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如果有人問你,

你願意把你的手機交給你的伴侶或情人一天嗎?

相信很多人是不願意的,

即便口頭同意,深思後,也不會了。

《來電狂響》講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

我想看你的手機!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七個好友聚餐,大家提議玩手機公開的遊戲

(這還是玩遊戲嗎 ,這是玩命啊)

手機收到的每一條短信、每一通電話、甚至廣告彈窗,都要與所有人分享

由此揭開一場情感風暴

小小的手機到底藏了一個人多少秘密

電影中通過手機揭露了我們生活中會遇到的很多矛盾

也揭露了7個主角不想為人知的另一面

通過手機,我們又重新認識了這個人

這個熟悉的更完整的人

卻成了一個陌生人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早在2003年馮小剛賀歲片《手機》中,就預見過:手機將成為人體最重要的外置器官,徹底顛覆人際關係

電影中有三組cp和一個馬麗

cp1::代樂樂和田雨,中年夫婦,事業有成,教師與心理諮詢師。

cp2:喬杉和霍思燕,青年夫妻,打拼的男人和家庭主婦,還有一個老人要贍養

cp3:奚夢瑤和佟大為,未婚男女,交往著別人的男/女朋友。

馬麗,單身女強人,為了事業而被上司強姦。

故事中還有快遞小哥、直播女郎、閨蜜小三、沉迷ipad的小孩、高仿道具師、情竇初開的學生、孤寡的老人

這些都與主角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這儼然就是一個社會的投影

餐桌上,貌合神離的好朋友們

說著虛偽的套話,你來我往

餐桌外則是眾生相

兩個世界靠一部手機連接

一張一弛間盡顯生活百態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此前,“男朋友給女主播刷禮物怎麼辦”的微博熱搜

不正印證了虛擬世界向現實世界的侵入嗎

平時不覺得,當遊戲開始後發現

自己被手機牢牢掌控著

現實生活中又何曾不是

那些一地雞毛的事兒

有誰又敢理直氣壯的對伴侶說

又有誰敢把手機交給伴侶

至親至疏夫妻

那個與你同床共枕、體膚相予、相濡以沫、生兒育女的人

是我們最親近的人

但卻藏著很多彼此不知道的事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隨著影片的發展,我們更深刻地意識到

手機對我們的影響

它不僅僅關乎親情友情與愛情

還關乎人性的慾望與羞惡

手機,會暴露你的一切

聊天記錄、轉賬記錄、購物記錄、位置記錄、通話記錄、wifi記錄等等

你,還敢把手機給他/她嗎?

我在看電影時,手機也多次震動

我對象正坐在我旁邊

有那麼一刻,我也慌了一下

萬一是熬夜的案子被否定了怎麼辦

萬一是父母的催婚信息怎麼辦

萬一是分期短信怎麼辦

工作、家庭、經濟、健康都有可能在一個信息中暴露

而這些,並不是我要背叛他/她

而是不想他/她擔心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婚姻中也如此

一段幸福的婚姻一定是需要兩個人經營的

幸福的婚姻最考驗智慧

我對象曾跟我說過一段話:

番茄與土豆本是不同世界的

但後來,番茄變成了番茄醬

土豆變成了薯條

於是它們成了絕配

婚姻難道不是這樣嗎

兩個本不是一個世界的人

因為某種原因走在一起

古往今來那些攜手白頭的故事

哪一個不是一方或雙方極盡包容、忍讓與改變

愛情與婚姻都需要包容和理解

喬杉說霍思燕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掙的

沒有他,她只能睡下水道

但老母親遺囑裡卻把房子給了兒媳婦

作為一個女人,她知道她的不易

他們這段婚姻正是當下普遍存在的婚姻狀況

男人厭倦了一塵不變

用手機看女主播尋求感官刺激

女人作為家庭主婦生活與社會脫軌

與老公沒有了共同語言

缺乏溝通、缺乏理解、便缺了愛

這段婚姻裡的原罪並不是手機

手機的發明本意是為了增進人與人的溝通

事實上也確實做到了

為那些不能在身邊的人創造了聯繫的便利

但卻忽略了身邊的人

尤其是那個至親的人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一段婚姻關係裡,即便再提倡平等

女方也始終是處於劣勢的一方

她為了這段婚姻離開了家人

捨去了自己熟悉的圈子

她的身邊,只有他

婚姻之於女人,是用一輩子在賭幸福啊

我有個同學,也算是老朋友了

結婚5年,一雙兒女

但老公脾氣很差,平常是個溫和的人

一旦喝了酒,有點不順心就會爆發

她被打了,就跑回孃家

事後老公帶著悔過書

婆家老小一起來請她回去

這樣的戲碼,每年都會上演

別人勸她離婚

但她說:

我能怎麼辦,離了婚沒有工作

孩子也不會判給我

剖腹產兩次,就算再結婚,也不想再受那罪了

女人作為感性的動物,隨著時間、感情、精力不斷投入

婚姻已經是她的全部

看了《來電狂響》有必要為了證明自己,打開免提嗎

其實這一切並不都是手機的錯

因此,《來電狂響》也不是雞湯電影

它並沒有反對“手機文明”

更不是讓每個人都對伴侶毫無秘密的透明化

他只是揭露了手機文明社會所存在的客觀現象

以此呼籲大家能夠放下手機,多關愛身邊的人

有人說這次改編引入了戲劇化模式

缺少像原著那樣直擊人心的深刻含義

但,我想說

生活不易,又何必撕開了展示呢

笑一笑不好嗎?

何況?即便不說,又有誰不懂呢?

看完電影后,我開免提接了個電話,還好是修空調的,你敢開免提嗎?

又或,你覺得有必要開免提自證清白嗎?

······

最後,最後,送上一句忠告,看電影前,把該清理的都清理了,等看完電影就來不及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