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门楼子碍事,1915年北京市政督办提议袁世凯首肯的改造工程


朱启钤

1915.06.16.朱启钤在正阳门箭楼举行改建开工典礼。

正阳门,俗称“前门”,是当之无愧的“国门”。可是对于老百姓来说,通过正阳门却非常麻烦。正阳门箭楼下的正门终年不开,只有皇帝经过时才开启。平时车马行人只能从瓮城两侧的“闸门”进出,而闸门是“向夕即闭”。闸门关闭后,无论多么紧急的事,也要等到第二天开城门才能出入。

不但出入不便,而且拥堵,拥堵的原因就在于商业中心和交通枢纽的交叉存在。明清时期正阳门外就形成了一个商业区。而1901年以后正阳门瓮城两侧新建了“京奉铁路正阳门东火车站”和“京汉铁路正阳门西站”,使正阳门周边的交通量剧增,有时甚至会堵到深夜。据记载:1915年外城的老百姓去中央公园参加会议,通过前门城楼就得花1个多小时。改造前门的交通提到市政府日程上来。

时任内务总长兼北京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向袁世凯总统提出《修改京师前三门城垣工程呈文》,对正阳门的改造一共提出了六点意见,包括拆除瓮城、修饰箭楼、解决雨季积水问题、拆迁房屋、征收土地以及疏浚河道等等。   计划公布后举城哗然,认为此举“破坏京城风水”,反对声不绝于耳。但朱启钤扛住压力逆舆论而行。最终得到了大总统袁世凯的首肯。
















正阳门城楼西侧修建的两个卷洞,利用火车运输渣土的情形。为了清运拆除瓮城的渣土,临时将铁路延伸至箭楼脚下,使用火车运输渣土到东便门和西便门一带去填埋洼地。

正阳门城楼东西两侧修建的卷洞完工,瓮城已经没有了,瓮城里面原有的两座庙宇毫发无损。正阳门改造首先是将瓮城拆除,露出箭楼和城楼之间开阔的广场。瓮城内外,除关帝庙和观音庙以外,其他建筑一律拆除。同时在正阳门城洞的东西两侧,打开两个门洞,东门洞直通户部街,西门洞通往西皮市。在瓮城的外侧还修筑了两条宽阔的马路,增加了四条环绕箭楼直抵前门大街的车道。使北京外城与内城的交通发生了彻底的改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