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又痛失一位国宝级科学家!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只为核事业

11月17日上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八一勋章”获得者程开甲院士在北京病逝,享年101岁,自此我国又痛失一位国宝级科学家。而对于很多人来说,这应该又是一位直到逝世才被大家所认识的老科学家,而且他还是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中公开学术成果最少的一位,因为它曾经隐姓埋名二十余年,期间未发表过一篇学术论文,只为了发展我国核事业。

我国又痛失一位国宝级科学家!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只为核事业

他便是我国“核司令”的程开甲老先生,在他传奇的一生中,满满的都是波澜壮阔的家国情怀和为国奋斗的牺牲奉献精神。1918年8月生于江苏吴江的程开甲,十三岁考入著名的的嘉兴秀州中学,1937年以优异的成绩进入浙江大学物理系,在流亡中读完了大学,留学欧洲前他便已经在相对论和基本粒子的研究中小有名气,后来于1946年赴英国爱丁堡大学学习 ,师从著名物理学家波恩教授。

我国又痛失一位国宝级科学家!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只为核事业

在欧洲的几年里,程开甲在学术领域可以说光芒四射,1948年苏黎世的一场国际学术会议中,他与师兄海森堡展开的激烈争论,让大会主持人、著名物理学家泡利都无法裁判。而这样一位优秀的科学家,自1962年便销声匿迹,二十多年不曾发表过论文,不曾公开过新发现和新研究成果。只因为1962年他担任了我国核试验技术总负责人,而后从1963到1985,程开甲置身罗布泊的戈壁滩,研究核武器22年。

我国又痛失一位国宝级科学家!隐姓埋名二十多年,只为核事业

他曾参与主持决策了包括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氢弹、还有增强型原子弹、两弹结合、以及地面、空中、地下等方式在内的核试验30多次,建立起了具有我国特色的核事业体系。虽然期间不曾发表过任何论文,但整个被称作我国核事业人才摇篮的核基地,以及这里走出的数十位院士、四十多位将军、以及几千项科研成果都离不开他的付出,人们也因此尊称他为“核司令”。在他百岁生日时,他曾说“这辈子最大的幸福,就是自己所做的一切,都和祖国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最后向一生都心系国家的程开甲老先生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