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有多少女人不需要过情人节!

卢璐说

在中国,有多少女人不需要过情人节!

2019年02月14日 周四

每天中午13点08, 给我10分钟

卢璐说

前两天,我是在刷朋友圈的时候,才发现一年一度最尬的节日要来了:情人节。

沉寂了整个春节的微商,全都活跃了起来,情人节的珠宝、情人节的鲜花、情人节的蛋糕、情人节的情人柚、情人节的巧克力、情人节的唇膏,连卖牛肉的哥们儿,也发了一堆厚切的牛排,写着:“男人会做饭,情人节才不会落单。”

虽然也有个别企图戳痛女人的写到:“知道吗,长得好看的,都已经收到礼物了。”可总的来说,今年情人节,女人要淡定得多。

在微商蹦跳的信息中间,不停地挣扎着,想找人凑团过情人节的,都是男人。情人节,商家推出的打折活动,都是电影第二张票八折,吃饭第二个人送饮料之类的。单身本来就心疼,不能享受折扣,更是肉疼。

已经充分感受到了,中国单身男人们的择偶焦虑,比女人严重得多,只是藏得比较深。

我买了一箱朋友推荐的牛奶草莓,系统生成了一张“情人节牛奶草莓”的折扣券,把它分享到工作群里,想着帮贪嘴的小姑娘实现“草莓自由”,可“情人节”比“牛奶草莓”更有吸引力。

小姑娘都跳出来说:“情人节吃草莓!卢璐姐,你好浪漫啊,姐夫给你送什么,是花么?”

“嗯?……”我卡了一下,表情可以参考,很多年前很火得《城市猎人》的动漫,被尬住的时候,总有一只尖叫着的乌鸦,拖着一溜儿省略号,飞出画面。

在中国,有多少女人不需要过情人节!

我只能老实地说:“我们不过情人节,也没有礼物。”

“不会吧?法国人怎么可能不过情人节?”

“+1”。

“+1”。

……

一个质疑,一片赞同,大家的语气确凿到,让我开始怀疑我的回忆。

我去翻了我的朋友圈,发现说卢先生从来没送过情人节礼物,真是冤枉他了,他送给过我一盆兰花。

反而,是我从来没有送过礼物给他。

在中国,有多少女人不需要过情人节!

我还记得,下着小雨的冬夜,有人按门铃,我心说:这么晚了,居然还有人送快递。打开门,是抱着花盆的卢先生。

那时候,我们为了留在国内,卢先生从外派合同变成了本土合同,做同一份工作,但是工资锐减40%。每周,他只拿300块吃午餐。我的第一反应是:“这么大的兰花,钱哪儿来的?”

他说:“ 管小T 借的。周一要多给我240,我得还钱。”小T是来实习的小伙子,没有女朋友,工资都自己拿着。

天呐,连我自己都不相信,原来我的情人节居然过得这么悲惨?

难道,我曾经有过特别浪漫的情人节,可是被我忘记了?

譬如说,类似在塞纳河的游船上午餐,映着现场演奏A Time for Us的曲子,甜点端上来的时候,带着黑色蝴蝶领结的服务生,一下子把银色罩子打开……

No, 那个场景跟情人没关。

选情人节做公司年会,也够奇异。提琴曲,银色罩子倒都有的,但吃完了饭,黑色蝴蝶领结的服务生把桌子摆成了U型,打开了背板放PPT。

从圣母院到铁塔,最美的那段塞纳河,我们德国的CEO,用他硬到不会打转的法语,在展望明年销售计划,一丁点儿也不浪漫。

不行,我要想得更久远一点。

类似,在南法中世纪的石头房子里,我听到楼下的喧哗声,打开窗口才看到,楼下的步行小街上,已经聚集了一堆人,用99颗茶蜡,摆成一颗心,中间有个男人捧着99朵玫瑰花……

不,那个女人不是我,我只是被拉去看热闹的。

被求爱的女主后来给我们说,她一点也不觉得浪漫,只有一种被人逼上悬崖的毛孔悚然。

她不得不在满场的唏嘘中说:“对不起。”然后跑回去插死了门和窗户,还拉上了窗帘,留下一群人干瞪眼。

爱情就是,你爱他,他的缺点也是可爱的;你不爱他,他做的一切都是罪恶。

终于被我想到,我上大学的时候,也是庆祝过一次情人节的。

九十年代的青岛,最浪漫的“西餐厅”,当属肯德基。情人节前几周,所有的女生都在传,前海沿的肯德基,有烛光晚餐。

等我们跑过去,肯德基已经连门都进不去了。带着盐的海风刮到脸上,像是在左右开弓地抽耳光,我在风里直哆嗦,只能先找个地方吃拉面。

吃完拉面,我还不死心,重新杀回肯德基。饭点儿过去了,进了大门,里面比外面可怕,好像进了春运的车厢。

烛光晚餐,就是餐厅不开灯,给每对顾客在加了清水的圣代杯里,放一颗白色的水漂蜡。

工作人员在恶劣的环境下,摸黑运转已经崩溃。薯条是糊的,鸡是柴的,番茄酱没了,可乐全是冰没可乐。

别以为点上餐,就可以解脱,托着餐盘,在黑洞洞到处都是人腿的大厅里,边走边找位置,才是更大的挑战。

人太多了,说什么都要拼命地喊;每个人都是37度的小太阳,所有的男人都在冒汗;炸鸡混着热气,头油和汗水,弥漫着不太可餐的味道……

那是我迄今能够唯一想到,正式出门庆祝的情人节,好像什么都有,就是没有浪漫。

然后一晃这些年,我恋爱,我结婚,但是我都没有过情人节,有时没人,有时没心,真心不再想出门跟人挤;哪怕在家,也不会做大餐庆祝,比起情人节,我更在乎我的卡路里。

情人节,我们最高礼遇的庆祝标准,就是说一句,“情人节快乐,亲爱的”,有时候是在情人节的早上,睡眼惺忪,有时候是情人节的晚上,也是睡眼惺忪。

礼物么,我自己买就好了,反正钱都在卡里。

现在无论有没有读过《小王子》,可每个人都会说:“人生,一定要有点仪式感。”

所以,一个情人节还不算,3月要有白色情人节;5月要有520;6月要儿童节--这才是女生最合心的节;夏天还有七夕;然后圣诞节,跑到国内,没有了宗教和家庭的意义背书,也变成了晚餐加礼物。

一年之中,可以生情应景,说出“我爱你”的节日越来越多,可人群中,单身的越来越多,每个人都越来越孤独,越来越不快乐。

仪式感是自己送给自己的一种肃穆,不要指望着仪式感拯救自己的人生。

算了吧,千万不要让这个过度包装的情人节,左右自己的爱情。其实在爱情中,那些浪漫和心动,从来都不来自于铺天盖地的小广告。

情人节,就是一个爱无力的节日。对于情人节,你有多么在意,就有多么无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