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實體店的競爭早已到了僧多粥少的時代,餐飲作為衣食住行剛需的佼佼者更是競爭激烈如高手過招,一招半式之差就分高下,今天趁著光顧兩家餐飲連鎖,來說說我個人的看法。 


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中午去的是西貝莜麵,服務員在點餐的同時出示了299元的會員加入計劃,這個價格和銷售的時機比較合適,內容如下:

  1. 用299元購買VIP會員資格贈送300元電子抵用券,這個300元電子優惠券叫做兌付產品,就是讓你出錢辦VIP物有所值。
  2. 300元的電子優惠券包括:190元滿百消費抵用券,60元生日抵用券和50元的線上商城代金券。
  3. 29元的兒童麵條可享9.9元,制定一種飲料半價。
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我既作為實體店經營者(雖然不同行)又作為消費者,能理解這種辦理VIP卡鎖定顧客一年到店消費的初衷,但是問題來了:

  • 299元錢花出去換來的300元的抵用券,還是滿百抵用券,這個兌付型產品選的不好。顧客看到這個方案購買意向不會很高,從現場營業員的態度也看得出成交率的情況。
  • VIP的特價權限,兒童面和指定半價飲料,聊勝於無!
  • 餐飲公司做線上消費商城,中間缺少一個環節,太生硬!應該是餐飲—>社群—>教育—>電商。赤裸裸拉顧客上你的B2C且不說你的供應鏈是否有優勢,就從消費習慣來講憑什麼?難道可口可樂作為世界名牌就要去造自行車。
  • 關鍵的關鍵還是299元賣出去需要一個借力——兌付型產品,一定是要顧客心中等價值的實物帶回去最容易成交。十年前深圳麵點王就懂把98元全年抵用券夾在筆記本里賣顧客38元,成交率非常高。為什麼?因為38元買一個好一點的筆記本也還行,再說你是批量採購成本又要多少呢?
  • 餐廳在顧客落座——結賬這個過程,至少有兩次可疊加的辦卡充值機會,我將在以後的文章裡具體介紹我曾經見識過的合理步驟。
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下午用餐路過了一家酸湯魚餐廳,一群漂亮小姐姐在門口對著一個大媽手舞足蹈。在這個流量枯竭的時代,任何的努力都是要有成本的。我不否認這些餐飲大牌背後資本雄厚,但是在未來只要最精準的打擊才能帶來戰爭的持續勝利。

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海底撈帶來了餐飲行業附加服務之風,但是又如何能與火鍋這種業務媲美毛利率呢?所以海底撈才剛不惜血本投資在引流環節,不過現在上市了,出手也沒從前大方了。

還沒點菜就敢叫我先掏三百元買會員資格?消費者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羊毛永遠不會出在豬身上,所有的額外服務都是要成本的,你對這個客戶付出多就是對其它客戶的成本平攤,衷心希望餐飲行業能夠在品質服務更上一層樓,營銷推廣更加用心到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