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郵老大”動真格,民營企業會怎樣?

在阿里46.6億元戰投入股申通後,有業內人士思考,順豐、京東要如何“打擂”?也有不少聲音說,未來,行業會形成阿里、京東、順豐三足鼎立局面。

“別忽略了‘國家隊’中國郵政的存在。”的確,這個有著強大後盾支撐,網絡遍及全國各地,不必為資本撓頭的實力派,確實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存在。

民營企業競爭激烈

近年來,民營企業激烈廝殺。

巨頭間不斷擴大領地,爭搶市場份額。無論是電商,還是快遞,市場集中度日益增高,大部分市場份額已被巨頭爭先瓜分,收入各自囊中。

二三線梯隊參與者求生欲也很強,不斷開拓細分市場,比如大件快遞、快運、同城、冷鏈等,爭取在細分領域中謀求更多生存的機會,站穩並紮根。在這期間,也會有企業“悄悄”退出賽道,比如全峰、快捷等。

具體來看,僅僅巨頭方面,電商繫有阿里、京東、拼多多、蘇寧等,快遞繫有七大上市企業。

電商系

1、 在阿里戰投入股申通後,盤子裡已經囊括了中通、圓通、百世、申通四個已經登陸資本市場的快遞巨頭企業,加速推進智能物流骨幹網的建設,物流效率有望快速提升。

2、 京東自建的京東物流已經推出了包括供應鏈、快遞、冷鏈、快運、跨境、雲倉在內的六大物流產品矩陣,其中京東快遞個人服務已拓展至31城,並不斷投建全球智能供應鏈基礎網絡。

3、 拼多多去年產生了111億件快遞,日均快遞量超過3000萬件。於各大電商巨頭而言,這是個不可小覷的競對。況且,其已推出電子面單,未來也有可能以入股或者收購快遞企業的方式來彌補自身的物流短板。

4、 蘇寧和京東一樣,均已自建物流,但是蘇寧物流主要還是為其本家電商服務,社會開放程度相對較低。不過,服務水平卻相對較高,甚至蘇寧物流連續多月的申訴率成績單都要好於京東物流,乃至優於全國平均水平。

快遞系

1、 定位於商務件的順豐加速國際化發展,55億元收購DHL大中華區業務後,“順豐敦豪”供應鏈品牌也已在公眾面前亮相。值得一提的是,這是全球前五的兩大速運巨頭的聯手,重要性不言而喻。

2、 申通剛剛和阿里聯姻,除了能夠提振網絡信心外,還有助於從內部優化治理結構,使公司決策更加科學、合理。

3、 中通昨天發佈了2018年第四季度及全年業績,利潤直逼順豐,業務量全球第一,市場份額持續領跑。

4、 除了既有業務市場的爭奪之外,已上市的中通、百世、德邦、韻達等企業,也在和優速、安能等搶奪大件電商市場份額,加速佈局細分領域。

如果“郵老大”動真格,民營企業會怎樣?

“國家隊”被“遺忘”

曾經的“郵老大”容易被業內人“遺忘”,主要原因在於中國郵政與市場脫節,競爭力下降。

細細思量中國郵政近幾年的表現,也的確如此。

在服務質量方面,相較於民營快遞企業而言,中國郵政的服務質量與用戶體驗都比較低。國家郵政局2018年第三季度調查結果顯示,在快遞企業公眾滿意度方面,得分在80分以上的是順豐、京東物流,而郵政EMS得分則在76-80分之間,明顯落後順豐、京東物流一個梯度。

就去年一整年來看,郵政快遞EMS的有效申訴率都要明顯高於全國平均水平,甚至是4倍之多。

在性價比方面,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此前分析稱,中國郵政對於市場反應速度比較慢,這就導致了消費者不認同其產品。雖然EMS的配送時效比較高,但因其客單價與順豐不相上下,而中國郵政的運轉環節與審批流程比較很多,所以相對而言其性價比並不高。

在產品結構方面,由於中國郵政的人才主要是體制內人才,缺少國際化人才、民營企業人才,人才結構比較單一,所以導致其產品結構比較單一,不能滿足B端C端多樣化需求。

如果“郵老大”動真格,民營企業會怎樣?

中國郵政的獨特優勢

即便如此,中國郵政依然是不容忽視的存在。相較於民營企業而言,享有天然的優勢,比如品牌優勢、資本優勢、土地資源優勢、政策優勢等,這些都是中國郵政所獨有的,甚至是其他民營企業所嫉妒的。

1、 品牌優勢

普遍服務是中國郵政的標籤之一,要為最偏遠、最艱苦、最貧困地區的政府和人民提供服務。這就使得其品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尤其在很多三四線城市乃至縣城鄉鎮都有其身影。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6年底,中國郵政設有郵政支局所5.4萬處,其中73.4%分佈在農村,57.6萬個行政村通郵。每個郵政支局所平均服務面積178平方公里,平均服務人口2.5萬人,人均函件量3件。

2、網絡優勢

有網友調侃,其他快遞企業能送到的地方,中國郵政也可以送到,其他快遞企業不能送到的地方,中國郵政還能送到。事實上,中國郵政的網絡也確實做到了遍佈城鄉、覆蓋全國、通達全球。

官微數據顯示,截至目前,中國郵政已構建了航空網、陸運網、信息網,擁有郵政網點5.4萬處、便民服務加盟網點60餘萬處、全貨運飛機32架、郵運汽車7.1萬輛、智能包裹櫃9.2萬臺,雙層分揀機、智能分揀機器人、無人機等投入應用。

3、 資本優勢

就資本而言,一方面,國企出身的背景使得中國郵政可以享有國家的資金支持與補貼;另一方面,郵政集團旗下的郵儲銀行早於2016年在香港交易所主板成功上市,並於2017年成功發行境外優先股,對中國郵政EMS發展業務也能在資金方面提供一些助力。

4、土地資源優勢

國企單位的中國郵政享有一定的土地資源優勢,相較於民營企業而言,在鋪設網點、構建轉運中心和倉儲等方面,拿地比較容易,成本也相對較低。

5、通關、入市優勢

作為萬國郵聯成員,中國郵政在跨境電商清關服務等方面享有一定的政策優勢,已與世界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通郵關係。

此外,在北京、上海等一線城市,很多民營企業的卡車貨車進入市區會受到一定限制,電動三輪車進入社區、小區也會被限制,而中國郵政在這方面也享有一定的政策優勢。

如果“郵老大”動真格,民營企業會怎樣?

“郵老大”欲迴歸

需要指出的是,天然的優勢並不足以支撐中國郵政在激烈的市場中快速開疆拓土,依舊需要其自身通過市場化改革,大力發展市場化服務,從而激活龐大的優勢資源。

事實上,近年來,中國郵政也在不斷加快自身的市場化運作、機制改革。

2016年初,中國郵政對郵政企業經營組織架構作出重大調整,提出“以客戶為中心提供專業服務”的經營組織架構調整策略。

2018年7月,中國郵政推進郵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確立了“整合資源、加快發展、引戰上市”三步走的戰略發展目標,並根據寄遞翼改革總體方案,組建了寄遞事業部。

2018年8月,中國郵政集團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劉愛力透露,郵政EMS將在

2019年引入戰略投資者,啟動IPO,確保三年之內成功上市。

……

“郵老大”要蓄勢迴歸,如果能在機制上換血,有可能做強。

從其強大後盾方面來看,郵政集團業務的變更也透露出了市場化改革的信號。

截至今年1月,郵政集團業務範圍不斷拓展,服務功能不斷完善,實現了從經營函件、包裹、匯兌、報刊發行、集郵、儲蓄等業務的傳統郵政企業,到既經營郵政基礎性業務,又經營金融業務(銀行、保險、證券)、快遞物流業務(標快、快包、國際、合同物流)和電子商務的轉變。

其中的快遞物流業務——標快、快包、國際、合同物流和電子商務便是順應如今的快遞與電商發展趨勢所推出的。

需要注意的是,在2019年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工作會議上,集團公司總經理、黨組副書記張金良進行了2019年的工作部署。

他指出,要圍繞提質增效,把寄遞翼打造成行業“國家隊”。

1、建強一張郵政網絡:統一干線節點,優化運輸組織,改進組網模式,加大能力投入;

2、提升運行、服務兩大質量:加強運行質量管控,提升服務水平,加強質量考核;

3、搶佔三大重點區域市場:

確保重點區域市場互寄時限取得突破、市場佔有率持續提升;

4、加快四大業務發展:加快發展標快業務,規模發展快包業務,大力發展國際業務,創新發展物流業務;

5、抓實效益管控五項舉措:強化資費及欠費管控,嚴肅經營紀律;加快郵速資源整合,向整合要效益;加強網運效能評價,向效率要效益;加強多維度損益核算,向管理要效益;優化人員配置,向機制要效益。

一言以蔽之,中國郵政確實是不容小覷的重量級參賽選手,也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存在。

如果“郵老大”動真格的,民營企業會怎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