨立。

我一直記得一個法國朋友的母親,她是全職主婦。

每天放學,她和孩子們一起吃點心、寫作業、做晚餐、分享孩子人生中的點點滴滴,在孩子們上學的時候,她去整理市立圖書館,組織夏季露天電影,義賣舊衣服捐給非洲受災的小孩……

他們兄妹三人,在母親精心的培養下,都有著各自非常好的工作和家庭;走在小城裡,她的母親比市長還要有人氣。跟老太太去買一次菜就知道了,什麼才叫做“愛戴”。

這輩子,她沒有賺到一分錢,可是她卻擁有讓自己,也讓家人承認且驕傲的價值。

而今天,我周圍看到的,生活在苦惱中抱怨的女人們,她們的苦惱是真的,可她們苦惱的最大根源是來自於,自己物化了自己。

全職媽媽苦於自己沒有收入,職業媽媽苦於自己收入沒有老公多,收入高的媽媽又苦於自己沒有時間兼顧家庭,這幾千年,女人都被教育得太低眉順眼了,我們只能看到自己的不足,抱怨自己的付出,卻不敢高聲地告訴自己,付出的價值。

如果你不想讓別人用錢來衡量你,那麼最好可以先學會別用錢來衡量自己;要知道委屈或者抱怨都是沒有用的,想讓別人中堂正座地對待你,首先自己要給自己,跨進大門的底氣。

其實,在大多數時候,讓自己肯定自己,是比讓別人肯定自己更難的事。

2

做女人一定要有可以緩衝自己的愛好

每個女人成為母親之後,最大的苦惱就是沒時間,24小時連軸轉地被填充,沒有一分鐘是自己的。

最初每個人都是一種痛苦的拒絕,可是在推搡中,漸漸地就會喜歡這種被填充的忙碌,直到有一天,孩子大了,老公不在,而閨蜜也都已經遠離……

人生很短,可還是有很多足以消磨的時間,而靠別人,都是沒用的。

可如果你的人生,要靠閨蜜來填充,是非常可怕的。閨蜜間的攀比,炫耀,也是閨蜜之間相互支持的一部分。多少女人,都是因為在閨蜜那受了氣,才一鼓作氣地改變自己。

老公,除非三個月的熱戀期,否則,男人是比女人更孤獨的動物,更需要時間自我沉寂。這並不是因為他不愛你,相反是為了更好地愛你。

而孩子的人生使命就是,長大之後,遠走高飛。把孩子強困在自己的身邊,是非常自私且變態的。

人生,總要學會獨處,自己面對自己,自己消化自己的情緒,在社交之外,我們需要築建一個給自己緩衝的區域,可以怡然自得地,愜意休閒。

我把可以自娛自樂的事情,從性質上來分成兩類,消耗價值和創造價值。

購物、宿醉、饕餮、看電視,這些都是在消耗價值;可是畫畫、讀書、瑜伽、攝影或者其他某種愛好,都是在自己獨處過程中,創造一種價值。

所謂創造價值,就讓自己沉浸在其中,忘掉世間煩惱,讓緊繃的神經柔軟下來,讓自己的心靈變得獨立,重回人世的時候,才可以重新有力量,面對自己人生中的側面,男人、孩子、父母、以及所有。

而那些被自己創造出來的價值,是不會消失的,都會轉化到自己的人生價值中,成為社交中能夠被說到的閃光點,被別人欣賞和讚許。

3

做女人一定不要和婆家走得太近

在我們98%都是女人的讀者群裡,“婆婆”是個神奇的字眼,只要一有人說到“婆婆”,乃至跟婆婆沾邊兒的公公、大姑姐、小叔子,即便是個誇讚,馬上整個群就開始冒泡泡,一直到沸騰。

常常有人問我如何擺平婆家問題。

可是婆家問題,是我的短板。面對婆婆,我沒有什麼戰略和戰術,更別說該還是不該,有任何爭吵和撕裂,因為我和婆婆完全沒有什麼交集,吃個飯、聊聊天、互送個禮物,反而惺惺相惜,沒啥問題。

至於說到擺平婆家問題,我覺得唯一的方式,就是遠離婆婆,乃至整個婆家,無論是生活上,還是經濟上,更包括精神和感情上。距離產生美,讓我們相敬如賓地在一起。

我發現,最不容易做到的,居然是精神和感情上的遠離。這裡的感情遠離,當然不是指著兒子,作為自己的母親,自己從小到大的家庭,我們無權要求他作出疏遠的表示。

可是對於絕大多數的媳婦來說,三千年的傳統,紮根在女人的意識中,做個密不透風,裡裡外外都是一把手,被婆家人誇讚和認可的媳婦兒,才是最完美的人生。

很多女人,不需要婆家經濟支持和出力看娃,可依舊憤恨在於,在某個或者某些事情上,被婆婆否定,沒有得到婆婆全部的認可和支持。

再加上經濟和生活,於是就變成了一輩子也梳理不完的問題毛球,越解越亂,傷口積在心中,慢慢腐蝕。

婆婆不是媽,就算跟自己的媽,成年之後也會產生矛盾,發生口角。其實所謂的丈母孃疼女婿,那是丈母孃在用自己的方式,乞求女婿對自己的女兒好一點兒,在丈母孃的心裡,永遠都是自家姑娘排第一。

不止一個男人告訴我,自從和公婆分開住,自己咬牙煮飯,帶娃之後,婚姻飛速穩固,人生清爽許多。

講真,珍愛婚姻,就一定要遠離婆婆。

4

做女人一定要長期穩定的運動

我從今年一月份開始系統地運動,咬牙請了貴得要死的私教,說服盧先生跟我一起上課,每週兩次,其餘的日子,每天都去健身房跑步30分鐘,一週七天。除了春節的假期,我差不多能堅持5-6天。

運動了兩個月,肚子好像真的小一點,可體重一點也沒有減。教練說,那是因為我的肥肉變成了肌肉,肌肉比肥肉沉。

其實,我是個容易減肥的人,只要節食,就能肉眼可見地減下去。花這麼錢,流那麼多汗,大動干戈,我也真的不是為了減肥。我要改變的是,自己完全不愛動的習慣。

小時候,我常常滿園子亂跑,上房爬樹,無所不能。可是漸漸地,書讀多起來,原來所謂大家閨秀,都要嫻靜安逸,且冰肌而無汗。

然而,人體是一個有記憶的機器,會記錄下你喜歡做的東西。一個不喜歡運動的人,會越來越緩慢。體重僅僅是一個指正,可是日漸松下去的肉還有皮,越來越提不起來的精神,更有天天伏案打字,已經開始前傾的頸椎,都在時時刻刻地影響著我的狀態和人生質量。

作為一個不愛動的女人,現在我終於明白了運動的意義,那種拼命咬牙,氣喘吁吁也要堅持的痛楚,那種運動完了,滿身痠痛的愜意,那種和懶惰鬥爭的意志,還有漸漸掌握著,對於自己身體的控制性,原來運動給我們的,並不僅僅是一個美麗的體型,更是一種堅韌、自律、精力充沛的狀態。

讓自己堅持運動,這才是女人更夠做到對自己好一點的事情。

5

做女人一定不要給自己人生設限

成年之後的好處,我們可以獨立自主地把每天都過成一樣。吃一樣的早餐,坐一樣的地鐵,去一樣的地方上班,再坐一樣的地鐵回來,吃一樣的晚餐,看一樣的電視,在一樣的床上,等著同一樣的明天到來,無論春秋,無論冷暖,甚至無論假日。

這種千篇一律的日子,如果突兀地刻畫出來,看起來會覺得無趣,事實上,95%、90%或者85%的重複著自己前一天的生活。人只對自己知道和掌握的東西感到舒適,安全感也是一種侷限的束縛。

人,可以生出很多情緒,幸福、快樂、舒心、愜意,亦或憤怒、討厭、嫉妒、憎恨。在我看來是,能控制人生最大部分的情緒是恐懼。

因為,作為渺小的人類,我們有太多不知道,不瞭解,無法解釋,且無法控制的東西,面對這些,我們只有恐懼。

縱然可以把分娩全程攝錄的今天,也沒有人能夠記得自己出生的感覺。

我想如果有的話,一定是渾身酥麻的恐懼。設想一下,從一個黑暗、溫暖、緊促的水中,被一股巨大的力量死命推出來,到一個明亮、冰冷、廣闊的空間裡,無依無靠,難怪所有的孩子第一反應,永遠都是哇哇地大哭。

面對恐懼,我們能夠做什麼呢?

只能用盡全力擴容自己,無論是精神上的認知,還是生活中的經歷。每一次走出安全區的新挑戰,都是一種惶惶然的心理活動,可是每一次挑戰無論是輸還是贏,都或大或小地擴大了人生的邊界線。

因為從出生開始,隨著我們不停地努力和探索,我們不再會哭,而且開始享受這個花花綠綠的世界。

可人到中年之後,我們可以放緩自己的步子,停留在前半生的舒適區,千篇一律地老下去,我們也可以重新整理自己,保持自己的狀態,繼續挑戰下去。

人生中,每個人都有一個身份,那個身份就是我自己;可是人生中,每個人都在扮演著不同的角色,媽媽、妻子、女兒、作者、行者、食客、創業者、槓精……

在今天,我想我們的人生,就是極大可能地去體驗不同的角色,豐富那個唯一的自己。

前兩天,我在整理一個很久沒有用的硬盤,找到了很多老照片。

我才發現原來年輕的時候,照片都是不會笑的,明明冷著臉,心卻是熱的,巴望著全世界都來籠絡自己。

這些年過去了,我終於學會了對著世界微笑,萬水千山,這才是四十不惑的日子。

最後,祝自己生日快樂。非常感謝能讀到這裡的每一個人,感恩有你。

寫給40歲的女人:人到中年,究竟該如何直麵人生的恐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