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正如大家所知的那样,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影片的桂冠被《绿皮书》收入怀中。作为今年奥斯卡金像奖的最大赢家,电影《绿皮书》在中国内地院线的表现,却不如同时期上映的其他好莱坞大片,3天破一亿美金的票房成绩,比起首日破2亿的《阿丽塔》,以及连续3天拿下票房日冠的《驯龙高手3》,着实不比他在颁奖晚会上独领风骚,但票房成绩并不是评判影片质量的唯一标准,《绿皮书》极有可能会成为本年度内地观众看到的最优秀的人文电影!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影片最大的特点就是用诙谐的电影语言讲述了一个残酷近乎残忍的事实。本片根据真人真事改编,讲述了一个黑人钢琴家南下进行巡回演出,与他雇佣的白人司机一路南行。两个人拥有不同的种族,不同的阶级,不同的文化,从矛盾不断,再到互相理解和包容,最终放下种族的偏见,成为了终身的挚友。本片的故事结构相当简单,甚至可以猜到故事后续的发展,但就是这样的一个简单的单线故事,却包含了许多极为深刻的思想内核,比如种族歧视。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影片的男主由维果·莫腾森饰演,他为了饰演好剧中Tony糙汉的人物形象,不惜增肥40斤,将Tony这个颇有市井气息的人物演得惟妙惟肖。同志们,40斤是个什么概念??四十斤唉!!!放张图片大家自行感受一下,帅气小伙直接被盘成圆润的中年大叔。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另一位主人公Dr. Shirley,是由当年凭借《月光男孩》夺得奥斯卡最佳男配角的黑人演员马赫沙拉.阿里出演,他在剧中饰演的Dr.Shirley,是一个充满矛盾的人物,自己是一个黑人,却拥有着与大多数黑人不同的命运。他是个天才,他富有,他有修养,他有学识,他可以在白宫演奏,但却无法摆脱自己是个黑人这个事实。他孤独,他痛苦,他不被世人所接受。他在众多白人眼中只是一个会弹琴的黑人,只是一个供他们消遣,供他们娱乐,供他们来显示自己有文化的黑人罢了。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Tony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种族歧视者,他会扔掉前来帮忙的黑人用过的杯子,当他听到自己的雇主,眼前的这个黑人要让他做自己的侍者立即显示出一种厌恶。但所有人都知道他是个好人,他抽烟喝酒还烫头,他赌博莽撞还话唠,但他依旧是个善良的人。(此处狂发好人卡)。做事靠谱的男人,总会散发一种迷人的魅力,即使是靠野蛮的拳头取胜,却还是流露出那么一丝的不羁。 Shirley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高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精英阶级,但却有着黑人的肤色,对市井气息严重的Tony抱有着不屑,试图管教这个他用高价聘用来的司机。但在旅途中,Tony一次又一次地帮助Shirley解围,而Shirley也帮助Tony写出了动人的家书。就这样,彼此相互嫌弃,却因为路途的种种而变得互相依赖。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我们因为直面歧视,才会鼓起勇气放弃北方更高的演出费反而一路向南。正因我们无畏歧视,我们才会在尊严和金钱中选择尊严。

许多人的一生都在追求平等,而追求平等作为一种共识普遍存在时,也恰恰证明了这个社会充满了各式各样的歧视。现实生活中的地域歧视,再到网络社交团体中的团体歧视。人类天生就会追求一种团体的认同感,同时也会标榜自己与其他人的不同。而越有能力的人,这种认同感就越容易被满足,越没有能力的人,就越难以获得团体中的认同,这样,标榜与其他团体的不同,同时贬低对方团体的行为就给与这些人莫大的满足感。正是由于这种差异表现直白,所以歧视与偏见就成为最方便的方式来满足自我。大到不同的国籍,不同的种族,不同的文化,小到不同的地域,不同的职业,不同的受教育程度。更有甚者,使用不同的APP,入住同一样的网络社区,迷上不一样的idol都可以成为标榜自我,歧视他人的工具。歧视从某种方面来讲是不可能被消除的,但不曾通过努力,只是安逸的躺在营造好的虚幻歧视链顶层,成天只能靠歧视他人从而收获满足感的人无疑是可悲的。

《绿皮书》奥斯卡获奖只因政治正确?不歧视不是美国人?

电影里的Shirley情绪失控时说出这样一句话,我们本能的把自己划分到不同的群体之中。却苦于得不到团体的认同,也许吧,为自己而活,才会活得轻松,也许吧,你温暖他人的方式,仅仅需要一个毫无戒心的拥抱。生而为人,生而平等,在这个大千世界中求同存异,君子和而不同,在享受这个世界的差异化所带来的异彩纷呈的同时,包容和接受与他人的差异,努力提升自己,带来的满足远比歧视他人更加踏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