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祕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近日,ADI深圳媒體新年聚會在華僑城創意文化園歡樂舉行,我愛方案網與其他近20家深圳媒體應邀參與。本次活動圍繞ADI的汽車電氣化與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展開,並邀請到ADI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戰略與業務發展經理Edward發表主題演講,與在場的行業分析師、媒體人進行了熱烈的討論。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ADI深圳媒體新年聚會大合照

今年的媒體聚會形式與以往有所不同:由活動協辦方EEVIA邀請的玩兒丸脫口秀演員進行開場秀,先從終端用戶的角度發表自己對無人駕駛技術的瞭解與期待,觸發了在場觀眾對該項技術落地時的實際應用場景與發展方向的思考。一串串幽默風趣、妙語連珠的脫口秀表演連引爆笑,瞬間將現場氣氛點燃!

緊接著, ADI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戰略與業務發展經理Edward深入淺出地分享了自動駕駛相關技術及產品解決方案。

ADI在汽車電子行業深耕多年,最初從安全氣囊的傳感器業務起步,並突破性地將MEMS技術首次引入安全氣囊傳感器裡。如今除了自動駕駛、智能座艙等更加安全、智能的汽車產品正在慢慢融入人們的生活之外,汽車電氣化也是大勢所趨,而這些新興技術的落地都離不開高精度傳感、測量、轉譯器件的支撐,即使是人工智能這類高端的數字技術也需要良好的信號源。ADI作為全球領先的混合信號和數字信號半導體公司,在其中起到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不斷為世界各地的汽車廠商提供傑出的檢測、測量、電源、連接和解譯技術支撐。

近幾年汽車電子市場蓬勃發展,從傳統燃油汽車到新能源汽車,半導體芯片的價值幾乎翻了一倍。更重要的是,電動汽車市場面臨著越來越多的挑戰,特別是在電池製造技術和成本方面。“當下汽車消費者最關注的是安全和成本兩大要素,而在選擇電動汽車時,還會考慮續航里程問題。”ADI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戰略與業務發展經理Edward指出,“若想打破‘里程焦慮’,汽車廠商不能僅僅提升電池效率,還得優化電機效率,減輕車身重量。這就需要半導體IC原廠提供相關技術,配合系統集成商的軟件和系統方案才能解決。ADI在這些方面做了大量的努力,致力於讓未來汽車朝著更智能化、小型化、輕量化的方向發展,能為汽車廠商提供高性能芯片及技術支持。”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ADI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戰略與業務發展經理Edward

在汽車電池管理方面,ADI擁有22年的研發經驗,其針對傳統燃油汽車打造的強大鉛酸電池管理系統一直在國內外市場佔據非常大的市場份額。除此之外,ADI子品牌Power by Linear在中國市場也擁有超過10年的積累,其鋰電池產品已經更新至第五代, 目前正在開發第六代,預計未來一兩年內就會面世。“在國內行駛的大部分車輛中,我們可以發現大部分車身中都使用了Power by Linear的鋰電池管理芯片,甚至不止一款ADI的芯片。” Edward表示,“ADI的汽車電池管理系統幾乎見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程。我們已經擁有非常豐富的系統經驗,能幫客戶解決很多新品設計的問題。與此同時,ADI的本土技術團隊也擁有很強的工程經驗,能與客戶一起成長。”

值得一提的是,ADI第六代鋰電池產品的亮點在於超高的電池管理精度。憑藉ADI強大的Buried Zener技術,它可以在長達十年的使用過程中,無論處於多複雜的工作環境下,仍能將精度控制在微小的波動範圍中。這就允許汽車廠商或電池供應商可以大膽地設計汽車的電池容量,從而大幅提升續航里程。

創新一直是ADI的核心戰略。2017年,ADI推出了一個全新的方案——無線BMS,這不僅有效減少線纜使用量,減輕車身重量,一定程度上還增加了續航里程,並且提高了系統可靠性和車廠生產率。ADI在隔離技術上也非常先進,它在為整車和用戶提供安全措施的同時,還能有效地讓信號高速通過相關的隔離通道。這主要得益於ADI使用半導體工藝將兩個變壓器的線圈蝕刻在芯片裡面,從而達到隔離的效果。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在智能座艙領域,ADI主打音、視頻兩類器件。目前,市面上絕大多數中高端豪華轎車裡的數字音響功放都採用了ADI的DSP處理器。而“A2B”是ADI針對音頻總線提出的概念。“A2B”就像一個流量非常大的信息中轉站,只需使用一根普通的線就能將車輛中的所有相關硬件連接起來,並且支持它們互相之間任意通信,還有助於減輕車身重量,降低成本。另一個類似的概念是“C2B”,它也可以通過一根線將兩個攝像頭單元與處理器連接在一起,非常有利於廠商通過攝像頭實現車內智能化,降低整體系統成本。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有趣的是,針對新能源汽車“太安靜”而帶來的安全隱患。ADI的音頻DSP可以根據用戶喜好,在新能源汽車上做出不同聲音的外放。借鑑手機端的“刷臉”應用,ADI TOF 技術還能支持刷臉進入車子或者其他手勢識別、手勢控制等功能,比如駕駛員監控系統。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自動駕駛平臺需要“融合”多項技術,例如AI攝像頭、IMU、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都將成為未來自動駕駛拼圖的一部分。其中,ADI的IMU(慣性導航單元)是導航系統中重要的一環。當其他導航裝置失靈時,IMU可用於判斷車輛位置,未來還將搭載高精度分層地圖,進行更加精確地位置感知。”ADI中國汽車電子事業部資深戰略與業務發展經理Edward講到,“‘Drive 360’也是ADI近兩年發佈的一個新概念,它能為自動駕駛應用帶來強大的環境感知能力。‘Drive 360’集成了毫米波雷達、激光雷達以及高性能的IMU產品。目前,我們的毫米波雷達產品已經覆蓋24G、77G、79G等頻段。ADI還正在研發全固態激光雷達產品及方案,努力讓這些主流技術互相取長補短,共同完成未來自動駕駛的功能。”


ADI媒體新年聚會:2019欣“芯”向榮,一起探秘無人駕駛關鍵技術



分享到:


相關文章: